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政动态 山丹概况
政务公开 办事服务 互动交流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其他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农业农村

山丹县2021年全县种植业工作要点

发布机构:农业农村局 2021-05-14 17:25:00

2021年全种植业工作要点

   

2021年是十四五启动之年,种植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市县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努力提升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推进种植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一、扛稳政治责任,坚决完成全年粮食生产任务

(一)扛牢政治责任保总量。今年,市委市政府粮食生产指标已经下达,面积是约束性指标,产量是参考性指标上已将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产量底线任务指标分解下达到各乡镇,各乡镇也要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村,逐级压实责任,制定方案,实行挂图作战,分区落实,压茬推进。确保小麦、玉米马铃薯面积分别稳定在21.5万亩、2.5万亩15万亩以上啤酒大麦等小杂粮5万亩以上,力争达到46万亩以上。

(二)强化技术支撑提单产。持续推进节水农业发展,推进农机农艺融合,良田良法配套,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小麦机械条播技术、马铃薯垄膜沟灌、膜下滴灌、玉米全程机械化栽培、增密栽培等技术,示范推广小麦宽幅匀播技术,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坚持相对集中连片,整乡整村推进的原则,通过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集成配套农田高效节水、测土配方施肥、病虫绿色防控等重大技术,整乡整村推进绿色标准化基地建设。

(三)加强农田建设夯基础。聚焦重点区域,加大投入力度,统筹整合资金,突出抓好耕地保护、地力提升和高效节水灌溉,夯实粮食生产的基础。依托2021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持续抓好“小块并大块、一户一块田、水肥一体化”三项关键措施集中连片规划、整整县推进,建设一批喷灌、膜灌、水肥一体等先进实用技术集成配套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打造稳产高产、旱涝保收的粮食安全产业带。及早开展2021年度项目勘测初设、评审批复、招投标前期工作确保年底前开工率100%、完成80%以上的年度建设任务。加快推进2020在建项目实施进度,及早做好项目工程量复核、竣工决算、新增耕地核定和审计等验收前各项工作,确保年内全面完成任务

(四)聚焦关键环节强种业。全面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加快构建农业种质资源大数据平台,推动种子库、资源圃、检测中心及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心建设;持续推进制种基地建设,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积极争取启动国家级制种基地二期建设项目,建设规模化、标准化、宜机化马铃薯原种繁育基地2万亩建设绿色标准化瓜菜花卉制种基地;充分发挥农技推广机构职能,以油菜、马铃薯和小麦等作物为重点,引进、示范、推广一批高产优质、绿色专用、适宜机械化的新品种。加强种业企业和市场监管,完善监管措施,做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坚决打击品种侵权、制售假冒伪劣种子行为,进一步优化制种基地及种业市场环境,不断提高供种保障能力。

二、调优种植结构,提升农副产品供给能力

(五)提升油料供给强保障。认真贯彻落实全县草本油料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适当扩大油菜适宜区,大力引进和培育出低芥酸、低硫苷、抗病、抗虫、抗旱、抗寒、早熟、耐瘠薄、高产稳产的油菜品种,筛选出适合我不同区域种植的油料品种;进一步扩大胡麻种植面积,继续稳定增加油葵等其他油料作物面积,稳步提升油料供给能力和水平。

(六)强化蔬菜生产稳供应。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2021年全蔬菜面积达到9.95万亩(含菜用马铃薯)。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产品结构、品种结构和上市档期,确保均衡供应。加强蔬菜生产信息调度,引导各地合理安排蔬菜生产。以清泉、东乐、位奇、陈户镇为主,发展以高标准日光温室为载体的育苗模式,在优先满足设施茄果类蔬菜统一供苗的前提下,不断扩大甘蓝、花椰菜、西芹等露地蔬菜种苗统供率。督促落实蔬菜仓储购销加工企业的尾菜治理主体责任,加大尾菜处理利用技术研发引进推广力度;开展废旧日光温室和钢架大棚改造提升,引进一批小型机械,加快提升蔬菜机械化水平,集成高原夏菜的种植技术和模式,进一步优化蔬菜区域布局,推进蔬菜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七)发展特色产业保多样。坚持把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作为农业现代化的总抓手,按照产业集群、龙头集中、技术集成、要素集聚、保障集合五个集的总体要求,启动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以蔬菜、马铃薯、中药材、油料为主攻方向,拉开架势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2021年全特色产业种植面积达到32.45万亩,其中马铃薯、油、优质牧草、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产业面积分别达到15万亩、5.8万亩、7万亩(含复种4.6万亩)、4.5万亩、0.15万亩。按照多样化、专用化、优质化、市场化需求,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积极发展节水抗旱、品种独特、品质特殊和区域特定的特色农产品,逐步形成品种互补、熟期不同、区域协调发展的生产布局,满足市场对多样化农产品的需求。鼓励特色产业优势区积极发展精深加工,有序发展采摘、观光、体验等产业,提升供应链,延长产业链,推动特色产业优化升级。

三、调绿生产方式,持续推进种植业高质量发展

(八)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化。大力推广高效新型肥料施用、水肥一体化、机械施肥等技术和土肥水技术社会化托管服务,围绕粮食、蔬菜、马铃薯和中药材创建化肥减量增效试点,推广2万亩,带动全化肥使用总量较2020再减少120。探索开展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减少不合理化肥投入,推广配方施肥62万亩以上,化肥利用率稳定在40%以上深入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进一步强化技术集成,总结筛选蔬菜等园艺作物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模式,力争扩大推广范围。积极争取国家投资支持,扩大试点范围,努力将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由园艺作物向大田粮食作物拓展。突出关键环节,重点支持畜禽粪污等有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后就地就近利用。

(九)持续推进农药减量化。集成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重点推广生态调控、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理化诱控和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推广高效精准施药、轮换交替用药和高效植保器械,坚持达标防治、对标对靶选药,适时适量施药,培育和扶持新型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努力提高农药利用率。2021年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41%以上,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3%以上。继续强化农药使用量调查、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积极开展病虫绿色防控示范、积极开展新农药试验示范和农药科学合理使用知识宣传培训,推进农药减量控害增效,持续巩固农药使用量零增长成果。

(十)继续开展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紧紧围绕稳定粮食面积和产量,确保实现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目标,聚焦重点区域,紧盯主要品种,补齐关键短板。通过全环节绿色优质高效技术、全过程社会化服务体系、全链条产业融合模式、全区域农业绿色发展,重点在已划定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已完成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区,打造一批优质专用小麦、粮饲兼用玉米、加工专用马铃薯等优质生产基地,集成组装推广区域性、标准化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推进大面积均衡增产增效。

(十一)推进戈壁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利用戈壁、沙滩等不适宜耕作的闲置土地,以高标准日光温室、连栋钢架大棚、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和戈壁优质林果生产为主要模式,2021年新建戈壁生态农业4000亩,有效解决保粮食和特色产业用地矛盾;加快品牌创建步伐,全力打造戈壁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商标品牌,促进戈壁农业产品产销对接,实现河西走廊祁连山生态保护和生产发展双赢。 

四、强化示范引领,推进种植业标准化生产

(十二)继续扩大抓点示范规模。广泛开展以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引进示范推广为主的抓点示范工作,通过抓点示范带动建设规模化、绿色化、标准化产业基地,促进优势特色产业向最佳适宜区集中。依托2021年中央财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围绕马铃薯、油菜建设集中连片示范基地、核心攻关基地和种子田,重点开展绿色高质高效技术集成示范,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筛选和种子提纯复壮。

(十三)加快推进种植业标准化生产。积极推进种植业生产环节三品一标建设,推进品种培优,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持续推广抗旱、抗病、优质、高产、专用新品种,加快品种的更新换代步伐,进一步提高良种覆盖率。推进品质提升,持续完善农产品产地环境评价、生产标准执行、营养品质评价、质量安全追溯四大体系,全面实施甘味品牌营销战略,提升特色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进品牌打造,强化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创建一批品牌农产品诚信自律示范基地,营造安全的生产环境,为品牌创建夯实基础。鼓励各类经营主体充分挖掘品牌文化内涵,拓展农业多元功能,丰富农业品牌业态与形态,培育独具特色的农业品牌文化。

五、强化行业管理,提高种植业工作效能

(十四)强化农药监管。严格落实《农药管理条例》,加强农药生产、经营管理指导,开展好农药产销用信息监测。严把农药生产入口关,依照《农药管理条例》《农药生产许可管理办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环境保护综合名录(2017年)》(相关目录名录以最新发布为准)进行审核,防止国家淘汰的工艺、装置、产能及高污染、高风险项目落地。强化市场监督管理,开展好市场监督检查、质量监督抽查等工作,进一步规范农药经营企业经营行为,严厉查处假冒伪劣农药生产经营行为。在使用环节,重点检查是否存在使用禁限用农药、超范围使用农药和不遵守安全间隔期等违规行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强化安全生产督导,督促农药生产者、经营者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防范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加强农药安全使用监管,防止药害事故的发生。深入贯彻《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办法》,加快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体系建设,落实好地方和农药生产经营者、使用者责任,努力提高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率。

(十五)加强肥料监管。严格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肥料登记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根据农业农村的统一安排部署,结合我实际,强化对内肥料生产企业和农资市场的检查。同时,加强与流通部门、行业协会、重点企业的会商协作,及时发布肥料市场价格动态、关键农时肥料供需形势分析等监测信息,有效服务农业生产。并积极探索开展有机肥料、土壤调理剂等产品安全性风险评价。加强肥料市场和备案企业监管,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的要求,组织开展肥料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十六)强化农情信息工作。按照《甘肃省农情调度月历》要求,及时准确上报调度月历表。根据农时季节和种植业工作进度,及时上报文字信息材料。完善工作制度,固定调查人员,及时准确地报送各种农情信息,更好地指导种植业生产。

(十七)持续做好防灾减灾。持续抓好草地贪夜蛾、马铃薯晚疫病等重大病虫害监测防控工作,防止造成大面积灾害造成农业损失,力争将重大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下。苹果蠹蛾要继续保持去年的防控节奏和防控效果,以连片果园为重点,定时定点专人监测,一旦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处置。加强与气象部门沟通衔接,强化气象灾害监测和预警信息发布,提前做好防灾减灾预案,确保种植业生产安全。根据灾害发生情况和作物生育进程,组织专家深入受灾地区,科学评估灾害影响,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帮助受灾地区尽快恢复生产,努力减轻灾害损失。

附件:山丹县2021年种植业计划任务分解表


2021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计划表

指标

单位

全县

清泉镇

位奇镇

霍城镇

东乐镇

大马营镇

陈户镇

老军乡

李桥乡

机关农场

播种面积总计

万亩

62.88

4.86

14.01

9.92

4.66

10.86

7.99

4.09

5.23

1.26

一、粮食作物

万亩

46.66

3.16

10.82

6.85

3.55

8.05

6.22

2.45

4.76

0.80

其中:小麦

万亩

21.50

1.84

6.45

2.86

0.59

3.23

4.38

0.65

1.29

0.21

      大麦

万亩

6.63

0.31

0.49

0.96

0.37

1.46

0.40

0.59

1.86

0.19

    薯类

万亩

15.00

0.94

3.05

3.00

1.13

3.31

1.35

0.59

1.47

0.16

   玉米

万亩

2.50

0.07

0.83

0

1.31

0

0.05

0

0

0.24

其它

万亩

1.03

0

0

0.03

0.15

0.05

0.04

0.62

0.14

0

二、油料

万亩

5.83

0.12

0.22

2.58

0.13

1.55

0.76

0.11

0.24

0.12

其中:油菜籽

万亩

4.34

0

0

2.58

0

1.50

0

0.02

0.24

0

  其它油料

万亩

1.49

0.12

0.22

0

0.13

0.05

0.76

0.09

0

0.12

三、蔬菜

万亩

3.00

0.24

1.39

0.04

0.30

0.20

0.61

0.02

0.05

0.15

其中:设施蔬菜

万亩

0.15

0.04

0.04

0

0.03

0

0.03

0

0

0.01

四、药材

万亩

4.50

0.41

0.98

0.20

0.17

1.06

0.31

1.07

0.18

0.12

五、其它

万亩

2.89

0.93

0.60

0.25

0.51

0

0.09

0.44

0

0.07

六、食用菌产量

万吨

0.55

0.19

0

0.11

0

0.10

0

0.09

0.06

0



主办单位:山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山丹县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陇ICP备12000199号-1
甘公网安备62072502000105号
网站标识码:620725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