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 无障碍阅读 | 退出适老化模式
首页 党政动态 山丹概况 政务公开 办事服务 效能监督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务信息

政务信息第31期

发布机构:政府办 2023-09-01 09:30:00

31

山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编     二〇二年八月二十一日


发改三抓三促强落实  真抓实干促发展

县水务局:全县上下齐上阵全力抗旱保民生

李桥乡:人居环境整治再提升 绘就和美乡村新图景


县发改局:三抓三促”强落实  真抓实干促发展


三抓三促行动开展以来,山丹县发改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部署要求,紧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各项重点任务,凝心聚力,开拓进取,聚焦重点狠抓落实,扭住关键持续用力,努力推动项目建设大提速、招商引资大突破、营商环境大优化,努力实现县域经济争先进位

坚持把理论武装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定盘星,厚植走前列、当标兵的引领力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认真落实能力为先的导向要求,从深化学习中找思路举措,从研讨交流中查找不足,从专题练兵中练就过硬本领。行动开展以来,共开展党组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会15次、研讨交流5次、专题练兵”8次,带动形成学习交流提高的良好氛围。结合机关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开展项目观摩学习2次,选派10名干部赴外学习深造;深入开展察实情说实话办实事活动,局班子成员带头深入企业、农村、项目建设一线调研走访38(调研查找问题28个,调研解决问题18个)。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国家、省、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素质进一步提升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厚植走前列、当标兵的驱动力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理念,始终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跟着项目走、工作跟着项目走,把项目建设作为稳定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以不断扩大有效投资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严格落实重点项目指挥长负责制、领导包抓项目制,推动拟建项目抓前期、在建项目抓进度,努力形成更多实物投资量。2023全县投资项目由年初131个滚动增加至156个,总投资488.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20.56亿元。1—7月共开复工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园二期等项目113清单内90项、清单外23其中总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42,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9亿元,增速29.2%。争取下达中央预算内和省级资金项目10个、9250万元进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国家反馈清单项目21下达资金及额度8900万元全力保障重点项目建设资金需求。

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厚植走前列、当标兵的牵引力坚持把招商扩投资、促发展作为重要抓手,以非常之举打好招商引资主动战,印发实施《山丹县贯彻落实三抓三促行动推动招商引资大突破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成效。成立招商引资指挥部,围绕新能源综合开发利用等8个产业链,开展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编制图谱清单,明确招商重点,梳理目标企业43家,谋划储备推介项目451—7月开展走出去招商27次、请进来洽谈85次,对接洽谈企业192家,与水发华夏、甘肃陇科科技等76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6项。选派4名招商专员,聘请2名招商大使,赴北京、济南、上海、深圳、厦门等地开展驻点招商,拨付招商经费100万元,对接企业25家,提供项目线索25项。兰洽会期间签约山丹羊坝草畜一体生态产业示范园等项目15项、总投资40.5亿元。全县新入库招商引资项目35项,总投资64.76亿元,累计落实省外到位资金27.61亿元,同比增长97.78%

坚持把营商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厚植走前列、当标兵的竞争力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动和对标提升三年行动,成立工作专班,印发《山丹县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行动方案》《山丹县优化营商环境十不准》等文件,对标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各项指标整改提升目标,明确责任单位,加强监测调度,形成评价发现短板提出任务清单落实整改措施跟踪评估成效工作闭环,提供全周期保姆式服务,无条件无障碍为企业帮办代办手续解决难题,全力以赴打造全市乃至全省服务高地、投资洼地

县发改局 杨爱民)


县水务局:全县上下齐上阵全力抗旱保民生


入夏以来气温总体,降水量明显减少,河流来水锐减,水库蓄水量严重不足,全县总库容5117立方米17座水库现仅蓄水477.3立方米,较去年同期下降40.77%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全面告急。为切实有效缓解旱情,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工作组、国家水利部、省水利厅、张掖市委等上级部门多次来我县调研指导工作,全县上下齐上阵,全力抗旱保民生。

迅速行动保落实面对严峻的旱情形势,及时分析研判,科学谋划行动分别于719日、85日启动全县级干旱防御应急预案。在广泛深入摸排调查的基础上,因地制宜谋划保供水、保灌溉措施,最大限度保障人饮安全。同时,设专人专班全时段运行信息监测系统,定时监测河流来水情况,全力做好应急处突工作。

科学调度保人饮全县9个水源地水库目前总蓄水量236.1万立方米,陈户镇、位奇镇、东乐镇等7个乡镇40个村1.93万人生活用水保障困难。在此严峻形势下,暂停部分农田灌溉采取系列保供举措,最大限度保障人饮。东乐镇、位奇镇、李桥乡的11个村采取分时段轮换供水在陈户镇、霍城镇、老军乡等5个乡镇的29个村设立31处临时供水点,供水压力不足或停水时,立即引导群众取水储水。组织车辆送水进村入户510辆次,摸排检测人饮备用井120眼,紧急启用56眼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

新建工程连水源科学调度水资源,实施城乡人饮应急连通工程,连通部分机井水源,保障农村生活用水。实施地下水置换和应急取水工程,减少超采区地下水开采量,推进地表水替代地下水,解决农业灌溉干旱缺水调蓄能力不足问题,尽量保障农业灌溉用水。实施张掖国际物流园智慧化人饮调蓄供水项目,保障工业正常用水,极力保障园区基本供应。实施清泉镇2000亩公益林供水工程,化解公益林灌溉难问题,尽最大能力减少旱损损失。同时,组织农业、水务专家奔赴田间地头指导实施农业节水、常规节水和高新节水措施,本着能浇一亩是一亩,能救一分是一分原则,进一步保障灌溉用水,减少农业旱损。

节约优先保和谐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自媒体平台,以短视频、宣传册、承诺书等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宣传节水抗旱,人人有责节水倡议,引导城乡居民增强节约用水意识,共度大旱难关。加强对县城餐饮、商铺、宾馆、建筑、洗车等行业商业用水管理,利用经济杠杆控制用水量,提高居民节水意识。加强水政执法督查检查,水管员开展灌区用水单位巡察,严禁使用自来水浇花、种树、施工,坚决杜绝跑、冒、滴、漏现象,持续推进城市节水全面开展。至目前,共办结举报投诉23起,其中: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擅自取用地下水、地表水的行为10起,“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接到信访工单13件。

(县水务局陈文江)


李桥乡:人居环境整治再提升  绘就和美乡村新图景


今年以来,李桥乡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为推进三抓三促行动的重要抓手,严格按照集中攻坚、短期见效、持续巩固、确保长效的工作要求,立足标本兼治,紧盯薄弱环节,聚焦盲区盲点,以高效的节奏、实干的作风,着力打造优美、干净、整洁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抓部署,补短找弱强谋划。李桥乡定期召开环境卫生专题会议,以绿化、洁化、美化为切入点,采取清、整、绿、亮、管工作措施,按照公路沿线整治上台阶,村屯道路屋前屋后环境不能降的要求,坚持分类施策,对全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进行全面细致的安排部署,细化工作举措,靠实工作责任。由外向内、由表及里深入开展全方位、无死角整治,加快推进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全面提升整治成效。

抓执行,点面结合齐推进。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形成村社干部带头、公益性岗位报到、志愿者参与、群众自发清洁的整治机制,切实强化综合治理,持续改善乡域内环境质量。围绕清洁村庄创建和农村人居整治提升十无目标,重点对S590沿线、农户房前屋后、河渠沟塘、残垣断壁等区域,集中清理门前路边六大堆300余处,拆除残垣断壁5处,清理沟渠2.3公里,种植各类苗木13819株。组织实施农房风貌改造和卫生改厕项目,改造农房41户,新建卫生厕所64座,村庄环境明显改善。

抓提质,绿化美化增新颜。严格落实秸秆禁烧网格化责任,联防联控,疏堵结合,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持续推进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累计回收地膜216.24吨。争取山丹县李桥乡高庙村农村环境整治项目2023年中央农村环境整治专项资金70万元,新建污水处理站1座。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和林长、路长制,乡村两级累计巡河巡湖32次、巡林74次,保护河道、林区生态安全。配合完成投资1.33亿元石羊河中下游防沙治沙林草综合治理项目李桥段工程和山丹县李桥水库兴利库容恢复增效2个生态环保项目,修复退化林8184亩,栽植山杏、柠条等52万余株,正在进行水库清淤。持续抓好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后续工作,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原则,复垦复绿500余户宅基地,复绿面积达到400余亩。

(李桥乡张子涵)


短信息:

上半年,山丹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08.5元,同比增加1008元,增长6.8%其中,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1457.9元,同比增加481.5元,增长4.4%,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3%;全县城镇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2231.1元,同比增加210.2元,增长10.4%,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4%;全县城镇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319.2元,同比增加46元,增长16.8%,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全县城镇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为1800.3元,同比增加270.3元,增长17.7%,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1%

县统计局刘晓丽

主办单位:山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山丹县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陇ICP备120001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