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县2021年全县种植业工作要点
2021年全县种植业工作要点
2021年是“十四五”启动之年,全县种植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市县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努力提升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推进种植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一、扛稳政治责任,坚决完成全年粮食生产任务
(一)扛牢政治责任保总量。今年,市委市政府粮食生产指标已经下达,面积是约束性指标,产量是参考性指标。县上已将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底线任务指标分解下达到各乡镇,各乡镇也要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村,逐级压实责任,制定方案,实行挂图作战,分区落实,压茬推进。确保小麦、玉米、马铃薯面积分别稳定在21.5万亩、2.5万亩、15万亩以上,啤酒大麦等小杂粮5万亩以上,力争达到46万亩以上。
(二)强化技术支撑提单产。持续推进节水农业发展,推进农机农艺融合,良田良法配套,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小麦机械条播技术、马铃薯垄膜沟灌、膜下滴灌、玉米全程机械化栽培、增密栽培等技术,示范推广小麦宽幅匀播技术,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坚持相对集中连片,整乡整村推进的原则,通过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集成配套农田高效节水、测土配方施肥、病虫绿色防控等重大技术,整乡整村推进绿色标准化基地建设。
(三)加强农田建设夯基础。聚焦重点区域,加大投入力度,统筹整合资金,突出抓好耕地保护、地力提升和高效节水灌溉,夯实粮食生产的基础。依托2021年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持续抓好“小块并大块、一户一块田、水肥一体化”三项关键措施,集中连片规划、整乡整县推进,建设一批喷灌、膜灌、水肥一体等先进实用技术集成配套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打造稳产高产、旱涝保收的粮食安全产业带。及早开展2021年度项目勘测初设、评审批复、招投标等前期工作,确保年底前开工率100%、完成80%以上的年度建设任务。加快推进2020年在建项目实施进度,及早做好项目工程量复核、竣工决算、新增耕地核定和审计等验收前各项工作,确保年内全面完成任务。
(四)聚焦关键环节强种业。全面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加快构建农业种质资源大数据平台,推动种子库、资源圃、检测中心及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心建设;持续推进制种基地建设,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积极争取启动国家级制种基地二期建设项目,建设规模化、标准化、宜机化马铃薯原种繁育基地2万亩,建设绿色标准化瓜菜花卉制种基地;充分发挥农技推广机构职能,以油菜、马铃薯和小麦等作物为重点,引进、示范、推广一批高产优质、绿色专用、适宜机械化的新品种。加强种业企业和市场监管,完善监管措施,做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坚决打击品种侵权、制售假冒伪劣种子行为,进一步优化制种基地及种业市场环境,不断提高供种保障能力。
二、调优种植结构,提升农副产品供给能力
(五)提升油料供给强保障。认真贯彻落实全县草本油料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适当扩大油菜适宜区,大力引进和培育出低芥酸、低硫苷、抗病、抗虫、抗旱、抗寒、早熟、耐瘠薄、高产稳产的油菜品种,筛选出适合我县不同区域种植的油料品种;进一步扩大胡麻种植面积,继续稳定增加油葵等其他油料作物面积,稳步提升油料供给能力和水平。
(六)强化蔬菜生产稳供应。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2021年全县蔬菜面积达到9.95万亩(含菜用马铃薯)。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产品结构、品种结构和上市档期,确保均衡供应。加强蔬菜生产信息调度,引导各地合理安排蔬菜生产。以清泉、东乐、位奇、陈户镇为主,发展以高标准日光温室为载体的育苗模式,在优先满足设施茄果类蔬菜统一供苗的前提下,不断扩大甘蓝、花椰菜、西芹等露地蔬菜种苗统供率。督促落实蔬菜仓储购销加工企业的尾菜治理主体责任,加大尾菜处理利用技术研发引进推广力度;开展废旧日光温室和钢架大棚改造提升,引进一批小型机械,加快提升蔬菜机械化水平,集成高原夏菜的种植技术和模式,进一步优化蔬菜区域布局,推进蔬菜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七)发展特色产业保多样。坚持把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作为农业现代化的总抓手,按照产业集群、龙头集中、技术集成、要素集聚、保障集合“五个集”的总体要求,启动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以蔬菜、马铃薯、中药材、油料为主攻方向,拉开架势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2021年全县特色产业种植面积达到32.45万亩,其中马铃薯、油料、优质牧草、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产业面积分别达到15万亩、5.8万亩、7万亩(含复种4.6万亩)、4.5万亩、0.15万亩。按照多样化、专用化、优质化、市场化需求,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积极发展节水抗旱、品种独特、品质特殊和区域特定的特色农产品,逐步形成品种互补、熟期不同、区域协调发展的生产布局,满足市场对多样化农产品的需求。鼓励特色产业优势区积极发展精深加工,有序发展采摘、观光、体验等产业,提升供应链,延长产业链,推动特色产业优化升级。
三、调绿生产方式,持续推进种植业高质量发展
(八)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化。大力推广高效新型肥料施用、水肥一体化、机械施肥等技术和土肥水技术社会化托管服务,围绕粮食、蔬菜、马铃薯和中药材创建化肥减量增效试点,推广2万亩,带动全县化肥使用总量较2020年再减少120吨。探索开展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减少不合理化肥投入,推广配方施肥62万亩以上,化肥利用率稳定在40%以上。深入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进一步强化技术集成,总结筛选蔬菜等园艺作物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模式,力争扩大推广范围。积极争取国家投资支持,扩大试点范围,努力将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由园艺作物向大田粮食作物拓展。突出关键环节,重点支持畜禽粪污等有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后就地就近利用。
(九)持续推进农药减量化。集成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重点推广生态调控、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理化诱控和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推广高效精准施药、轮换交替用药和高效植保器械,坚持达标防治、对标对靶选药,适时适量施药,培育和扶持新型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努力提高农药利用率。2021年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41%以上,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3%以上。继续强化农药使用量调查、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积极开展病虫绿色防控示范、积极开展新农药试验示范和农药科学合理使用知识宣传培训,推进农药减量控害增效,持续巩固农药使用量零增长成果。
(十)继续开展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紧紧围绕稳定粮食面积和产量,确保实现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目标,聚焦重点区域,紧盯主要品种,补齐关键短板。通过“全环节”绿色优质高效技术、“全过程”社会化服务体系、“全链条”产业融合模式、“全区域”农业绿色发展,重点在已划定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已完成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区,打造一批优质专用小麦、粮饲兼用玉米、加工专用马铃薯等优质生产基地,集成组装推广区域性、标准化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推进大面积均衡增产增效。
(十一)推进戈壁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利用戈壁、沙滩等不适宜耕作的闲置土地,以高标准日光温室、连栋钢架大棚、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和戈壁优质林果生产为主要模式,2021年新建戈壁生态农业4000亩,有效解决保粮食和特色产业用地矛盾;加快品牌创建步伐,全力打造戈壁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商标品牌,促进戈壁农业产品产销对接,实现河西走廊祁连山生态保护和生产发展双赢。
四、强化示范引领,推进种植业标准化生产
(十二)继续扩大抓点示范规模。广泛开展以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引进示范推广为主的抓点示范工作,通过抓点示范带动建设规模化、绿色化、标准化产业基地,促进优势特色产业向最佳适宜区集中。依托2021年中央财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围绕马铃薯、油菜建设集中连片示范基地、核心攻关基地和种子田,重点开展绿色高质高效技术集成示范,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筛选和种子提纯复壮。
(十三)加快推进种植业标准化生产。积极推进种植业生产环节“三品一标”建设,推进品种培优,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持续推广抗旱、抗病、优质、高产、专用新品种,加快品种的更新换代步伐,进一步提高良种覆盖率。推进品质提升,持续完善农产品产地环境评价、生产标准执行、营养品质评价、质量安全追溯“四大体系”,全面实施“甘味”品牌营销战略,提升特色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进品牌打造,强化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创建一批品牌农产品诚信自律示范基地,营造安全的生产环境,为品牌创建夯实基础。鼓励各类经营主体充分挖掘品牌文化内涵,拓展农业多元功能,丰富农业品牌业态与形态,培育独具特色的农业品牌文化。
五、强化行业管理,提高种植业工作效能
(十四)强化农药监管。严格落实《农药管理条例》,加强农药生产、经营管理指导,开展好农药产销用信息监测。严把农药生产入口关,依照《农药管理条例》《农药生产许可管理办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环境保护综合名录(2017年)》(相关目录名录以最新发布为准)进行审核,防止国家淘汰的工艺、装置、产能及高污染、高风险项目落地。强化市场监督管理,开展好市场监督检查、质量监督抽查等工作,进一步规范农药经营企业经营行为,严厉查处假冒伪劣农药生产经营行为。在使用环节,重点检查是否存在使用禁限用农药、超范围使用农药和不遵守安全间隔期等违规行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强化安全生产督导,督促农药生产者、经营者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防范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加强农药安全使用监管,防止药害事故的发生。深入贯彻《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办法》,加快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体系建设,落实好地方和农药生产经营者、使用者责任,努力提高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率。
(十五)加强肥料监管。严格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肥料登记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根据市农业农村局的统一安排部署,结合我县实际,强化对县内肥料生产企业和农资市场的检查。同时,加强与流通部门、行业协会、重点企业的会商协作,及时发布肥料市场价格动态、关键农时肥料供需形势分析等监测信息,有效服务农业生产。并积极探索开展有机肥料、土壤调理剂等产品安全性风险评价。加强肥料市场和备案企业监管,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的要求,组织开展肥料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十六)强化农情信息工作。按照《甘肃省农情调度月历》要求,及时准确上报调度月历表。根据农时季节和种植业工作进度,及时上报文字信息材料。完善工作制度,固定调查人员,及时准确地报送各种农情信息,更好地指导种植业生产。
(十七)持续做好防灾减灾。持续抓好草地贪夜蛾、马铃薯晚疫病等重大病虫害监测防控工作,防止造成大面积灾害造成农业损失,力争将重大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下。苹果蠹蛾要继续保持去年的防控节奏和防控效果,以连片果园为重点,定时定点专人监测,一旦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处置。加强与气象部门沟通衔接,强化气象灾害监测和预警信息发布,提前做好防灾减灾预案,确保种植业生产安全。根据灾害发生情况和作物生育进程,组织专家深入受灾地区,科学评估灾害影响,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帮助受灾地区尽快恢复生产,努力减轻灾害损失。
附件:山丹县2021年种植业计划任务分解表
2021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计划表 | |||||||||||
指标 | 单位 | 全县 | 清泉镇 | 位奇镇 | 霍城镇 | 东乐镇 | 大马营镇 | 陈户镇 | 老军乡 | 李桥乡 | 机关农场 |
播种面积总计 | 万亩 | 62.88 | 4.86 | 14.01 | 9.92 | 4.66 | 10.86 | 7.99 | 4.09 | 5.23 | 1.26 |
一、粮食作物 | 万亩 | 46.66 | 3.16 | 10.82 | 6.85 | 3.55 | 8.05 | 6.22 | 2.45 | 4.76 | 0.80 |
其中:小麦 | 万亩 | 21.50 | 1.84 | 6.45 | 2.86 | 0.59 | 3.23 | 4.38 | 0.65 | 1.29 | 0.21 |
大麦 | 万亩 | 6.63 | 0.31 | 0.49 | 0.96 | 0.37 | 1.46 | 0.40 | 0.59 | 1.86 | 0.19 |
薯类 | 万亩 | 15.00 | 0.94 | 3.05 | 3.00 | 1.13 | 3.31 | 1.35 | 0.59 | 1.47 | 0.16 |
玉米 | 万亩 | 2.50 | 0.07 | 0.83 | 0 | 1.31 | 0 | 0.05 | 0 | 0 | 0.24 |
其它 | 万亩 | 1.03 | 0 | 0 | 0.03 | 0.15 | 0.05 | 0.04 | 0.62 | 0.14 | 0 |
二、油料 | 万亩 | 5.83 | 0.12 | 0.22 | 2.58 | 0.13 | 1.55 | 0.76 | 0.11 | 0.24 | 0.12 |
其中:油菜籽 | 万亩 | 4.34 | 0 | 0 | 2.58 | 0 | 1.50 | 0 | 0.02 | 0.24 | 0 |
其它油料 | 万亩 | 1.49 | 0.12 | 0.22 | 0 | 0.13 | 0.05 | 0.76 | 0.09 | 0 | 0.12 |
三、蔬菜 | 万亩 | 3.00 | 0.24 | 1.39 | 0.04 | 0.30 | 0.20 | 0.61 | 0.02 | 0.05 | 0.15 |
其中:设施蔬菜 | 万亩 | 0.15 | 0.04 | 0.04 | 0 | 0.03 | 0 | 0.03 | 0 | 0 | 0.01 |
四、药材 | 万亩 | 4.50 | 0.41 | 0.98 | 0.20 | 0.17 | 1.06 | 0.31 | 1.07 | 0.18 | 0.12 |
五、其它 | 万亩 | 2.89 | 0.93 | 0.60 | 0.25 | 0.51 | 0 | 0.09 | 0.44 | 0 | 0.07 |
六、食用菌产量 | 万吨 | 0.55 | 0.19 | 0 | 0.11 | 0 | 0.10 | 0 | 0.09 | 0.06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