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信息第4期
第4期
山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编 二〇二二年二月二十二日
●县发改局“四个注重”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县财政局多措施推动实现首季“开门红”
●县医保局三举措提高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率
县发改局“四个注重”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县发改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立足职能谋发展,全力以赴促增长,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姿态,助力县域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见到新气象。
注重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争当经济平稳发展的“总调度”。对标“综合实力迈进全省县域经济第一方阵”的奋斗目标,密切跟进掌握全县经济运行态势,强化监测调度,实时研判分析,确保一季度“开门红”,力争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立足工业主导型和生态功能型县域经济发展定位,严格落实《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考核办法(试行)》,推动县域经济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进位争先。稳步实施《山丹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协调督促各方面加快推进相关工作。抓实抓细经济领域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全力做好保供稳价工作,加强粮食和物资储备管理,完善价格调控和社会保障机制,提高价格监管水平,确保居民生产生活秩序稳定运行。
注重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争当重点项目建设的“急先锋”。进一步树牢“大抓项目、大抓好项目”工作导向,坚持以“三个清单”为抓手,认真落实县级领导联系包抓项目制度和“五个一”工作机制,扎实开展“冬日无闲·大抓项目”活动,全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持续扩大有效投资。抢抓河西走廊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等政策利好和“四强行动”“一屏四城五区”等发展机遇,高质量做好项目谋划申报工作,力争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省市计划盘子,确保2022年度城镇片区老旧小区改造等中央预算内投资和集中供热管网提升改造等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资金争取额度取得明显成效。加快推进宏能煤业花草滩煤矿绿色矿山综合治理等续建项目建成投运,互联网+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新建项目开工建设,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认真落实《关于加强招商引资引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配套举措,加快推动农村人饮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等意向性项目早签约,马文化产业园等已签约项目早开工,东乐北滩330千伏汇集站等已开工项目早达标,到位资金增长11%以上。
注重做实产业转型升级,争当生态产业发展的“主力军”。聚力聚焦“建基地、强龙头、延链条、聚集群、培园区、创品牌”,加快建设花草滩循环经济产业区基础设施配套等项目,推动工业突破行动取得新进展。突出抓好清泉镇城乡融合产业发展示范园等项目,以重大项目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开工建设焉支花谷生态文旅产业园等项目,积极推进山丹路衍经济产业链示范区等项目,助力第三产业回暖。着力打造东乐滩、花草滩两个“百万千瓦级”光伏产业园,积极督促光伏竞配入选企业办理项目申报备案等手续,抓紧开工建设山丹东乐滩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30万千瓦光伏项目。推动实施绣花庙风电场等项目,力争东乐北滩250兆瓦/1000兆瓦时共享储能电站等协同产业项目及早开工建设。重点完成GW级全钒液流储能装置智能生产基地、张掖LNG储备中心二期等项目前期工作,推动建设5兆瓦光伏电解水制氢站等项目,不断提高新能源消纳比例和调峰能力,助力打造“1+N”生态产业体系。
注重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争当生态环境保护的“先行官”。坚定践行筑牢守好国家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绿色使命,督促抓好河西走廊生态保护与修复、霍城河流域综合治理、前窑煤矿采煤沉陷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等重点项目。加快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为落实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提供政策支撑。研究制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年度工作要点,滚动谋划储备一批重点项目,争取纳入省市发展规划并落地实施。认真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政策部署,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大力实施能耗“双控”行动和超低能耗、近零排放示范工程,系统推进重点领域、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创造条件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力争为全县经济发展争取宽松的用能空间。
(县发改局何严军)
县财政局多措施推动实现首季“开门红”
县财政局切实加强当前经济形势和财政收支状况的分析研究,落实落细各项工作措施,全力实现首季“开门红”。
一是挖潜增收聚财源。以煤炭开采加工、制造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行业为重点,切实加强重点企业纳税增减和税源户数变化情况监控,及时分析增减原因,最大限度保证存量税源稳定。持续巩固减税降费成效,“放水养鱼”激发市场活力。以“冬日无闲·大抓项目”活动为契机,积极招商引资,全力支持非公经济发展,做大做强全县支柱产业、重点财源企业。不断强化行政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和各类国有资产(资源)收益管理,全面实施医疗收费电子票据改革,充分发挥财政票据“以票控费、以票促收”的作用,对税收和非税同抓同管、抓大不放小,实现应收尽收。二是以人为本惠民生。坚持量入为出、有保有压,强化预算批复及信息公开,科学配置资金资源,统筹财力办大事。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化完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机制,全力保障现代农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支出。持续加大教育投入,补齐医疗卫生短板,建立完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财政保障机制。落实社会保障民生政策,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是狠抓监管促规范。认真贯彻落实《预算法》《预算法实施条例》,督促预算单位加强财务内控制度建设,强化预算约束,明确管理职责,增强资金使用约束力和透明度。不断完善预算绩效管理评价体系,建立预算绩效全过程管理机制,加大绩效公开力度,不断提升预算绩效水平。持续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将更多财力用于“三保”需求。充分发挥财政监督职能,以日常监督及专项检查为主、重点抽查为辅,加强对惠民惠农、乡村振兴等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严格资金使用管理,不断提升财政资金监管水平。四是凝心聚力促改革。深化预算制度改革,稳步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采用“业务规范+技术控制”方式,以项目库为核心,贯通申报、审核、储备、绩效、政府采购、预算安排等管理流程,实时记录和动态反映项目全生命周期的预算管理信息,实现预算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持续加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培训力度,提升财务人员会计核算水平,有效推进预算制度改革顺利实施,切实构建起“规范、安全、高效”的财政资金运行体系。 (县财政局)
县医保局三举措提高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率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异地就医结算政策知晓度。将异地就医备案条件、受理资料、经办流程、政策要点等内容编制成宣传资料,通过在市民大厅医保经办窗口和定点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张贴、向公众发放、利用电视、医保公众号、网络等媒体平台开展线上宣传等形式,大力宣传异地就医政策,切实让异地就医政策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二是拓宽经办渠道,提高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率。通过开通本地和异地双向就医结算业务、异地就医门诊直接结算、医保信息互联互通等措施,大幅度提高全县医保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率。2021年我县城乡居民异地就医直接结算4318人次,基本医疗基金支出2739.96万元,结算率79.62%,较2019年提高了12.06个百分点。三是建立处理机制,提高异地就医结算系统问题快速解决能力。不断加强经办人员业务培训,切实提高经办人员报错信息问题处理速度和问题辨识能力。借助医保信息平台和运维团队,快速定位问题原因,精准解决参保人员就医结算中遇到的问题,有效保障异地参保群众住院、门诊需求。 (县医保局 钟雅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