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政动态 > 乡镇动态

清泉镇红寺湖:地标“羊产业” 致富“金招牌”

发表日期:2023-09-15 10:12 作者:清泉镇
来源:甘肃山丹

清泉镇红寺湖村距离县城15公里,区域面积226.3平方公里,北邻阿右旗,东邻内蒙古阿右旗阿拉腾嘎德斯,南邻龙首山北麓山丹县城,西邻阿朝苏木。走进红寺湖村,映入眼帘的是成群的滩羊如云朵落在山坡上,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深植红寺湖村百姓心灵深处的羊产业、羊美食、羊文化,已经成为了当地致富的“金招牌”,正以独特的魅力,从苍松大地唱响全国。

近年来,清泉镇红寺湖村把滩羊养殖作为发展现代畜牧业、促农增收的主导产业来抓,通过成立合作社,修建养殖小区,按照标准化、规模化、科学化的养殖模式,成功闯出了一条滩羊的致富路,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据了解,红寺湖滩羊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铁、维生素C,具有养肝护胃、补血温经、补肝明目、保护胃黏膜的功效与作用,同时因其口味鲜嫩爽口、肥而不腻、香而不膻,是远近闻名舌尖上的美味。为持续打响红寺湖滩羊肉品牌,清泉镇红寺湖村紧扣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市场需求、群众意愿和扶持政策,着力在扩大规模上做文章,在提质增效上挖潜力,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发展羊羔肉品牌,不断壮大养殖规模,让更多群众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咩、咩、咩”的羊叫声此起彼伏。在红寺湖羊棚里,毛厅军正在来回穿梭,打扫圈舍,给羊羔添水加料。“我一直在红寺湖从事养殖行业,最初养了50多只羊,到今年养了300多只羊羔。经过这几年的养殖,经验也成熟了,也逐渐尝到了养羊的‘甜头’。政府还出台了好多的政策,比如贷款贴息政策、疫苗的发放等,各方面都给了我们很多帮助,增强了我们养殖户的信心。”毛厅军说。“这几年羊肉价格挺好,羊卖了钱,羊粪也可以卖,一年能收入10万元。”

目前,红寺湖村养殖小区建设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该小区适合机械化操作,喂饲草料有撒料车,清粪有清粪车,饲草料也有专门的存放地方,粪便还能统一收储,进行加工成为肥料,进而获取二次收入。比起以往分散式养殖,养殖小区不仅节省人工还更加干净卫生,将彻底改变散养户传统“散、小、乱”的“单打独斗”养殖模式,向着“集、大、整”的聚合方向发展。

“我们将红寺湖羊肉产品与东南沿海一带活跃市场需求相结合,通过新媒体宣传运作和电商平台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采取分散自主销售与统购回收订单式加工销售多种模式,带动拓展集手抓羊肉、黄焖羊肉、烤羊排等多种特色品牌美食销售的末端市场,形成外地销售与本地销售并举新业态。随着养殖小区的建设,使村民养殖业逐步由零散、小规模饲养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养殖转变,助推养殖产业转型升级。”红寺湖村村委副主任陈浩说道。

近年来,清泉镇红寺湖村坚持合理布局、统一标准的原则,规划修建三处集中安置点,配套建设羊棚圈舍,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实现规模养殖和农户分散养殖相结合,从源头上、数量上保证市场需求和品种质量。同时结合全镇生态宜居搬迁,积极宣传动员本村村民搬迁入住永宁新村,拆除本地长期空置、闲置房屋,复垦复绿,改善乡村面貌,提升生活质量。

接下来,清泉镇将继续秉持“兴一项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百姓”的理念,依托红寺湖特色,多管齐下寻找突破口,把招商引资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以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为方向,聚焦重点资源、优势产业,瞄准重点行业、龙头企业,全力以赴抓招商、引资金,通过培育龙头企业、建设养殖小区、组建合作社、发展示范户等方式,促进滩羊养殖规模化、经营集群化,实现效益最优化。持续发力唱响带动红寺湖致富的“金招牌”,将“羊产业”转化为“羊经济”,进而带动红寺湖村高质量发展。(程煜洲)


友情链接

主办:中共山丹县委  山丹县人大 山丹县人民政府 山丹县政协 承办:山丹县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地址:山丹县文化创意中心 邮编:734100 电话:0936-2722969 邮箱: shdxxhb@126.com

陇ICP备12000199号-1 甘公网安备62072502000105号 网站标识码:620725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