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桥乡:三措勾勒振兴貌 写好发展新答卷
特色产业赋能,激活发展“新引擎”。立足本地人参果、黄参、蔬菜制种等特色资源禀赋,以产业振兴为抓手,引进祝福油脂、雅涛鑫业、宇丰农业等企业,构建“企业+合作社+农户”协同发展模式,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在特色农业提质增效方面,以现代农业发展理念为引领,统筹政策扶持与科技赋能双轮驱动,推动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扩展至 8200 亩,实施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战略,构建从田间到市场的全链条产业体系,有效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与市场竞争力,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农旅融合创新发展领域,依托高庙农文旅融合发展产业园、东沟赛马场等重点项目,深度挖掘乡村生态资源与文化底蕴,高标准打造集生态观光、农事体验、文化研学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构建“春赏花、夏纳凉、秋采摘、冬民俗”四季旅游产品体系,形成农旅融合新经济增长点。
环境整治筑基,绘就乡村“新图景”。以建设和美乡村为目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让乡村颜值与气质兼具。从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线路规整化入手,硬化道路13.22公里,栽植绿化苗木1700余株,安装照明路灯60套,改造强弱电线1.4公里。持续推进环境整治、“问题厕所”摸排等工作,处理生活及建筑垃圾80余吨、摸排及整治问题厕所83座,着力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开展村庄风貌提升行动,注重保留乡村特色风貌,打造一批美丽庭院,让乡村既有现代气息,又不失乡土韵味。此外,还积极引导村民参与乡村治理,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激发村民共建共享和美乡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幅生态宜居、环境优美的乡村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民生保障固本,书写幸福“新答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敲门看灯”行动,组织乡村两级干部主动入户摸排需求,精准识别保障对象,确保惠民政策全覆盖、无死角。发放“雨露计划”教育补助、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等补助资金232.53万元;同步推进公共服务提质工程,提升改造河湾、高庙、上寨等村日间照料中心,解决100余人留守老人吃饭问题,并结合重阳、冬至等传统节日开展敬老孝亲主题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同时,拓宽就业渠道,积极引导在家群众就近务工,促进村民稳定增收,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以实实在在的民生成效,书写乡村振兴的幸福答卷。(尤雁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