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政动态 山丹概况
政务公开 办事服务 互动交流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务信息

政务信息第23期

发布机构:政府办 2023-06-26 15:41:27

23

山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编     二〇二二十一


县统计局:三紧盯抓好投资项目入库工作

县教育局:准发力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县交通运输局:多点发力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

县司法局:全面准确专业评估 实现无缝对接


县统计局:三紧盯”抓好投资项目入库工作


今年以来,县统计局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高度重视新开工项目入库纳统工作,多措并举挖潜力,围绕三个紧盯抓落实,确保投资项目应入尽入、应统尽统,为全县经济开门红”“全年旺作出统计贡献。1—5月,新入库项目18个,计划总投资24亿元。

一是紧盯项目信息抓入库。围绕2023年度投资项目三个清单,主动与各乡镇和发改、住建、工信、园区等单位沟通对接,定期摸排项目谋划、开工、建设情况,对具备入库潜力的项目情况,建立台账进行交办调度,实行一对一跟踪服务,每月现场走访问询项目推进情况,并对推进过程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分析、沟通协调,确保一旦达到入库条件及时入统。

二是紧盯资料审核抓入库。严格按照投资项目入库流程规范,对项目业主单位入库工作进行耐心细致的业务指导,做实做细项目入库资料。对新开工项目的立项文件、投资概算、现场照片等入库资料进行严格审核把关,对材料不齐全的项目要求在规定时间内补齐,力求上报入库材料规范准确、内容翔实,确保申请入库一个,审核通过一个,切实提高项目申报通过率。

三是紧盯现场核查抓入库。针对项目入库工作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联合项目办实行实地勘察访问制度,入库前到新开工项目施工现场实地核查项目进展情况,确认项目是否真实开工,开工进度是否符合入库标准,通过摸实情、接地气,掌握真实、客观的第一手资料,确保项目的真实性,从严从细抓好项目审核入库的各项工作。                     

(县统计局  陈元龙)


县教育局:精准发力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聚焦家校协同,帮扶关爱促成长全面摸排学校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家庭困难儿童和残疾儿童等特殊群体,建立“1+X”帮扶机制,形成学校领导班子帮扶残疾儿童,党员教师带头帮扶家庭困难学生,班主任帮扶单亲家庭学生,任课教师帮扶留守儿童的家校共育模式,组织805名教师对全县中小学1200余名特殊学生开展走访活动,深入了解掌握生活状况及思想动态,加强心理疏导和关爱教育,凝聚家校育人合力,全面促进特殊儿童健康成长。

聚焦宣传教育,法治引领护成长充分发挥111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作用,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30场次,组织模拟法庭、以案释法、法治讲座等多样化法治教育和法治实践活动,围绕《未成年人保护法》、青少年犯罪、校园欺凌、毒品预防、交通安全等内容,通过引入案例,以案释法的形式,教育引导学生增强法律意识、法治素养,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指导学生科学文明使用网络,严防网络诈骗、网络暴力和未成年人犯罪,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聚焦心理健康,强化辅导伴成长持续抓好双减政策落实,抓实音、体、美、劳和心理健康教育,坚持师生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活动,常态化开展学生两操一活动(早操、眼保健操和大课间活动),加强学生体育锻炼。充分发挥21所学校(园)心理咨询室、1个县级心理健康工作室和38名专兼职心理辅导老师作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疏导及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知识讲座30场次,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设施设备,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题培训3次,提高心理健康教师、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和心理问题应对处置能力,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切实保障师生身心健康。

聚焦资助服务,政策落实助成长全面落实各项教育资助政策,加强对随迁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儿童教育引导和关爱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特殊群体同等享有公平高质量的教育。全县1909名留守儿童,1360名单亲家庭学生,91名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100%。至目前,共拨付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23.1万元,落实学前教育减免保教费、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普通高中免学费补助等各类资助资金572.59万元,受益11324人次。    

(县教育局徐世银)


县交通运输局:多点发力 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


深挖细掘查堵点,细针密缕补短板。打通断头路、构建联网路、支持产业路、改造旅游路为目标,对县域路网建设情况开展调研,主动与各乡镇、发改等部门对接,查实找准影响乡村振兴的路网堵点,在摸清底数、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下足细针密缕的绣花功夫,精细确定年度建管养建设任务。2023年,全县实施自然村(组)路50公里、村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43公里、养护维修11.9公里及马营花寨桥危桥改造项目着力补齐影响群众出行、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的路网短板,努力建设群众满意的民心路、致富路。

上下联动攻难点,标本兼治固底板。采取省级奖补、县级配套、乡镇及县属国有企业多渠道筹措资金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结合乡镇建设需求和资金整合能力,积极调整分配项目任务,按照提前谋划一批、开工建设一批、建成验收一批、投入使用一批的方式压茬推进,确保年度目标任务按期完成。积极推行县乡村三级农村公路路长制,设置路长制公示牌64块,配备县级路长1名,乡级路长8名,村级路长111名,开发公益性岗位(护路员)134,切实加强农村公路日常巡查、路域环境整治力度。将爱路、护路纳入村规民约,全员参与打造畅、安、舒、美农村公路通行环境,全县农村公路列养率和覆盖率均达到100%

整合资源建基点,智能管理强服务。全力推动智慧交通信息化平台建设,以综合管理平台为基点,纳入路产信息、养护业务、巡查监督、路长制管理、动态治超、客运动态等9个信息系统,同步开发手机端APP小程序,依托GIS地图、计算机、互联网+等技术,通过全县运营车辆及手机APP,辐射采集全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运营等即时信息,建立农村公路基础数据库,智能、快捷查询、调度农村公路运行状况,有效提升农村公路综合管理水平。

因地制宜创亮点,示范引领促发展。结合县域旅游资源、产业发展实际,因地制宜打造农村公路亮点工程和精品工程。实施C206丰城至硖口村1.65公里养护维修工程,铣刨原水泥路面7300平方米,加铺4cm厚沥青面层,更换路缘石,增设热熔标线,更换道口桩,增设标志牌,全力打造连接G312国道与山丹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精品示范路线,有效带动周边特色民宿、补给点及驿站旅游服务业扩容发展和土特产加工销售增量提升,以路促游,以路兴村,着力把农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胜势。


县司法局:全面准确专业评估实现审”矫”无缝对接


县司法局规范工作方法,提升调查效率,提高调查质量,及时、全面、准确落实好社区矫正审前调查评估工作,确保调查评估意见客观、真实、合法。

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社区矫正调查评估工作领导小组,选配工作人员负责社区矫正工作。通过定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实施办法》《甘肃省社区矫正工作细则》,以老带新等方式使新进调查人员逐步掌握审前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工作要求,切实提高调查人员的业务水平,确保审前评估质量。

严格规范要求,提高评估质量。按照双人办案原则,成立由县司法局工作人员及乡镇司法所等相关人员两参加的审前调查评估小组,严格按照《甘肃省对拟适用社区矫正的被告人和罪犯进行调查评估实施办法》要求,规范操作流程,对调查委托材料的接收、调查时间、调查材料送达等整个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并将调查材料复印归档,做到定调查时间、定被调查人、定点调查相统一

坚持客观真实,确保调查精准。全面走访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罪犯的家庭及所在单位、学校、村(社区),了解其平时表现和社交情况,综合评估调查对象的社会危险性和再犯罪可能性,就调查对象是否适用社区矫正提出建议,及时向法院、检察院等部门提交调查评估表及调查评估意见书,推动社区矫正工作与审判工作无缝对接。  

落实集体讨论,力求结论准确对调查评估案件形成审前社会调查评估意见,对评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瑕疵、错误进行提前设防、及时纠正,最大限度提升调查评估案件的合法性、客观性,保证评估案件事实清楚、依据准确、程序合法和结论权威为委托调查机关准确量刑提供参考依据,有效实现审、矫工作的无缝对接,为下一步社区矫正工作奠定基础。

(县司法局霞)

主办单位:山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山丹县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陇ICP备12000199号-1
甘公网安备62072502000105号
网站标识码:620725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