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信息第19期
第19期
山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编 二〇二三年五月十九日
●东乐镇:“三曲”同奏唱响国家卫生乡镇创建“主旋律”
●县商务局:打好商务助农“组合拳”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县统计局:创新建立五项经济运行调度机制助推高质量发展
●县应急管理局:多管齐下深入推进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行动
●县城管执法局:下足城市治理“绣花功夫”换取群众“幸福指数”
东乐镇:“三曲”同奏唱响国家卫生乡镇创建“主旋律”
近年来,东乐镇以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根本,以环境卫生综合治理为重点,以疾病防控为载体,以卫生创建为抓手,以全民健康教育为主线,按照“党政同责、全民参与、协同配合、齐抓共管、共建共创”的工作机制,全面推进国家卫生镇创建工作。
坚持高位推动,凝聚创建工作强大合力。将创建国家卫生乡镇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研究制定《东乐镇创建国家卫生乡镇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统筹协调创建工作,多次召开党委会议、现场办公会对创卫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及时研究解决创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强化统筹推进,将国家卫生乡镇创建和巩固省级文明村镇、爱国卫生运动、乡村建设、精神文明等工作全面衔接、深度融合、一体推进,做到互促共进、速效倍增。
强化宣传导向,营造创建工作浓厚氛围。利用每月逢“10”赶集日,在集镇设置宣传服务点,组织医务人员开展健康咨询义诊活动。全镇各村卫生服务室全部设置板报、橱窗、画廊等健康教育专栏,定期刊出健康卫生知识和医疗、防病知识内容。同时,组织医疗专家进村、进企业开展健康知识讲座,中心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堂,做到有计划、有课本、有教案、有课时、有考核,开课率达100%。宣传落实《食品安全法》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全镇食品行业和经营场所从业人员全部办理了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体检率、领证率达100%。
压实工作责任,推动创建工作落实落细。聚力创建国家卫生乡镇24项评价指标,将各项指标任务细化、量化到责任人,确保做到创建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任务到人。同时采取生物防治与常态化环境整治相结合的方法,大力开展除“四害”行动,消灭“四害”孳生条件,配备垃圾清运车38辆,修缮固定垃圾池30个;配备垃圾桶500个,垃圾箱60个,垃圾斗24个,固定分类垃圾斗20个;设立垃圾转运站1处,污水处理站3座。严格落实312国道沿线各单位、各企业及个体经营户卫生责任制,责任书签订率100%,对店外店、摊外摊、“五小”行业、“五小”车辆严格整治,确保无占道经营行为,集镇无乱建、乱搭、乱贴、乱画情况,门外“三包”到位,门内卫生达标。
(东乐镇 王廷丰)
县商务局:打好商务助农“组合拳” 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今年以来,县商务局积极统筹资源,大力推动县域商业体系项目建设,电商物流实现统仓共配,“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商贸流通体系进一步健全,开启了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聚焦项目赋能,努力提升县域商业体系。依托县域商业体系建设项目,持续延链、补链、强链,搭建县乡村商贸体系。一是培育城区商贸核心。依托世博恒太城积极打造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城市商贸综合体,围绕和谐彩虹步行街、焉支巷子等商贸主体,构建中心城区核心商圈,以更高质量的消费供给,拉动城区消费快速增长。二是建强乡镇商贸中心及村级商贸网点。依托乡(镇)、村级电商服务站点、“万村千乡工程”村级店等原有资源,进一步完善代购代销、快递收发、工业品下行、农产品上行等综合性功能,升级改造6个乡镇商贸中心,50个村级便民商店,有效改善了乡镇商贸中心及村级便民店面貌,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一站式购物需求。三是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共配体系。建成快递物流配送中心,极兔、圆通、中通、申通、韵达5家快递企业已签署入驻协议,设立乡、村快递驿站110个,“快递进村”通达率达98%,形成以县级分拣配送中心为龙头、乡镇服务中心为中转、村级服务站点为终端的县乡村三级物流共配体系。
聚焦消费帮扶,努力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制定了《2023年百场促消费系列活动实施方案》《山丹县开放外摆街区推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实施方案》《山丹县美食烹饪技能大赛暨美食节系列活动方案》等促消费活动方案,组织日用品、餐饮、加油站、乡镇集贸市场等商贸主体开展“年货节”“迎新春·闹元宵”“助商惠农·乐购山丹”家电促销、“五彩山丹”小吃城开业暨美食促销等系列促消费活动40多场次,发放政府消费券80万元,带动消费1000多万元,持续推动消费帮扶深入开展。
聚焦云品甘味,加快培育线上经济新业态。一是搬迁改造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建成600平方米集电商培训中心、乡村振兴特色馆暨电商选品中心、电商数据中心、直播中心、众创暨孵化中心和服务中心为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培育出农村宝妈的日常、丹曜传媒、山丹牦牛哥、香源玫瑰等农村网红主播,帮助传统企业拍摄宣传类短视频,进一步提升全县农产品知名度,助力传统企业转型升级。二是组织本土网红草原牛美丽、农村宝妈、陇圆食品等主播直播销售山丹馍馍、牛羊肉、油脂、小朱瓜子等本地农特产品,至目前,销售达到21.3万件,销售额达到2560万元。三是充分发挥“电商同城配送”线下展销中心和同城配送线上销售平台作用,规范引导县内实体商家利用直播带货、达人探店、用户点评等方式吸引线上流量转化线下客流,进一步释放新兴群体、新型消费。
(县商务局 黄婷)
县统计局:创新建立五项经济运行调度机制助推高质量发展
我县创新建立五项经济运行调度机制,准确把握经济运行态势,强化经济运行监测,促进科学决策、精准发力,全力以赴拼经济、促增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建立目标分解机制。加强对经济运行调度工作领导,设置专责组,聚焦经济运行主要经济指标,加强分析监测,解决难点问题,推动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由政府办、发改局牵头负责,按照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于每季首月25日、每月15日分别下达本季和次月发展目标任务,实行目标管理,纳入季调度季评价考核体系。
建立指标预报机制。每月20—22日,组织开展当月经济运行情况研判分析,预测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商品房销售面积、建筑业产值等指标完成情况。各专责组根据分析预测情况,主动深入企业了解情况,帮助企业纾困解难,解决生产经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困难,确保正常生产、提升效益。
建立运行调度机制。实行会议分析调度和动态跟踪调查相结合,每月23日分管副县长根据分析预判报情况召开专题调度会议,及时分析、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安排部署查漏补缺工作,组织行业主管部门分赴企业和项目逐一解决问题、收集凭证。每月25日召开全县经济运行分析调度会议,通报上月或上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分析当前经济运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安排部署下步经济工作。开网报数期间,每日通报统计数据报送进展情况,对指标进行跟踪调度,确保达到预期。
建立入库纳统机制。各乡镇、行业主管部门、项目建设单位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的辖区谁负责”的原则,确定专人做好“四上”企业和投资项目摸排、培育、入库工作。每月20日前列出拟培育入库“四上”企业和申报纳统投资项目清单,落实“六必访”制度,对接指导企业单位及时提交高质量的“四上”企业和投资项目入库申报资料,确保应入尽入、应统尽统。
建立督导评价机制。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各专责组具体负责,对目标任务推进情况进行全程跟踪,每月25日至次月15日期间对目标任务缺口较大的乡镇、部门,通过下发督导建议书、任务交办函等形式督导督办,推进工作落实和目标任务完成。在经济运行调度会议上,通报上月、上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兑现高质量发展绩效奖惩,并作为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干部使用及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
(县统计局)
县应急管理局:多管齐下深入推进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行动
山丹县应急管理局以“三抓三促”行动为抓手,牢固安全生产发展理念,多管齐下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工作,切实将安全生产理念贯穿到各领域、各环节,确保拧紧生产“安全阀”。
抓学习促提升,安全生产学习形式不断丰富。坚持第一时间跟进学习习近平关于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管理工作重要论述和讲话精神,以各类督查检查、专家会诊为契机,大力推进“三个一”活动,即“一次安全知识宣讲、一次安全知识测试、一次应急演练”,通过安全知识讲座、现场咨询、发放宣传彩页等形式,进行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网络宣传阵地作用,通过“山丹应急”微信公众号,推送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常识等信息300余条,全面提升全县人民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意识。
抓执行促落实,安全生产排查整治全面深入开展。紧盯复工复查、重要节会等时间节点,抓实安全生产督查检查工作,县安委会办公室印发《关于立即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的通知》,成立8个专项整治督查组,对矿山、危化、工贸、消防、道路交通等14个重点行业领域开展督导检查,各督查组坚持问题导向,严查重治,坚持隐患排查整治“零容忍”,对发现的隐患和问题,列出清单、建立台账,责令企业限期整改,及时跟踪复查。至目前,全县共检查企业940家次,查出隐患1064条,完成整改1026条,整改率96.4%,行政处罚4户次,罚款0.91万元。
抓效能促发展,“一企一策”全方位服务。在开展安全执法检查的同时,协调相关部门办理安全许可证、安全设施设计等手续。与91户重点企业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实行“一企一策”对重点企业靠前服务,坚持想在前、干在前,通过定期会商、分析研判,采取“保姆式”服务、“解剖式”诊断,及时指导帮助企业规范管理制度,重点排查整治安全隐患,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建立应急处置预案,排除安全隐患风险,以“不添乱、守底线”的境界来落实各项安全防范应对措施,确保企业每一个安全风险点位及隐患问题都有专人负责整改,推动安全生产工作从过去的事后监管向事前预防转型,确保实现生产经营和安全运行良性互动。
(县应急管理局)
县城管执法局:下足城市治理“绣花功夫” 换取群众“幸福指数”
山丹县城管执法局深入践行“城市管理让生活更美好”理念,在制度上“立规范”,在管理上“立标尺”,采取“徒步巡街制”“错时工作制”,深入推进执法工作向细、向精、向严发展。
规范流动摆摊,让“城市烟火气”与文明并行。从“提升道路安全、解决市民诉求、提升市容秩序”为出发点,坚持从严执法与服务民生相结合的理念,采取说服教育、劝导示范等方式使流动摊贩主动进行整改,并引导摊贩相互监督、规范经营。至目前,共摸排流动小吃车68辆,规范流动小吃车28辆,取缔存在安全隐患的流动小吃车摊点3辆,下发整改通知书30余份,并根据摸排调研情况,合理划定6个临时疏导区,使市场经营秩序和道路交通秩序有效改善。
整治停放乱象,让非机动车文明“归位”。常态化开展“文明停车”整治行动,瞄准公园广场、校园周边、步行街等重点地段,加大徒步巡查监管。充分利用智慧平台视频监控及无人机空中巡查,加强执法整治、宣传教育,引导车主有序停放,让市民群众养成规范停车、文明停车意识,从“不敢违停”、“不能违停”向“不想违停”转变。截至目前,共规范各类电动车乱停乱放1833辆,清理无主电动车2辆。
清除“牛皮癣”,让城市“旧貌”换“新颜”。为不断巩固提升街面秩序执法实效,山丹县城管执法局组织执法人员深入公共设施、宣传栏、沿街商铺等“牛皮癣”多发处,开展小广告集中清理行动。秉着“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清理”的工作原则,执法人员教育督促沿街商铺严格落实“门前六包”责任区无乱张乱贴;对部分无主小广告,执法人员利用抿铲、喷水壶等工具代为清理,确保不留死角和盲区。截至目前,共清除小广告100余处,普法宣传23人次,有效遏制了城市“牛皮癣”的滋生蔓延。
(县城管执法局李昀茹 王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