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政动态 > 乡镇动态

清泉镇: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效能基层治理

发表日期:2023-09-15 10:21 作者:清泉镇
来源:甘肃山丹

    今年以来,清泉镇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健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机制的意见》《关于健全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机制的意见》,牢牢抓住党建引领这个“牛鼻子”,坚持乡村和城市“一盘棋”,树牢“人民至上”宗旨,明晰“共建共享”路径,持续用力抓基层、强基础、固根本,奋力做好以高质量基层党建引领高效能基层治理这篇大文章。

强化政治引领,用党建“绣花针”串起治理“千条线”。建强乡村治理“主心骨”。坚持和固化党员报到、干部下沉、领导联系机制,通过党政班子成员包抓村、村“两委”成员包抓社、党员联系户包联户,把党的领导传达到乡村治理的“神经末梢”。扎实开展基层党建基础建设攻坚行动、星级支部争创和“雁阵培育”计划,乡村治理组织基础和骨干力量不断夯实。持续拓展“党建+产业”组织振兴模式,深化村级集体经济“提标倍增”行动,打造党群共富基地5个,二季度53%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切实增强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构建城市社区“大党委”。打破各类组织地域、层级、隶属关系壁垒,采取“社区+机关+农村+商圈+企业”等联建模式,打造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共同体,组建非建制性功能型社区“大党委”12个。健全完善需求、资源、工作“三张清单”明责,议诺、承诺、践诺、考诺“四诺问效”考责和动态管理用责机制,开列需求清单102项、资源清单141项,对接工作清单81项,协调解决问题110多个,切实把党的建设贯穿城市基层治理各方面各环节。夯实引领治理“硬支撑”。加强村、社区“两委”班子建设,调整补充村“两委”成员8名,更新储备后备干部173名,社区党组织书记和居委会主任全覆盖“一肩挑”。实行党员“分类+积分”管理,分层抓好培训轮训,通过干部夜校、赴外考察、练兵比武等方式,不断增强党员干部基层治理能力。深化农村流入城区党员“1223”管理模式,1776名社区党员和2500多名流入城区党员结成对子,开展“我为社区献一策”“社区发展我贡献”等活动,引导城区居住党员在家涵养“党员家风”、在岗争当“党员先锋”、在外树立“党员形象”,带动居民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坚持融合协调,用治理“多元化”解决矛盾“不出格”。强化网格治理。以行政村为单位,打造党建、政法、民政等全要素融合乡村治理“全科网格”15个,83名村社干部、927名党员联系户和“三官一师”担任专职网格员和网格辅助人员,一揽子做好网格内各项工作,确保人在网格走、事在网格办、问题在网格化解。城区全域实施网格化管理,把12个社区划分成100个网格,公共服务、社会稳定等生活要素向网格集成,超过1000名党员干部下沉网格一线,推行“一站式”“点单式”“精准化”服务,及时解决群众诉求,让党群干群关系“一网情深”。深化结对共建。落实“乡村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20个帮扶单位党组织与村党组织结对共建,开展共建活动32场次,帮办实事好事88件,落实销号群众需求72个。以社区“大党委”为主体组建“社工委”,吸纳160多名“两代表一委员”、共驻共建单位负责人、“两新”组织和物业公司负责人、楼院长等进入,搭建居民议事会、周五议事日、小板凳夜谈会等平台载体,组织说事议事活动60余场次。深化社区与机关企事业单位“1+N”结对共建,178个共驻共建单位、2578名在职党员下沉社区开展“六联六式”服务320多场次,商议解决民生短板、办事梗阻等治理难题130多个。引导多元参与。针对社区类型多样、诉求多元等问题,实施“红心物业”培育计划,建立“4+X五方共议”民主协商机制,加强物业行业党建联建,派遣物业企业党建指导员21名,以党建引领规范物业行业运行机制和服务能力。建立“网格化+广泛积分制”,将居民参与社区自治共治量化为网格积分,激发社区文明共治活力。创新志愿互助服务机制,吸纳“两新”党组织等专业力量加入,成立工会、青年、巾帼、红十字等志愿服务队伍,形成蓝天救援、蚂蚁森林、焉支星火等志愿服务品牌,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大合唱”。

聚焦民生福祉,用干部“真作为”赢得群众“满意度”。落实常态走访,把暖心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结合“三抓三促”行动和“四实”活动,53名科级干部和200多名镇、村、社区党员干部进村进社区访民情、听民意、纾民困,“早看窗帘晚看灯、千里热线报平安、上门保健送温暖”等好做法受到居民群众一致好评。接续开展“一老一小一困”关爱服务行动,村、社区“两委”成员、党员、网格员与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群众等结成“对子”,平时经常走访慰问、解决实际问题,应急时开展“敲门响铃”、提供精准化个性化上门服务。强化科技赋能,把政务办理移到群众“指尖上”。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依托实体网格建立100余个微信群,全面覆盖村和社区,并确定专人负责信息收集、处理答复,形成“党群干群线上共在”的沟通模式,让群众办事找得到人、诉求及时回应。建设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信息化平台,推广运用“丹城小管家”微信小程序、12345受理热线、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等模块,为基层治理、宣传推介、服务群众提供信息支撑,数百余项事项足不出户“一指通”,切实做到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办事如同“网购”。推行接诉即办,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窝里”。深化党建引领“五治三团”融合社会治理和“邻里小院议事”模式,推动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让大家的事大家一起干、共同商量着办,通过“关键小事随时说、难事愁事协商说、要事大事会议说”等形式,搭建起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连心桥”。全面推行“一门式全天候”响应工作机制,发挥网格员探头哨点和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办事平台作用,优化完善工作流程,精细化解决群众诉求,形成“快速感知、接诉即办、有效反馈”的工作闭环,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友情链接

主办:中共山丹县委  山丹县人大 山丹县人民政府 山丹县政协 承办:山丹县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地址:山丹县文化创意中心 邮编:734100 电话:0936-2722969 邮箱: shdxxhb@126.com

陇ICP备12000199号-1 甘公网安备62072502000105号 网站标识码:620725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