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信息第28期
第28期
山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编二〇二〇年十一月二十日
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山丹县立足海拔落差大、气候干旱冷凉等区位特色和资源禀赋,坚持以水定产业、以水调结构的发展思路,将中药材产业作为生态农业主导产业之一优先发展。一是调整结构,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培育建成丰城村、南湖村、二十里堡村、刘庄村4个千亩以上中药材种植基地,带动建成百亩以上连片种植示范基地10个,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和产量从2010年的0.25万亩、639.1吨增长到2020年的4.06万亩、1.63万吨,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二是引进技术,栽培体系不断优化。积极引进新技术、新装备,建立统一育苗、统一种植、统一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栽培体系。以甘草、黄芪、板蓝根等为重点,大力推进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研究推广浸种、催芽、育苗方法,有效解决了大面积人工种植问题,缩短了中药材生产周期,种植效益显著提升。三是狠抓培训,种植水平不断提高。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农业项目,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各乡镇,通过现场指导、集中培训等方式,对中药材种植大户、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领班人开展中药材标准化栽培、加工技术及营销政策宣传培训。每年开展培训10场次以上,培训农民200多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000多份,农户和合作社中药材种植水平不断提升。四是培育龙头,购销网络不断完善。建成中药材市级龙头企业2家(山丹县安骋农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甘肃瑞裕祥枸杞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培育中药材专业合作社20家、种植大户21户,形成“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格局。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资金、技术、信息、营销渠道等方面的优势,加强中药材基地质量管理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推动基地发展和农民增收,实现企业、基地、农户三方共赢。
虽然近年来山丹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迅速,但仍然存在种植规模较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加工水平低、产品附加值不高、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我县将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生产技术培训,持续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一是健全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学习借鉴中药材种植先进经验做法,成立产业专门工作机构,以中药材市场化、产业化、高效化为目标,整合各类资源,优化服务保障,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将中药材种植生产向优势区域相对集中,实行连片种植,提高中药材集约化发展水平。二是优化政策,改善发展环境。出台中药材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在土地租赁、流转、专业人才培养、信贷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为中药材产业化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引进集中药材生产、加工、市场营销为一体的中药材产业化龙头企业落户山丹,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扩大企业辐射效应。三是推广技术,促进科技兴药。加强与省内外科研院所(校)的交流合作,建设培黎学院学习就业见习基地,抓好县、乡两级农技干部队伍培训,采取农技干部“走出去”学和“请进来”教的办法,培育一支技术硬、业务精的技术队伍。搞好试验示范,建立科技示范点,引进新品种,应用新技术,在提高种植技术上求突破。四是培育龙头,带动产业发展。培育壮大山丹县安骋农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山丹县广泰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现有企业,进一步健全完善“龙头+基地+农户”的产业格局,大力支持我县中药材经营企业积极与国内大型中药材交易市场、加工企业对接,推动山丹中药材走出去,提高中药材市场化程度。(农业农村局 卢家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