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信息第30期
第30期
山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编 二〇二三年八月十一日
●县应急管理局:加快强体系、优机制,着力筑堤坝、遏事故
●县教育局:“四个强化” 扎实做好暑期校园安全工作
●县市场监管局:全面推进柔性执法 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县医保局:开门纳谏听民意 精准发力解民忧
县应急管理局:
加快强体系、优机制,着力筑堤坝、遏事故
树牢安全理念,齐抓共管压实责任。坚定不移贯彻安全发展理念,召开安委会会议4次,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管理工作的最新重要论述和国家、省市工作部署要求,及时协调解决安全生产突出问题。召开全县重点行业领域暨企业安全生产工作部署会议和烟花爆竹、工贸和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警示约谈会议,与8个乡镇、32个安委会成员单位、91户重点企业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压紧靠实党政领导、行业主管、安全监管、企业主体“四方”责任。组织开展涉“路、建、危、矿、众、火、特、新”八大重点领域风险研判,编制形成《八大重点领域安全生产风险研判报告》和《八大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整治方案》,全力防风险、除隐患、保安全。
紧盯突出隐患,持续走深排查整治。紧盯“火”“爆”“撞”“塌”“涝”“挤”“毒”“暑”等重要致灾因素,成立由县级领导带队组成的专项检查组,对危化、矿山、燃气、交通运输、公共安全、自然灾害防治等行业开展全方位安全检查,检查各类生产经营单位1087户次,排查治理隐患1389条,责令停产整顿1户,对7户违法违规生产经营单位罚款1.5878万元。以“零容忍”的态度逐条逐项整改国家、省市督查反馈的问题,对国务院安委会第十八综合检查组反馈的企业层面9项问题,省安委会第三督导组督查反馈的29条隐患和市安委会第四督查组共查出的172条问题,按照隐患整改“五落实”要求,全部按期完成整改。扎实开展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2023专项行动,排查整治重大隐患3条,一般隐患174条。
创新工作机制,健全完善监管体系。落实县政府、属地乡镇和安全监管部门领导联系包保制度,明确每个煤矿的包保责任人。按照“一矿一策”原则,制定《煤矿安全生产视频监控远程抽查制度》,建立安全生产监控视频“日调度”工作制度,完善涉及煤矿关键信息收集和安全风险“周研判”机制,每周五形成《煤矿安全风险研判周报》,及时提醒企业补齐短板、排患除险。与省安科院签订《煤矿安全生产技术服务合同》,开展科学化、专业化、精准化隐患排查,省安科院来丹开展技术服务2次,指导排查隐患102条,安全监管执法效能不断提升。引入专业检查力量参与矿山安全监管,招聘1名煤矿专职技术检查人员和4名驻矿安监员排查问题隐患645条,交办整改645条。
深化宣传教育,大力普及安全知识。积极组织安全生产宣传“五进”活动,以“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11·9”消防安全日等宣传活动为契机,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短信及其他新媒体,多形式、不间断推送安全生产和应急处置知识,发放安全防灾宣传手册、宣传品40000余份,大力普及安全防灾知识。充分利用社区网格,在小区楼院张贴安全提醒,讲解燃气、消防、电气安全使用常识和防灾自救知识,扎实推动安全生产“五进”活动向纵深发展,努力提高全县干部群众安全防灾意识,着力构建全民安全防灾宣教体系。
坚持底线思维,织密筑牢灾害防线。举办16期“应急第一响应人”培训班,培训乡镇、部门和国有企业“应急第一响应人”2200人,全面提升乡镇和部门单位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能力。持续深化野外火源治理,开展森林草原防灭火检查4轮次,派出检查组12个,检查人员258人次,全力保障林草资源安全。修订完善《山丹县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62个专项预案,编印《山丹县应急预案汇编》,推动乡镇和部门单位健全预案体系。组织开展各类安全防灾应急演练42场次,切实提升灾害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制作安装地质灾害警示牌54块,提醒群众日常活动避开地质灾害隐患点。加强山洪预警“户户知”工程监测预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79条,确保灾情和险情第一时间通知到村、到户、到人。 (县应急管理局 吕志鹏)
县教育局:
“四个强化” 扎实做好暑期校园安全工作
为进一步做好全县教育系统暑期校园安全工作,切实提高广大师生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底线思维,山丹县教育局“四个强化”扎实做好暑期校园安全工作。
强化齐抓共管,加强联防联动。县教育局联合县公安、政法、市场监管、消防等11个部门对校园周边商铺、艺术类培训机构等400多个餐饮、娱乐场所进行重点排查,加强校园及周边重大危险源和安全风险点的监测监控,全面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20余起,有效防止人身伤害和校园欺凌等事件发生。
强化家校联系,凝聚工作合力。落实中小学校大家访、大恳谈、大联系长效工作机制,开展家访600余次,发放暑假安全提醒函、致家长一封信2000余份,指导家庭提升教育和安全管理方法,重点关注留守儿童、务工人员子女、单亲家庭子女、特异体质学生、初高中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切实增强家长安全意识和监护人责任,共同做好学生假期安全监管工作。
强化督导检查,落实安全责任。县教育局牵头,成立3个假期安全检查组深入全县21所中小学(园)和37家校外培训机构,重点对消防设施、应急疏散通道、体育场馆、餐厅宿舍、施工项目等进行安全检查16次,排查发现安全隐患和问题43个,已整改35个,正在整改8个,确保责任落实到位,精细管理到位,切实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强化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暑期前,各学校(园)利用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黑板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广泛开展防溺水、防火、防暴力、防地质灾害、交通、食品等安全教育70余次。通过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平台、微信群、钉钉群等向家长推送安全提醒和安全小常识9000余条,不断增强师生安全防范意识。
(县教育局 徐世银)
县市场监管局:
全面推进柔性执法 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为推进市场监管工作高质量发展,山丹县市场监管局牢固树立“执法就是服务,服务就是执法”理念,积极推进柔性执法,坚持“纠正为主、教育在先、即时整改、宽宥处理”工作原则,转变执法理念和执法方式,助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转变理念,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在坚守市场安全底线的前提下,广泛运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警示告诫、指导约谈等方式纠正轻微违法,努力推动行政柔性执法方式常态化、规范化。积极指导山丹培黎学校获得第八届省政府质量奖提名奖。发布市场消费警示信息6篇、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不合格信息1批,劝导提示经营户及消费者诚信经营、合理消费。组织食品生产企业、大中型餐饮、学校食堂负责人召开责任约谈会议2次,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减少违法违规行为发生,推动构建良好的市场监管执法软环境。
健全机制,刚柔执法有机结合。严格把握“初次违法”“轻微违法”等认定标准,进一步规范执法程序。制定《山丹县市场监管领域行政处罚“两轻一免”清单》,列出减轻、从轻处罚事项各104项,免于处罚事项67项,将刚性执法与柔性执法有机结合、统筹推进。严格行政执法法制审核、集体讨论等内部审核制度,统一执法尺度和标准,对9起符合条件的案件开展重大行政处罚案件集体讨论,确保柔性执法到位。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186份,立案查处各类市场违法违规案件115起,以警告为主的简易程序案件103起。柔性执法普通程序案件15起,其中,减轻处罚6起,从轻处罚4起,不予行政处罚2起。
强化宣教,全力筑牢安全防线。为突出抓好执法业务培训和法律法规宣贯工作,把握好柔性执法的“度”,进一步做好柔性执法、人性化执法,县市场监管局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操作,突出抓好执法业务培训,切实优化执法效果。今年以来,共开办集中培训、“每周学法”“以案释法”线上线下培训38场次,参训人员2350人次。
(县市场监管局 邓玉花)
县医保局:开门纳谏听民意 精准发力解民忧
为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三抓三促”行动,山丹县医保局坚持问题导向,主动作为,创新方式,开门纳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梳理聚焦痛点难点问题,不断优化政策举措,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医保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照单全收“听”呼声。线上通过山丹医保微信号、山丹政府服务网等渠道,线下以各级医保经办窗口为载体,广泛收集群众对医保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累计印发各类宣传资料6千余份,开展普法宣讲10余次、深入基层社区(村)8次,倾听群众意见建议。分门别类建立问题台账,逐一回复解释,实行闭环管理,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自开门纳谏活动以来,征求意见和建议办结率100%,满意度100%。
二是立行立改“扛”责任。以开门纳谏活动为契机,及时收集掌握社情民意3条,积极排查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变“被动调处”为“主动预防”。先后开展3轮企业缴费拖欠大调研,认真收集分析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对照工作实际,主抓难点问题,采取多种措施,针对性清理欠费,切实提高职工待遇保障能力。不断总结经验,深入分析热难点问题,针对异地就医如何办、慢性病如何申报、国谈药如何购买、医疗救助如何申请等问题,积极开展“网上办、不见面办、码上办、邮寄办、电话办、记录办”等各类服务模式,全面提升医保线上业务可办率。
三是举一反三“疏”堵点。优化异地就医转诊备案等程序,下放审批权限至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解决就医备案高频事项群众来回跑腿问题,切实提升审批服务效率。坚持线上线下同步,传统新型共用,在窗口备案、电话备案基础上,推出异地就医备案“掌上办”“网上办”,全方位提供更周到、更贴心、更便利的服务。为方便群众在参保缴费、社保制卡、门诊慢特病办理等事项就近办理,在乡镇医疗机构设立医保服务站,负责经办参保登记和查询、医疗救助待遇申报核准、门诊慢特病待遇认定、医保电子凭证激活等9项服务事项。截至目前,全县设立医保服务站43个,覆盖率达100%,实现了基层医保服务网络全覆盖。
(县医保局 薛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