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政动态 山丹概况
政务公开 办事服务 互动交流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基层政务公开 > 卫生健康 > 公共卫生服务

中共山丹县委办公室 山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加强“十三五”全县健康促进 与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

发布机构:卫生健康局 2017-11-06 15:33:00

中共山丹县委办公室 山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加强“十三五”全县健康促进

与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

 

各乡镇党委、政府,县直各部门,企事业及省市驻丹各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全面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扎实推进“健康山丹”建设,现就加强“十三五”全县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探索建立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各方参与的“健康山丹”建设机制。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以提高人群健康素养水平为抓手,以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建设为支撑,着力创造健康支持性环境,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努力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促进全民健康和健康公平,推进“健康山丹”建设融合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共建共享为基本路径,根据群众需求提供健康促进与教育服务,引导群众树立正确健康观,形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强化个人健康意识和责任,培育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健康新生态。

坚持政府主导。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强化政府在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将居民健康水平作为政府目标管理的优先指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加快关键环节改革步伐,统筹社会、行业和个人三个层面,形成维护和促进健康的强大合力。强化部门协作,调动社会力量,倡导志愿服务,发挥科技创新和信息化的引领支撑作用,形成具有地域特色、促进全民健康的制度体系。

坚持大健康理念。注重预防为主、关口前移,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将促进健康的理念融入公共政策制定实施的全过程,加快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实现健康与经济社会良性协调发展。实施医疗卫生、体育健身、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心理干预等综合治理,有效应对各类健康影响因素。

坚持全社会参与。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力量的优势与作用,调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群众参与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健全多层次、多元化的工作格局,使健康促进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

(三)主要目标。到2020年,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基本普及,人民群众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意识和能力有较大提升,全县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0%,具备科学健康观的人口比例达到50%。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比2015年降低10%,减少残疾和失能的发生。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持续推进“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健康乡镇、学校、机关、企业、医院和健康家庭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影响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有利于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初步形成,促进我县“十三五”卫生和人口发展规划目标实现,不断提升全县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二、推进“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统筹开展跨部门健康促进行动

(四)全面实施“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充分认识社会、经济、环境、生活方式和行为等因素对人群健康的深刻影响,广泛宣传公共政策对公众健康的重要影响作用,坚持“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工作方针,坚持健康优先战略,树立大健康、大卫生理念,切实履行健康职责,建立完善健康优先发展财政保障机制、健康影响监测评估机制和监督问责机制。不断扩大重点职业病、放射卫生、食品安全和空气、土壤、水质、建筑材料等固体废弃物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监测覆盖面。在制定规范性文件、重大公共政策和实施重大项目工程前,进行公众健康影响因素审查,防止危害公众健康的制度性缺陷,做到不利于健康的政策不出、不利于健康的项目不上,从根本上降低疾病发生率。加大对健康产业的扶持力度,研究制订相关行业标准,建立健全监管机制,规范健康产业市场,提高服务质量。

责任单位:各乡镇、各部门单位

(五)开展跨部门健康促进行动。各乡镇、各部门单位要把保障人民健康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按照国家和省、市统一部署,探索建立健康影响评价评估制度,系统评估各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重大公共政策、重大工程项目对健康的影响。针对威胁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研究制订综合防治策略和干预措施,开展跨部门健康行动,着力改善居民健康生活环境,提升健康素养水平。

1.开展健康知识和技能传播行动。充分利用各类媒体举办健康类栏目和节目,规范健康科普工作,坚持抓好《养生堂》节目和健康教育公益广告播放,加大公益宣传力度,严格健康教育栏目信息审核,不给虚假健康教育活动提供传播渠道和平台。开通健康教育微博、微信公众号,组建健康巡讲专家团队深入机关、学校、企业、社区、村庄开展健康巡讲活动,大力传播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理念,让健康知识和技能深入人心。逐步建立居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传播资源库,构建数字化的健康传播平台。不断创新健康教育的方式和载体,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以及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传播健康知识,提高健康教育的针对性、精准性和实效性,打造权威健康科普平台。

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科协、县文广新局、县卫计委、县信息办、县广播电视台、县健康教育所

2.积极推进全民健身行动。认真落实《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创新全民健身体制机制。全面贯彻落实《甘肃省全民健身条例》,继续制定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和健身方法,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让体育健身成为群众生活的重要内容。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公共设施,加强健身长廊、健身广场、健身路径、健身步道、骑行道、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社区多功能运动场等场地设施建设。推行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营造全民健身的良好条件。鼓励社会资本开办康体、体质测定和运动康复等机构。加强科学指导,促进妇女、老年人和职业群体积极参与全民健身。实行工间健身制度,推动残疾人康复体育和健身体育广泛开展。加强全民健身科学研究,推进运动处方库建设,积极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完善国民体质监测制度,为群众提供体质测试服务,定期发布国民体质监测报告。建立“体医结合”健康服务模式,构建科学合理的运动指导体系,提供个性化的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提高全民健身科学化水平。

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县科协、县卫计委

3.全面推进控烟履约行动。深入开展控烟宣传教育,开展公共场所禁烟工作,推进无烟环境建设,强化公共场所控烟主体责任和监督执法,提高戒烟干预能力。加大控烟工作明察暗访力度,督促控烟工作开展并适时组织通报。继续做好无烟卫生计生系统创建、烟草流行监测,大力开展无烟政府、无烟机关、无烟学校、无烟企业创建工作,提高公众对烟草危害的正确认识,促进形成不吸烟、不敬烟、不送烟的良好社会风尚。加强医疗机构戒烟门诊建设,在县级公立医院开设戒烟门诊,强化戒烟服务。到2020年,15岁及以上人群烟草使用流行率比2015年下降3个百分点。

责任单位:县卫计委综合监督执法局、县健康教育所

4.大力开展健康单位创建行动。以创建卫生城市、建设美丽乡村为抓手,推进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加大力度改水改厕改环境,营造安全宜居的生产生活环境,加快推进卫生城镇、卫生村社等创建工作。全面启动健康村镇创建试点工作,每年有10%的行政村创建成健康促进村。广泛开展健康社区、健康单位、健康学校、健康家庭、健康企业创建活动,逐步形成人人关注健康、自觉参与健康促进行动的良好社会氛围。

责任单位:县爱卫办及相关乡镇、部门单位

5.做好健康信息发布和舆情引导。要针对影响群众健康的主要因素和问题,建立健全健康知识和技能核心信息发布制度,完善信息发布平台。建立完善健康信息舆情收集与分析制度和部门联动机制,按照重要舆情处置办法的有关规定,落实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加强对媒体健康传播活动的监管,开展舆情监测,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和公众科学理性应对健康风险因素。加大对医疗保健类广告的监督和管理力度,坚决打击虚假医药广告,严厉惩处不实和牟利性误导宣传行为。

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文广新局、县工商质监局、县卫计委

三、健全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切实提升健康服务能力

(六)完善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加强基层健康促进与教育服务力量,建立健全以县、乡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为龙头,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为基础,以学校、机关、社区、企事业单位健康教育职能部门为延伸的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县、乡两级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作为健康教育的专业机构,要全面承担健康教育任务,因地制宜推行基层计划生育专干转岗培训承担健康教育职能。建设县级健康教育基地,推进12320卫生热线建设。各乡镇、各部门单位要确定专人负责健康促进工作。

责任单位:县卫计委、各乡镇及相关部门单位

(七)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人才队伍建设。按照省、市卫计委要求,合理配置健康促进和教育专业机构专职人员,组建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基层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加强对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优化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人员结构。进一步完善健康教育机构人员职称晋升制度,健全激励机制,保障健康促进与教育专业人员待遇,推进健康促进与教育人才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工作条件,加强基层卫生计生机构、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及学校、机关、社区、企事业单位健康教育场所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责任单位:县编办、县人社局、县财政局、县教体局、县卫计委

四、创造健康支持性环境,培育有利于健康的社会网络

(八)加强农村地区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针对农村地区人口健康需求,继续推广普及“村级三件事”(刷写健康文化墙、开展村民健康沙龙、发放健康工具包)和中医适宜技术,广泛宣传居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提升农村人口健康意识,形成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高度重视重大疾病防控工作,优化防控策略,坚持因病施策,遏制乙肝、结核病等重点传染病的流行。深入推进健康促进模式改革,全面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健康管理员入户进行慢性病指导,做好农村地区重点慢性病防治工作,坚决防控包虫病等地方病,管理好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做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加大健康扶贫力度,保障农村群众健康。加大妇幼健康工作力度,全面实施农村妇女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两癌”(乳腺癌和宫颈癌)筛查、儿童营养改善、新生儿疾病筛查等妇幼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提升妇女和婴幼儿健康水平。深入开展城乡特别是农村生活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城镇和乡村,实施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加快改圈改厕改灶等工程,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环保局、县委农办、县卫计委、县农委、县水务局及各乡镇

(九)加强学校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将健康教育作为全部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教育年度计划和学校教学计划,以中小学为重点,建立学校健康教育推进机制,从小抓起,移风易俗,培育良好的卫生健康习惯。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加强控烟宣传和无烟环境创建,做好学生常见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确保学生饮食安全和供餐营养。开展学生体质监测,重视学校体育教育,促进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配合,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实施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积极推进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径、武术等体育项目,让主动锻炼、阳光生活在青少年中蔚然成风。到2020年,基本实现青少年熟练掌握1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与器材配置达标率达到100%,青少年学生每周参与体育活动达到中等强度3次以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90%以上。积极开展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工作,力争每年有10%以上的中小学校建成健康促进学校。

责任单位:县教体局

(十)加强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在各乡镇、各部门单位广泛开展健康促进和教育工作,传播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干部职工健康意识。开展无烟乡镇、无烟机关建设,改善乡镇、部门单位卫生环境和体育锻炼设施,推行工间健身制度,倡导每天健身1小时。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开展符合单位特点的健身和竞赛活动,定期组织职工体检。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推进职业病危害源头治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职业病预防相关政策,强化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体系,督促企业完善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制度,为职工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措施,预防和控制职业损害和职业病发生。要积极组织协调,发挥乡镇、部门单位、国有企业在健康促进工作中的示范作用,积极开展健康促进单位创建工作,力争每年有10%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建成健康促进单位。

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教体局、县安监局、县卫计委及相关部门单位

(十一)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专业优势,将其作为健康促进与教育重要阵地,坚持预防为主,推进防治结合,大力开展健康促进与教育服务,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推动健康管理关口前移。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落实“管理机构下基层、疾控机构进医院、健康教育进家庭”有关要求,优化服务质量,拓展医患沟通渠道,加强科普宣传,围绕健康维护、慢性病和传染病防治、妇幼健康、心理健康、中医养生、合理膳食、老年保健、健康管理等重要服务内容,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普及合理用药和科学就医知识,提高群众防病就医能力。改善医院诊疗和卫生环境,创建医疗卫生机构无烟环境,在医院设置戒烟门诊,提供戒烟咨询和戒烟服务。积极开展健康促进医院创建工作。

责任单位:县卫计委、县疾控中心、县健康教育所及各级医疗机构

(十二)加强社区和家庭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依托社区,针对不同人群广泛开展健康促进与教育,持续深入传播健康科普知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引导群众树立“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正确健康观,开展“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等主题行动,推行科学卫生的生活方式,激励社区居民为自己的健康负责。以家庭单元和整体为对象,通过健全健康家庭服务体系、创建示范健康家庭、重点家庭健康帮扶等措施,为家庭成员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服务,提高家庭成员健康意识,倡导家庭健康生活方式,改善家庭成员健康相关行为和实践共识,形成以家庭健康带动社会健康的良好风尚。积极开展健康促进社区创建工作,力争每年有5%的社区和家庭建成健康促进社区和健康家庭。

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卫计委、县健康教育所及各乡镇

(十三)保护生态营造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按照绿色发展理念,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风险评估机制,重点抓好空气、土壤、水、固体废弃物污染的防治,认真解决影响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加快推进国土绿化,切实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治理和修复土壤特别是耕地污染,全面加强水源涵养和水质保护,综合整治大气污染特别是雾霾问题,大力整治工业污染,切实解决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将健康列为社会治理的重要目标,统筹区域建设与人的健康协调发展。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健全公共安全体系,促进道路交通安全,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推进突发事件卫生应急监测预警和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建设,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努力减少公共安全事件对人民生命健康的威胁。

责任单位:县环保局、县安监局、县卫计委、县国土资源局、县水务局、县食药监局、县林业局、县交警大队、县疾控中心

五、培养健康生活方式行为,营造良好健康社会氛围

(十四)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深入开展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等专项行动,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以《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核心,推进全民健康科技工作,大力普及健康知识与技能,引导群众建立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和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健康素养。针对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流动人口、贫困人口等重点人群,开展符合其特点的健康促进及健康素养传播活动。面向社会宣传倡导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的理念,面向老年人及其家庭开展知识普及和健康促进,结合老年人健康特点,发动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加强控烟教育,全面推进公共场所禁烟工作,减少吸烟人数。加强限酒健康教育,控制酒精过度使用,减少酗酒。以青少年、育龄妇女、流动人群及性传播风险高危行为人群为重点,开展性道德、性健康、性安全的宣传教育和干预。大力普及有关毒品滥用的危害、应对措施和治疗途径等相关知识。

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科协、县卫计委、县疾控中心、县健康教育所及相关部门单位、各乡镇

(十五)高度重视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提升人民群众心理健康素养。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加强心理健康专业人才培养。广泛宣传“精神疾病可治,心理问题及早求助,关爱不歧视,身心同健康”,创造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工作学习环境。加强对抑郁症、焦虑症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宣传引导和积极干预,加大对重点人群和特殊职业人群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力度,重点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登记和救治救助管理。全面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和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提高突发事件心理危机的干预能力和水平。

责任单位:县卫计委、县教体局、县疾控中心、县人民医院及相关部门单位、各乡镇

(十六)大力弘扬中医药健康文化。深入挖掘我县中医药文化资源,推动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设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及中医药健康文化传播体验中心,打造宣传、展示、体验中医药知识及服务的平台。实施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提升工程,实现“2020年人民群众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提升10%”的目标。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促进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意识和生活习惯。健全全县中医药政策体系,完善医保支付和财政补助对中医药的倾斜和扶持政策,在公立医院改革中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完善中医药人才评价机制。

责任单位:县卫计委、县教体局及各级医疗机构

(十七)加强健康文化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以良好的身体素质、精神风貌、生活环境和社会氛围为主要特征的健康文化建设,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热爱健康、崇尚健康、促进健康的社会氛围。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群众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和宣传动员优势,传播健康文化,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健康促进行动。在广场、公园等地设立“健康广场”。在农村、社区全面建设“健康文化墙”,开展“健康沙龙”,发放“健康保健工具包”,推进“中医药适宜技术进家庭”活动,对农村人口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开展红十字应急救护知识和健康教育巡讲团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巡回宣讲健康知识和保健技能。开展健康促进医院创建活动,扩展健康咨询服务内容。调动各类社会组织和个人的积极性,发挥健康促进志愿者作用,注重培育和发展根植于民间、自下而上的健康促进力量。

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县科协、县卫计委、县红十字会、县健康教育所及相关部门单位、各乡镇

(十八)开展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监测。县健康教育所要在全面做好健康教育工作的同时,切实加强健康危险因素监测与评价,积极开展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监测工作,为政府制订和调整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责任单位:县卫计委、县健康教育所

六、加强组织领导,切实落实各项保障措施

(十九)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各部门单位要将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作为重要目标,将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作为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完善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根据各自工作职能,全面履行工作职责,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实施“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策略,合力推进“健康山丹”建设。

(二十)加大投入力度。将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财政经费投入力度,保障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和健康促进工作网络的人员经费、发展建设和业务经费,确保健康教育专业机构的工作力量满足工作需要。广泛吸引各类社会资金,鼓励企业、慈善机构、基金会、商业保险机构等参与健康促进与教育事业发展。加大对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的投入力度,保障贫困人口健康。

(二十一)强化监督考核。将健康促进与教育纳入乡镇、部门单位目标考核内容,细化考核目标,明确工作责任,组织对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及时总结推广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中好的做法和典型经验。强化激励和问责机制,确保意见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中共山丹县委办公室  山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11月2日


主办单位:山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山丹县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陇ICP备12000199号-1
甘公网安备62072502000105号
网站标识码:620725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