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丹县2024年财政决算(草案)和2025年 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山丹县人民政府
关于山丹县2024年财政决算(草案)和2025年
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2025年8月28日在县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
山丹县财政局局长何跃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我向本次会议报告山丹县2024年财政决算(草案)和2025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2024年财政决算情况
2024年,全县财政工作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严格执行县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查批准的预算,牢固树立“过紧日子”要求,坚决兜牢兜实“三保”底线,持续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力度,保证适度支出强度,提高财政支出绩效,有效防范财政金融风险,财政运行情况总体平稳。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9765万元,占调整预算39600万元的100.42%,同比下降15.27%,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0193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97%,下降9.26%。
税收分税种具体情况是:
增值税8537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93%,下降8.94%;
企业所得税1540万元,占调整预算的85.56%,下降48.53%(主要是矿产品价格下跌、产销量下降、综合所得汇算清缴等多重因素影响较同期大幅下降);
个人所得税364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4%,下降25.41%(主要是个体经营效益下滑导致个税较同期下降);
资源税1277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16.09%,下降4.42%;
城市维护建设税884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4%,下降7.82%;
房产税1261万元,占调整预算的99.29%,增长39.49%(主要是集中清理往期欠税带动房产税增长);
印花税704万元,占调整预算的97.78%,增长40.24%(主要是新增大型建设项目拉动增长);
城镇土地使用税2460万元,占调整预算的98.4%,增长3.93%;
土地增值税653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30.6%,增长20.93%;
车船税1385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2.59%,增长9.66%;
耕地占用税182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增长47.97%(主要是占用耕地项目同比有所增长);
契税865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4.22%,下降32.37%(主要是房地产市场趋于饱和,个人购买住房契税大幅下降);
环境保护税81万元,占调整预算的90%,下降35.2%(主要是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清洁能源的广泛使用,环境保护税较同期下降明显);
非税收入完成19572万元,占调整预算的99.86%,下降20.69%。
非税分项目情况是:
专项收入1988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4.19%,下降12.46%;
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1872万元,占调整预算的96%,下降28.69%(主要是水土保持费较同期减收);
罚没收入4087万元,占调整预算102.18%,增长65.6%(主要是纪检监察、公安罚没收入);
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11430万元,占调整预算的98.96%,下降32.84%(主要是耕地占补平衡资金由非税收入调整为转移性收入);
其他收入195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1.56%,下降34.12%。
当年收入39765万元,加上级补助收入233549万元、上年结余收入44169万元、调入资金9504万元、债券转贷收入11438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450万元、区域间转移支付收入11352万元后,决算总收入350227万元。
支出:年初预算246161万元,加预算执行中上级补助、调入资金、债券转贷收入等调整因素增支82521万元,调整预算为328682万元。当年决算支出294714万元,占调整预算的89.67%,增长5.14%。
主要项目执行情况是: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3885万元,占调整预算的94.05%,下降0.7%;
国防支出35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下降39.66%;
公共安全支出7185万元,占调整预算的99.83%,下降4%;
教育支出36997万元,占调整预算的93.5%,增长1.11%;
科学技术支出4175万元,占调整预算的85.5%,增长15.94%;
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4793万元,占调整预算的91.14%,下降6.26%;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7385万元,占调整预算的96.94%,下降10.26%;
卫生健康支出14054万元,占调整预算的99.11%,下降20.95%(主要是应急支出较上年显著减少);
节能环保支出10368万元,占调整预算的85.25%,下降26.13%(主要是中央预算内投资支出较大);
城乡社区支出10352万元,占调整预算的67.26%,增长23.55%(主要是城乡社区管理事务投入增加);
农林水支出90500万元,占调整预算的92.85%,增长43.88%(主要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山丹河河道治理工程等增发国债项目投入增加);
交通运输支出9294万元,占调整预算的72.63%,增长9.42%;
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2237万元,占调整预算的96.71%,增长17.43%;
商业服务业等支出699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下降42.99%(主要是商业流通事务较上年减少);
金融支出46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
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4652万元,占调整预算的63.45%,下降0.28%;
住房保障支出14848万元,占调整预算的74.02%,增长8.52%;
粮油物资储备支出1993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增长116.4%(主要是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粮食风险基金支出增加);
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17098万元,占调整预算的88.99%,下降31.79%(主要是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补助资金支出减少);
债务付息支出4111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增长55.48%;债务发行费用支出7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下降86.79%。
当年决算支出294714万元,加上解上级支出3170万元、调出资金5369万元、债务还本支出7000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6006万元后,决算总支出316259万元。
平衡情况:收支相抵,年末结转结余33968万元,主要是上级专项转移支付资金。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5683万元,加上级补助收入9260万元、上年结余收入369万元、调入资金5369万元(因债务还本付息缺口大,调入公共预算平衡基金收支)、债务转贷收入31194万元后,决算总收入51875万元。
主要项目完成情况是:
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收入146万元,增长17.74%;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3876万元,占调整预算的73.13%,下降34.37%(主要是土地出让金逐年减少);
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836万元,占调整预算的92.89%,增长28.42%;
污水处理费收入58万元,占调整预算的58%,下降23.68%;
其他政府性基金专项债务对应项目专项收入767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9.57%,较上年增长23.11%(主要是归集专债利息增加);
支出:年初预算13566万元加预算执行中的上级补助、债券转贷、上年结余及超短收等调整因素增支25844万元,调整预算为39410万元。当年决算支出35656万元,占调整预算的90.47%,较上年增长2.08%。
主要项目执行情况是:
城乡社区支出8282万元,占调整预算的70.13%,增长137.65%(主要是棚户区改造专项债券收入安排的支出增加);
农林水支出492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增长122倍(主要是大中型水库库区基金安排的支出大幅增加);
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2306万元,占调整预算的99.96%(主要是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投入增加);
其他支出17914万元,占调整预算的98.75%,下降26.41%(主要是专项债券收入安排的支出较同期减少);
债务付息支出6634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较上年增长1.41%;
债务发行费用支出28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较上年下降15.15%;
当年决算支出35656万元,加调出资金671万元、债务还本支出11794万元后,决算总支出48121万元。
平衡情况:收支相抵,年末结转结余3754万元(主要是城区排水排涝超长期国债资金结转)。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完成32002万元,占预算29727万元的107.65%,同比增长15.97%。
分项目收入情况是:
机关养老基金收入19934万元,占预算21479万元的92.81%,同比增长11.93%;
城乡居民养老基金收入12068万元,占预算8248万元的146.31%,同比增长23.33%。
支出:社会保险基金完成26925万元,占预算27481万元的97.98%,同比增长12.57%。
分项目支出情况是:
机关养老基金支出18768万元,占预算19871万元的94.45%,同比增长12.53%;
城乡居民养老基金支出8157万元,占预算7610万元的107.19%,同比增长12.68%。
平衡情况:收支相抵,社保基金年末滚存结余11551万元(当年净结余5077万元),其中:机关养老基金2975万元,城乡居民养老基金8576万元。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122万元,加上级补助收入88万元,上年结余收入1万元,决算总收入211万元。
支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完成83万元,加调出资金123万元,决算总支出206万元。
平衡情况:收支相抵,年末结转结余5万元。
(五)预备费使用情况
动用年初预算预备费2000万元,主要用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缺口等。
(六)“三公”经费支出情况
县级“三公”经费支出473万元,比上年减支77万元,下降14%。其中:因公出国(境)费11万元;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316万元,比上年下降16.62%;公车购置费50万元,比上年下降30.56%(主要是公务用车购置减少);公务接待费96万元,比上年下降3.03%。
(七)政府债务情况
全县增加债务59432万元,其中:新增一般债务转贷收入11438万元,新增专项债务转贷收入31194万元,市级划转G227甘州城区至山丹东乐公路债务16800万元。
2024年偿还债务系统债务16405万元(G227甘州城区至山丹东乐公路利息642万元由市级偿还),占偿债计划的100%,化解YXZW7339万元,占化解计划的166.8%。截至2024年底,全县政府债务余额383459万元,全口径债务率106%,其中:法定债务372486万元(一般债务133226万元,专项债务239260万元);YXZW10973万元。省财政厅下达我县债务限额为391165万元,债务余额在债务限额之内,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八)金融风险防控情况
全县不良贷款余额1.84亿元,不良率1.72%,不良率控制在5%以内,金融风险总体可控。
(九)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全县深入贯彻落实“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绩效理念,将绩效管理贯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事前严把绩效目标审核;事中对部门(单位)预算执行和绩效目标实现情况进行“双监控”跟踪分析,动态监控及时纠偏;事后开展自评与财政重点评价,自评覆盖63个部门整体、1677个项目,财政重点评价覆盖“四本预算”及政府采购、政府购买服务等领域,聚焦民生等23个重点项目,5个部门整体评价和4个乡镇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同时开展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整体绩效评价和8个部门“过紧日子”评估。实现绩效目标与预算同步公开,增强财政透明度,着力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
2024年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已完成审计,正在认真整改落实。
二、2025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3121万元,占年初预算42350万元的54.6%,同比减收6513万元,下降21.98%(主要是高基数与税源减少双重影响),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0028万元,同比减收1171万元,下降10.46%;非税收入完成13093万元,同比减收5342万元,下降28.98%。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33350万元,占变动预算的51.76%,同比减支20117万元,下降13.11%(主要是增发国债等重点项目支出较同期减少)。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4371万元,占年初预算16000万元的27.32%,同比增收2199万元,增长101.24%(主要是高品质生态合金节能循环经济项目集中缴纳土地出让金直接拉动收入大幅增长)。
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25663万元,占变动预算的49.19%,同比增支16731万元,增长187.32%(主要是专项债券资金拉动支出大幅增长)。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8441万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完成17767万元,累计结余12226万元。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0.48万元,占年初预算50万元的0.96%,同比减收121.52万元,下降99.6%。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完成5万元,占变动预算的3.75%,同比减支31万元,下降86.11万元。
(五)政府性债务情况
新发债券26870万元(其中:一般债券9225万元,项目建设专项债券12900万元、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专项债券3844万元、6万亿再融资专项债券901万元)。偿还到期法定债务利息5754万元(其中G227甘州城区至山丹东乐公路利息321万元由市级偿还),化解YXZW4745万元。6月底,我县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405584万元,其中:法定债务399356万元(一般债务142451万元,专项债务256905万元),YXZW6228万元。
(六)主要工作情况
一是组织收入平衡有序。充分发挥综合治税系统平台作用,着力在数据整合、分析、利用、监控上下功夫,及时向税务部门推送相关信息,及时研判税收走势,强化税收征管,确保应收尽收。加强与各非税执收单位的沟通衔接,全力做好已出让矿业权出让收益、执法部门罚没收入和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等非税收入征缴工作,做到颗粒归仓,顺利实现财政收入“双过半”目标任务。采取“旬通报、月调度”的方式,督促各预算单位加快资金支出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效能。
二是资金争取稳中有进。深入研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央、省上出台的各项政策文件,密切关注政策动态和资金投向变化,编制《山丹县中央和省级资金工作方案及争引操作参考指南》《山丹县2025年中央和省级转移支付资金工作方案》,加强与各部门单位的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资金争取工作。上半年,全县争取到位各类财政资金24.1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26亿元,增长5.5%。
三是重点领域保障有力。把民生政策兑现摆在财政工作的重要位置,全县民生支出完成10.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9%,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紧紧围绕全县“八大行动”部署要求,加大财政资源预算统筹力度,安排资金6.3亿元,实施棚户区改造、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山丹一中及培黎中学建设、古韵山丹文化挖潜等项目,全力支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用好用活普惠金融发展专项对小微企业贷款贴息政策,发放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3笔950万元。充分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增信作用,创新融资机制,为全县51户“三农”及中小微企业提供担保贷款1.33亿元。与县农商银行共同出资设立5000万元的应急周转金,解决融资过程中“过桥资金”难题。创新推出“城乡融合产业贷”新产品,拟注资规模500万元,投放规模2500万元,已为2户企业发放担保贷款200万元。
四是财政改革稳步推进。扎实推进“加强财政资源与预算统筹、落实习惯过紧日子要求、零基预算管理、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加大财会监督力度和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6个方面的试点工作任务。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建立“优先级排序”机制,通过项目打分、成本-效益分析、重点任务匹配度评估等多维度评价,对预算项目实行“从零开始”的重新评估,将有限资源向重点领域倾斜。2025年预算编制将20%的预算资源集中投入到科技创新、民生保障等关键领域,淘汰低效、重复项目161个,涉及资金7.41亿元,推动资源配置与重点工作任务的深度契合。
五是财政管理规范有序。收集、整理了中央及省市县关于财经纪律方面常用法律、法规、制度及相关文件151部(件),组织编印《财会监督制度汇编》,同步开发电子书,基本实现财政业务全覆盖,进一步提高全县财会工作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组织开展财经纪律重点问题、盘活存量资金和非税收入监督检查,收回盘活存量资金2885.61万元。持续推进重大项目预结算评审制度,完成预算评审项目70个,送审金额33817.92万元,审减金额1532.24万元,审减率4.53%;结算评审项目30个,送审金额33377.01万元,审减金额1292.33万元,审减率3.87%,有力遏制了高估冒算行为,提高政府投资项目资金使用效益。完成甘肃政府采购网与财政一体化系统全面对接,实现采购活动从预算到支付的全流程闭环管理,推动全县政府采购管理和服务向数字化转型,完成政府采购限额以上项目30个,框架协议采购124笔,采购预算金额10130.23万元,实际采购9882.39万元,节约采购资金427.84万元,节约率4.33%。
六是国企改革持续深化。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构建“财政+国资”模式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求,按照“统一政策、分级实施”的原则,深入开展县属国有企业资产清查和盘活工作,通过出售、出租、安置库存商品等方式盘活资产10202万元,实现了资产有效利用和价值最大化。制定相关意见办法,加快推进县属国有企业整合重组和转型发展,构建产权清晰、定位准确、经营高效、监管科学的国有资本管理运营体系,全面提升国有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三、2025年下半年工作重点
(一)聚力挖潜增收,持续增强保障能力。一是着力培植财源。及时兑现招商引资奖励措施,激励各部门单位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产品附加值高、增值空间大的优强企业。全力支持工业园区建设,加大煤炭生产集散及深加工产业链支持力度,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工业产能,着力稳定税源基础,实现财政收入总量和质量“双提升”。二是高效盘活资产。灵活运用“用、售、租、融”四种方式,多方式盘活处置国有资源资产,充分发挥各类国有资产的最大效益,促进财政增收、资产增值。三是凝聚征管合力。充分发挥综合治税作用,紧盯重点行业、企业、项目,动态调整收入组织策略,扩大税源增量。聚力推动非税收入“合规收缴”“颗粒归仓”,千方百计做大财政“蛋糕”。四是强化财政统筹。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和政策支持,着力提升财政政策支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效能。
(二)优化支出结构,持续改善民生福祉。认真落实习惯过紧日子要求,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多方筹措调度资金,把工资、运转、民生项目放到突出位置。强化预算对支出的硬性约束力度,严格规范预算追加调整,削减或取消低效支出,全力保障财政平稳运行。完善库款周调度机制,加大对科技、农业、教育、卫生健康、社会保障和环保等重点领域支持力度。进一步盘活沉淀资金,加大暂存暂付款清理力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深化财政改革,全面提升治理水平。深化财政领域改革,积极推进零基预算改革,加强财政可承受能力评估,按照零基预算原则安排各项必需支出。全面开展项目绩效目标编审、绩效运行监控和绩效评价工作,强化监控和评价结果的运用,构建起事前、事中、事后预算绩效精准控制闭环系统,着力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修订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积极探索“资产超市”“虚拟公务舱”,促进资产跨部门、跨级次调剂共享,杜绝资产沉睡、闲置。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按照市场化转型要求,持续深化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推行国企竞争上岗、末位调整和不胜任退出等制度,完善企业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增强企业“造血”能力。
(四)守牢安全底线,有效防范运行风险。始终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坚决兜牢“三保”风险底线。严格落实地方政府化债方案和化债措施,持续优化债务结构,拓宽偿债渠道,将法定债务还本付息足额纳入预算,按期偿还,积极有序缓释债务风险。依托全口径债务监管平台,对全县债务进行全方位动态监管,严防新增政府债务。坚决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强化风险监测防控、预警处置,防范化解地方法定代表人金融机构风险,守牢金融安全防线。加强财会监督,推动与人大、纪检监察、审计等监督检查的贯通协调,切实维护财经纪律的严肃性。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顺利完成2025年预算目标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将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认真落实本次会议审议意见,以攻坚克难的勇气、开拓进取的毅力,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全面落实各项目标任务,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丹实践贡献财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