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政动态 山丹概况
政务公开 办事服务 互动交流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务信息

政务信息第41期

发布机构:政府办 2023-11-09 11:40:00

41期

山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编     二〇二三年十月


在全县专项债券及特别国债项目谋划汇报会议上的讲话


张伟

20231031日)


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增发国债和2023年中央预算调整方案的决议。中央财政将在今年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万亿元,作为特别国债管理,列入中央2023年财政赤字,由中央承担还本付息,且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其中今年安排5000亿元,结转2024年使用5000亿元。主要用于八大方面【灾后恢复重建、重点防洪治理工程、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其他重点防洪工程、灌区建设改造和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行动、重点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程、东北地区和京津冀受灾地区等高标准农田建设】,是补短板、强弱项、惠民生的重要安排。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密切配合,抢前抓早做好项目申报谋划工作,加快推进项目前期,争取更多项目过审落地,为山丹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下面,我就项目谋划讲5个方面的意见。

一、强化学习意识,把项目谋得更实更准。抓发展就是抓项目,项目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关键在于如何谋划。项目谋划的成功与否,关键要看能否满足投资者愿望,能否争取上级资金支持,能否吸引社会资本融资,能否获得金融机构贷款。这就要求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项目谋划工作,以项目之进”支撑高质量发展之“稳”。一要“大胆超前”。在谋划项目时,我们要有一切皆有可能”的信念,大胆设想、敢于创新,既要有什么谋什么,也要缺什么补什么。越是当前突出的短板,越是我们谋划的机遇所在,要立足基础条件,敢于想人之未所想、思人之未所思、见人之未所见,切实谋划一批具有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意义的大项目、好项目。二要“知己知彼”。《孙子·谋攻篇》中说古代打仗要“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于我们今天的项目工作来说也是如此,无论是策划包装,还是争取资金、招商引资,我们都要对各方面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心中底,既要知道产业政策、资金投向、申报要求和市场需求,也要清楚项目谋划的方向和重点。近几年,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促发展的政策措施,这是指导我们项目谋划的“风向标”,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找准对接点,用足、用活政策,千方百计把政策措施转化为具体项目。同时,我们还要全方位了解自身条件和承接能力,做到国家有政策,市场有需求,自身有条件,对接有基础,决不能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三要“运筹帷幄”。有了好的项目构思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还要从国家政策、行业准入、市场需求、资源基础、承载能力、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效益等多个方面对项目进行研究论证,看项目是否可行,切实增强项目谋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提高项目谋划的精准度和申报的“命中率”。对于投资额度大、影响范围广、群众关注度高的重大项目,还要委托专业机构进行评估论证。四要“闻风而动”。项目谋划不够、水平不高,多半是因为政策信息不够敏锐、机遇捕捉不及时造成的。机遇稍纵即逝,早一步行动就早一步主动,我们对国家投资方向和市场需求要有灵敏的嗅觉,及时、准确地把握信息,不能迟一步”“慢半拍”。要随时了解掌握国家资金投向和市场信息,善于“捕风捉影”,学会“无中生有”,做到“有中生优”,增强项目谋划的预见性和超前性。

二、强化效率意识,把前期做的更深更细。每年国家在安排专项债、中央预算内资金时,留给县区申报的时间一般都很紧,若前期工作不扎实,就会出现临时抱佛脚、仓促准备材料等现象,导致符合申报条件的项目被拒之门外。因此,要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完善项目审批、规划选址、土地预审、节能环评和风险评估等各种支撑性材料,做到随时拿得出符合申报要求的项目,以成熟项目争取国家资金、招商引资,提高项目申报的成功率,要让项目等资金,不让资金等项目。一要抓实项目前期。各乡镇、各部门要牢牢抓住项目前期工作这个关键环节,做实、做深、做细项目前期工作,提高项目成熟度,形成有效项目库,切实做到在建有项目、近期有开工、长远有谋划”。尤其是对已确定安排债券资金的项目,项目主管部门要全力做好项目的审批、备案、环评、选址、用地、施工许可、征地拆迁等工作,确保项目手续齐全、具备施工建设条件,能够迅速开工建设。二要强化协调配合。一个项目从谋划到落地,往往涉及多个方面,需要多个部门提出意见,出具支撑性文件材料,尤其是核准类项目需要的支撑性材料更多。这就需要各部门之间增强服务意识、大局意识,齐心协力,围绕共同目标,全力协同配合,协调解决项目谋划包装和推进落地过程的各种问题,切实为项目谋划实施提供良好条件。三要加快项目落地。要用好项目三调”工作机制,确保谋划项目顺利推进,各部门“一把手”要切实担负起项目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既要充分发挥资源多、层次高、决策能力强的优势,亲力亲为、主动作为;也要对项目推进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关键环节,时刻放在心上、紧紧抓在手中。特别是对体量较大的项目,要专人专班、盯紧看牢,排出前期手续办理时间节点,实行问题清单“挂号管理”,确保早落地、早建成、早达效。

三、强化监管意识,把资金管的更清更紧。对于甘肃来说,省级财政自给率【21.3%】、县级平均自给率【13.4%】都很低,专项债券是拉动基础设施投资增长的主要资金来源。因此用足用好专项债券资金至关重要。一要严格项目资金用途。在前期项目申报时,首先要搞清项目领域是不是符合专项债券的支持范围,不能抱着侥幸心理打擦边球”。申报的项目要符合专项债券发行条件,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必须是财政资金,使用主体只能是政府部门或国有企业的公益性项目,项目必须用于资本性支出,项目必须收益覆盖本息,三者缺一不可。在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时,主管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收到债券资金后,必须依法用于项目建设,不能随意调整债券资金用途,更不能随意调整用于其他经常性支出,使资金闲置造成浪费和不必要的成本。二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各单位要严格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要求,做好资金拨付和支出管理。对已发行入库的债券资金第一时间拨付到位,确保债券资金能够尽快投入使用到项目上,切实提高专项债券的效益发挥。对申报实、投入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多的项目,在分配新增限额上要给予适度倾斜,确保资金发挥出最大的使用效益。三要强化资金使用监管。财政部门要会同审计等有关部门密切关注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对进度偏慢的项目要及时约谈,找准难点,打通堵点。同时,要严格规范政府举债行为,聘请第三方机构对专项债券项目定期开展绩效评价和全面体检”、综合评估,不断强化专项债券“借、用、管、还”全流程管理,确保资金使用更加精准规范、更加高效安全。

四、强化责任意识,把项目推的更快更好。项目落地的速度,关键在于项目推进的力度。各项目谋划单位要认真研究制约项目建设的瓶颈,拿出务实管用的举措,强力推进项目落地运行。一是建设速度要加快。对于已确定实施的项目,要督促项目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建设程序和时间节点要求,科学组织施工,加大投入力度,扎实抓好项目建设各个环节,强化项目安全和质量监管,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全力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确保项目建设不停、不等、不拖。要常态化跟踪督导,以严检查、严督导的实际成效全力以赴保进度,确保按期完成建设任务。二是运行调度要高效。各项目谋划单位要下足精准”功夫,对项目谋划推进情况要精准调度,对项目建设要精准解难,对资源资产要精准整合,切实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施策。要围绕年度目标,进一步算好时间账、任务账、进度账,严格时限要求,抓住重点环节,及时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调度,确保项目进度心中有数、落实到位。要加强分析研判,对发展的苗头性问题提前介入,深入分析,剖析原因,落实针对性工作措施。三是要素保障要到位。要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推动资金、土地、用工等要素向产业项目集聚,为项目突破提供可靠保障。要建立项目推进协调机制,开辟“绿色通道”,特事特办、急事快办,对项目涉及的土地、环评等手续做到即到即受理、即受理即评估、评估与审查同步,助力项目尽快开工建设。要落实落细“白名单”制度,将涉及项目的建设单位纳入重点关注对象,在要素保障上给予更多倾斜。

五、强化服务意识,把环境打造的更优更到位。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硬支撑,服务环境是经济发展的软实力。要坚持以系统思维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既担好“组织者”的重任,又扮好“服务员”的角色,用心用情提供全方位服务。一要全面提高行政效能。加快数字政府迭代升级,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服务、再造流程、简化手续,积极探索“极简审批”“不见面审批”等创新模式,不断扩大“容缺受理”“告知承诺”“不来即享”范围,持续推进“减事项、减环节、减时限、减材料、减跑动”,全力打造“甘快办”“甘政通”“12345”热线、“不来即享”和“一码通”特色品牌,切实提高办事效率。二要增加政务服务温度。服务项目、服务企业决不能写在纸上、挂在嘴上,决不能“脸好看、事难办”,而是要真心办事、真情服务,为企业提供全方位、零距离服务,真正让企业感到温暖。要坚持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建立健全“一名县级领导、一个牵头部门、一个工作专班、一套支持政策”工作机制,全力服务保障项目建设。要当好服务企业和项目的“店小二”,拿出更多“一站式”“保姆式”“定制式”措施,及时解决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存在的困难问题,真正做到主动服务、靠前服务、暖心服务。三要全面强化银政企合作。近年来,我们虽然在破解融资难上下了很大功夫,但企业贷不到款和银行有钱放不出款两种情况依然很突出。要深入实施金融“四大工程”【金融供给扩大工程、产业金融发展工程、服务质效提升工程、融资渠道拓宽工程】,全面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加大政银企对接力度,推动金融机构开发更多信用贷款、轻资产抵押、贸易链融资等金融产品,更好满足项目和企业融资需求。

主办单位:山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山丹县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陇ICP备12000199号-1
甘公网安备62072502000105号
网站标识码:620725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