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 无障碍阅读 | 适老化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政动态 > 乡镇动态

霍城镇:“药材”变“药财”,致富有良方

发表日期:2025-10-30 11:33 作者:卢佳惠 邓建伟
来源:甘肃山丹

深秋时节,祁连山脚下的霍城镇已寒意渐浓,然而该镇千亩黄芪种植基地内,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轰鸣的挖掘机在田间来回穿梭,铁铲深深扎入土层后稳稳抬起,一根根条形饱满、色泽鲜亮的黄芪便随之破土而出;村民们分工明确,有条不紊地捡拾、分拣、装袋,满载中药材的车辆穿梭其间,将这份“土宝贝”源源不断运往晾晒场与收购点。“你瞧这黄芪,根须发达、肉质厚实,今年肯定能卖个好价钱!”山丹县志峰伟业农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志汉手捧刚出土的黄芪,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霍城镇之所以能让中药材成为农户手中的“致富宝”,首要原因在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这座坐落于海拔2600米祁连山脚下的小镇,拥有疏松透气的肥沃土壤、水质优良的灌溉水源,再加上冷凉的气候、充足的光照与较大的昼夜温差,为中药材生长营造了绝佳环境。“咱们霍城产的黄芪,加工成切片后色泽鲜亮、含糖量适中,比外地市场的同类产品更受客商青睐。”种植户刘志汉介绍,凭借出众的品质,当地黄芪不仅在国内中药材市场畅销,还吸引了众多外地客商专程前来收购。

从“零星种植”迈向“规模发展”,从“散户经营”升级为“抱团增收”,霍城镇中药材产业实现质的飞跃,关键在于构建了成熟完善的产业发展模式。近年来,该镇始终坚持“一轴一中心,两区四基地”发展路径,将中药材种植列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富民兴镇的核心举措,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联动模式,让小小的中药材串联起完整的产业链条。

产业兴旺,就业便有了保障。中药材种植从栽苗、田间管理,到采收、晾晒,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劳动力,这为当地村民提供了丰富的“家门口就业”机会。“我家有3亩多土地流转给了合作社种植黄芪,自己在基地打工,一天能挣150元,年底还有土地流转收益,比以前单纯种庄稼划算多了。”刘庄村村民李大姐一边分拣黄芪,一边笑着介绍。据合作社负责人估算,仅黄芪种植季,就能为周边村庄提供数百个临时就业岗位,带动农户人均增收近万元。

从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到创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再到借助全程机械化提升生产效率,霍城镇成功走出了一条“特色种植筑基、产业融合增效、农户参与增收”的中药材富民之路。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扩大中药材种植规模,积极引进深加工项目,开发黄芪切片、药膳食材等多元化产品,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让“祁连山脚下的药香”飘向更广阔的市场,让“药材”变“药财”的致富故事在这片土地上持续书写新的篇章。


友情链接

主办:山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山丹县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

陇ICP备12000199号-1 甘公网安备62072502000105号 网站标识码:620725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