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县文物“四普”进行时:精查细点,厚植文化发展底蕴
文物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一个地区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高效落实文物四普任务,不仅是保护文化遗产的需要,也是推动地方经济和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山丹县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创新工作机制,明确推进措施,努力高效落实文物四普任务,自开展“四普”工作以来,立足实际,充分发挥地方优势,致力于文物的全面普查和有效保护。
壮大队伍建设,提升普查效率。山丹县成立文物“四普”工作领导小组,组建普查队伍,制定普查实施方案,部署全县文物普查工作,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多部门协作的工作格局,确保文物普查、保护和利用工作有序推进,注重提高文物普查人员的专业素养,定期组织培训,提升工作能力,学习不可移动文物基础知识和资源调查方法、文物认定分类及登记、普查系统与软件使用等内容,并前往野外进行实地调查。至目前,野外文物信息采集已全部完成。
创新工作机制,明确工作任务。主动对接四普工作小组,促进工作人员对文物安全工作的认识了解,及时提供文物安全方面的政策咨询、解读和指导,进一步提高四普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建立定期检查机制,对文物普查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评估。通过定期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工作策略,根据文物的重要性和保护需求,实施相应的保护措施,确保文物得到更为严格和有效的保护。
提升活化利用,变革利用新径。山丹县将普查成果与地方经济发展、文化旅游等结合起来,推动文物资源的合理利用,统筹长城、军马、艾黎等文旅资源,谋划汉明长城文化旅游廊道、推出长城+户外休闲、长城+历史古村、长城+艾黎国际名片、长城+军马文化4条文物旅游线路,完善线路节点配置,打通硖口古城—新河驿—山丹马场旅游绿道,辐射带动“丝路马都·古韵山丹”旅游品牌做大做强。
加强宣传工作,营造普查氛围。在普查工作中,普查小组人员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口头宣传等形式,热情地向村民耐心解答关于文物普查的各种疑问,宣传文物保护法律法规、文物普查目的意义等,提升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积极引导广大群众支持和关注文物普查及文物保护工作,营造“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山丹县将在文物“四普”工作中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强化组织保障,推动文物保护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通过不断优化工作机制,完善推进措施,进一步提高文物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实现文物保护的长效机制,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遗产贡献力量。(吴兴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