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县“四轮驱动”持续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
近年来,山丹县为破解农村党员管理难、教育难、作用发挥不够等问题,坚持分类施策,推行在职党员履职践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流动党员双向共管、老党员关爱帮扶“四轮驱动”,持续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
履职践诺,让在职党员心中有责。紧紧围绕权责落实、重点任务推进、民生事业发展、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以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党支部建设标准化等内容为重点,按照“年初定目标、年中亮进度、年底严考核”模式,督促在职党员理清思路、靠实责任、细化措施,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在实践中锻炼成才、提升自我。目前,采取乡镇考核、群众测评的方式,对全县111个村“两委”班子368名农村在职党员进行考核定等、评先评优。
设岗定责,让无职党员心中有为。围绕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美化农村环境、倡导文明新风和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等工作,按照“按需设岗、因事定岗、以岗定责、责任到人”的原则,综合考虑无职党员的年龄、素质结构和服务志愿,合理设置政策宣讲岗、百事服务岗、参政议政岗等,根据村情实际、党员年龄和服务意向,通过“党员认岗、支部定岗、公示明岗”的方式,为2100余名农村无职党员发挥作用搭建平台,实现农村无职党员“无职有位、无职有责、无职有为”。
双向共管,让流动党员心中有家。严格落实在家党员村上集中、流入城区党员社区集中、流向县外党员网上集中“三个集中”教育管理,对农村流入城区党员,推行农村流入城区党员“1223”管理模式,组织8个乡镇与城市社区党工委签订“双向共管”协议,把3900多名农村流入城区党员按居住地编入社区党组织统一管理,实现农村流入城区党员有效集中管理。对流出县外的352名党员,全面落实支委结对联系、返乡跟进管理等措施,灵活运用“互联网+”手段,积极开展线上交流活动,真正让县外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归乡有作为”。
关爱帮扶,让老党员心中有盼。坚持“初心”激励和“暖心”关怀并举,对身体状况相对较好的老党员,适度安排组织生活,合理设岗,搭建“红色宣讲队”“乡贤理事会”等平台,鼓励其永葆初心、积极发挥作用。对常年体弱多病、不能参加组织生活的党员,通过上门送学、开设“庭院课堂”“炕头课堂”等灵活方式开展学习教育,实现党内政治生活锻炼不脱节。坚持落实节日慰问、激励褒奖等关怀措施,结合元旦春节等节日,慰问农村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453名,帮助解决生产生活困难200多个,农村党员归属感和荣誉感显著增强。(王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