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着力构建年轻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
近年来,山丹县坚持好干部标准,抓实抓细“选育管用”关键环节,全链条推进干部队伍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干部人才保证。
全方位拓源,精细化“选”。放眼各条战线领域,结合专业需求、岗位空缺定期研判中层干部缺口,分析人员力量差额,精准实施“三类人才”引流计划,用活“人才编制周转池”,引进、招录干部297名,同比增长12.4%,各领域年轻干部“基本盘”持续壮大。畅通“自下而上”荐才渠道,建立“一把手信封”制度,用人主体常态化向上举荐优秀干部,推荐干部使用率达80%以上,干部推荐话语权充分释放。常态组建考察识别小分队,定期开展干部大调研,精准识别储备“好苗子”,确保生力军素质高、数量足。兼顾燃眉之急和长远之需,精选重点对象分类建立“三纵三横”六类干部库,650多名优秀干部入库管理,优进绌退、阶段调配、动态管理。
全要素赋能,实战化“育”。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年轻干部学习教育的“必修课”,开展年轻干部理想信念、政治能力提升等专题培训班23期,培训2100人次。组织500名优秀党员干部开展党性教育,通过知识测试、案例教学等方式,不断筑牢党员干部“政治三力”。紧扣高质量发展需要,围绕绿色发展、现代金融等领域,开展各类专题培训14期,培训1750人。依托党校、干部网络学院等平台,分级分类举办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专题培训班12期、培训干部1250多人,领导干部专业能力由“博”到“专”再到“精”持续提升。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主战场,用好“上挂下派”“横向轮岗”等措施,推荐13名有潜力的干部到省市单位挂职锻炼,8名年轻干部到乡镇挂任党政副职,28名专业型干部到乡村一线驻村帮扶,组织156名干部到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等一线攻坚历练、增长才干。
全过程监督,多维化“管”。推行新任职年轻干部回访制度,对130名干部全覆盖开展任职回访,全面了解履职情况和群众口碑,防止干部“一提了之”。出台《党政干部治庸问责若干情形》,明确13种“庸懒散软推拖绕”情形,倒逼干部主动作为、积极履职。建立导师帮带机制,一把手“一对一”帮带63名新提拔年轻干部,116名班子成员“一对多”帮带289名年轻干部,让年轻干部在“扶上马、送一程”的前进路上更好成长。出台《关心关爱干部激励干事创业若干措施》,修订年度考核奖发放办法,将35名生活困难的乡镇干部调入城区工作,为597名乡镇干部购买保险,对135名优秀年轻干部晋升职级,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明显提升。
全领域搭台,科学化“用”。加强队伍宏观布局和微观研判,坚持发展需求与干部特长、结构改善与人岗相适相结合,调整7名年轻有活力、具有培养价值的部门干部到乡镇任职,交流12名乡镇工作经验丰富、服务意识好的干部到部门任职,拉动财政、人社、交通等78名干部轮岗交流。严格执行《五年计划》和“两个四分之一”刚性要求,把握好结构搭配和功能匹配关系,大力选拔年轻干部和“三方面”干部,提拔35岁以下年轻干部常态保持25%以上,择优选配35岁左右的“一把手”7名,提拔或进一步使用女干部31名,党外干部8名,少数民族干部2名,科级干部队伍平均年龄45.5岁,结构硬、功能强的“橄榄型”干部队伍结构基本形成。按照党政班子调整优先配备、重点岗位空缺优先使用、同等资格条件优先选拔的“三优先”原则,将27名实绩突出的年轻干部充实到乡镇党政班子,提拔项目建设、矛盾调处等一线年轻干部占比达60.2%,能否扛重活、打硬仗成为年轻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标尺。(罗登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