清泉镇:“多管齐下”为乡村治理添力赋能
为全面激活乡村振兴动能,山丹县清泉镇积极探索乡村治理的有效途径,坚持以“党建融合”为引领,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人才优势,坚持多元共治、示范引领,凝聚乡村治理强大力量,绘就乡村振兴多彩画卷,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党建领航,把稳组织建设“方向盘”
充分发挥镇党委“龙头”作用,落实乡村治理直接责任,坚持和固化党员报到、干部下沉、领导联系机制,通过党政班子成员包抓村、村“两委”成员包抓社、党员联系户包联户,把党的领导传达到乡村治理的“神经末梢”。坚持一网覆盖管全局,以行政村为单位,打造党建、政法、民政等全要素融合乡村治理“全科网格”15个,实现治理要素入网、事务进网。建立“村党组织-网格(村民小组)党小组-党员联系户”三级组织体系,83名村社干部、927名党员联系户和“三官一师”担任专职网格员和网格辅助人员,一揽子做好网格内各项工作,确保人在网格走、事在网格办、问题在网格化解,切实以“微网格”撬动“大治理”。
“群雁”齐飞,吹响人才振兴“集结号”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重要的是人才振兴。深入实施村干部“雁阵培育”计划,组建一批政治素养高,熟悉乡村、集产业发展、乡村治理、新型城镇化经验为一体的带头人,加强基层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培养“头雁”10名,储备“强雁”15名,100%的村有了大学生“雏雁”,不断建强乡村治理骨干力量。依托“干部夜校”,聚焦政治素养、形势政策、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重点模块,聘请名优教师授课,开展专题培训,培养乡村党组织书记把控方向、引领发展能力。加强驻村干部队伍和选调生建设,落实关心关爱举措,开展走访慰问,倾听心得谋划,激发驻村指导员和选调生的工作活力,结合农村实际,主动发挥自身优势,推动打造一批实事项目,助推乡村治理质效提升。
融合赋能,弹好多元共治“协奏曲”
落实结对共建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畅通要素流动,赋能乡村振兴取得实效。深化党建引领“五治三团”融合社会治理和“邻里小院议事”模式,推动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让大家的事大家一起干、共同商量着办,通过“关键小事随时说(板凳会、炕头会、庭院会、巾帼马扎课堂恳谈)、难事愁事协商说(“三团”协商、“三官一师”调解)、要事大事会议说(‘三会一课’、党员固定活动日讨论研究)”等形式,搭建起村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连心桥”,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80余件,调处矛盾纠纷30余件。落实“乡村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20个帮扶单位党组织与村党组织结对共建,开展共建活动32场次,帮办实事好事88件,落实销号群众需求72个。推动乡村优势与企业资源有机融合,打造特色乡村农文旅项目,开启乡村振兴探索与实践的新模式。
示范引领,打造和美乡村“样板间”
按照“一园三带五体系”的工作思路,加强产业导入,提升乡村风貌,完善功能布局,推动形成乡村振兴新格局。持续拓展“党建+产业”组织振兴模式,引进甘肃廖大侠、杭州嘉尔植等龙头企业,打造供港澳露地蔬菜、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农旅融合产业园等党群共富基地5个。按照“示范带动、串点成线、连线成片”的发展思路,新建郑庄村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接续打造重要节点清泉村、北滩村等各具特色的示范样板村,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提升。深化村级集体经济“提标倍增”行动,推行“村党支部+村集体经济组织+村集体公司+N”的发展模式,盘活村集体闲置土地、废弃厂房等资源资产,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第一季度40%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切实增强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国家各网站
甘肃省网站
张掖市网站
主办:中共山丹县委 山丹县人大 山丹县人民政府 山丹县政协 承办:山丹县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地址:山丹县文化创意中心 邮编:734100 电话:0936-2722969 邮箱: shdxxhb@126.com
陇ICP备12000199号-1 甘公网安备62072502000105号 网站标识码:620725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