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信息第44期
第44期
山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编 二〇二三年十一月十七日
●霍城镇:念好“五字诀”推动“三抓三促”行动落实见效
●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写好“四篇文章” 助推退役军人工作迈上新台阶
●县发改局:厚植“绿色”底蕴 擦亮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
●县国资事务中心:加快国企改革 赋能经济发展
●县社保中心:做好“四字”文章 就近服务群众零距离
霍城镇:念好“五字诀”推动“三抓三促”行动落实见效
“三抓三促”行动开展以来,霍城镇始终坚持在学习上下苦功、执行上铆足劲、效能上见真章,念好“学、干、实、严、督”五字诀,推动“三抓三促”行动走深走实的同时,努力实现强能力与转作风齐头并进、抓落实与谋发展深度融合,有力助推了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在“学”字上出实招,提升攻坚克难“真本领”。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原则,从严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依托现有学习载体,打造“线上+线下”的理论学习基地,线下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9次,领导干部大讲堂12期,农村党员固定活动日160场次,研讨交流19场58人次,派出挂职蹲点干部2人,下派镇干部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4人,镇村干部参加外出培训16人次,确保学习领会更深刻、掌握精神更全面、贯彻落实更坚决。线上发挥学习强国、甘肃党建等APP“云课堂”作用,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网络学习培训2轮次,引导镇村干部突出重点“学”、跟着实战“用”,实现思路理念转变、知识结构更新、实战本领提升。
在“干”字上见实效,跑出大干快上“加速度”。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理念,聚焦重点项目建设,建立“项目式推进+台账式管理+全周期督查”工作推进机制,采取“领导挂帅、专班攻坚、严督实考”的方式,激励领导干部察实情、出实招、解难题,全力推进重点项目早开工、快建设、早达效。目前,成立工作专班8个,确定生态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重点项目等攻坚事项12项,已完成8项。谋划储备项目54个,其中纳入2023年全县重点项目清单3项总投资4308万元,已全部完工;清单外计划实施项目11项总投资3746万元,已完工9项,剩余2项正在按计划推进;固定资产投资申报4项预计总投资4850万元,现已全部入库。落地招商引资项目1个,已完成投资1000万元。
在“实”字上下功夫,坚持为民服务“解难题”。大力推行党建引领乡村治理“24字工作法”,常态化开展“敲门”行动,镇村干部深入村社“望”民情、倾听建议“闻”呼声、结对关爱“暖”民心、根据需要“问”计策、把准脉搏“切”症结,实现为民服务“户户有人管,事事有人办”。至目前,走访群众1500余户,项目一线、合作社45家,结成“结亲对子”297个,排查解决各类急难愁盼问题624条。全力改造提升政务(便民)服务中心,打造“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的优质营商服务环境,领导干部“沉浸式”体验办事流程和服务方式50余人次。创新“码”上响应接诉即办,全镇覆盖率93%,累计受理诉求598件,已办结567件,办结率94.82%。同时确定调研课题10个,党政班子成员深入一线调研45次,发现并解决问题12个,切实打通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堵点难点。
在“严”字上见真章,推动干部作风“大转变”。坚持把自查自纠和问题整改贯穿始终,对标理论学习、贯彻执行、促进发展等方面自查自纠问题186个,建立问题、整改、责任“三个清单”,实行挂图作战、对账销号,目前已整改169个,整改率90.86%。全面开展“七不为”问题综合治理,紧盯党员干部空、庸、推、拖、躲、假、虚、僵等八类“四风”问题自查问题218个,目前已整改209个,整改率95.87%,切实以“勤快严实精细廉”作风助推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新跃升。同时健全完善《霍城镇干部职工管理制度》等14项规章制度,实行岗位责任制、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落实制和责任追究制,坚持做到以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人、依制度管事。
在“督”字上动真格,倒逼责任落实“提效能”。坚持重点工作一周一督办、一周一调度原则,聚焦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粮食安全等中心工作,镇纪委紧盯关键环节和短板弱项梳理监督任务清单12项,创新“下沉式+靶向式+点穴式+跟进式”监督方式,开展监督检查30余次,下发督查通报14期,督促整改问题32个,工作约谈42人次。同时充分发挥“红黄蓝”三色预警作用,采取蓝色跟进、黄色提醒、红色约谈的方式,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督促领导干部“一竿子插到底”,实现效率效能明显提高、各项工作明显进步。目前,共发放三色卡41份,其中蓝色跟进21份,黄色提醒12份,红色约谈8份。配合县纪委诫勉谈话1人,批评教育、责令检查3人。
(霍城镇 李隆基)
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写好“四篇文章”助推退役军人工作迈上新台阶
山丹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事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执“服务退役军人”之笔,在新时代的俊美画卷上书写“思想引领”“安置就业”“政策落实”“军地共建”四篇文章,切实提升服务效能,引导退役军人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助推全县服务退役军人工作迈上新台阶。
做好“思想引领”文章。开展“老兵永远跟党走——老兵宣讲”进乡镇、进机关、进军营、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六进”活动15场次,受教人数1100余人。积极培育黄建平、许伸铭、赵振龙等优秀退役老兵,推荐申报“全省爱国拥军模范人物”“陇原最美退役军人”各1名,让示范引领和荣誉激励共同发挥作用,引导全县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奋进新时代。
做优“安置就业”文章。加强与组织、编制、人社等部门的协作,2023年全县13名退役士兵全部安置到位。组织退役军人参加“甘肃省2023年退役军人、军人家属及其他优抚对象春秋就业专场招聘会”和线上直播带岗等活动8次,达成就业意向40余人。积极组织引导退役军人参加技能培训,开展退役军人适应性培训班2次,就业创业培训班2次,总参训人员68人。建立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互补的教育培训体系,全县单考单招退役士兵26人,专升本免试生报名退役士兵4人,入学4人。全面落实自主创业退役军人贴息贷款政策,为1家符合条件的个体户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0万元。加强典型培育,6名退役军人分别获得省、市、县2023年“百千万”创业引领工程“创业达人”、“新锐创客”、创业创新大赛等奖项,山丹县鼎格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被评为张掖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
做实“政策落实”文章。全面推广“只进一次门”“最多跑一次”等服务模式,一次性办理退役报到、组织关系转接、社保接续、建档立卡和优待证申领制发等业务,常态化做好信息采集工作。至目前,共为971名优抚对象发放各类优抚资金543.92万元,66名2022年入伍的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发放一次性经济补助金132万元,2022年入伍53名义务兵发放义务兵家庭优待金202.86万元,2022年入伍的53名参军入伍大学生发放一次性奖励金38.7万元。
做靓“军地共建”文章。全力做好省级双拥模范县创建工作,山丹县第七次被命名为“全省双拥模范县”。着眼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推动落实军地互办实事“双清单”制度,制定了《2023年军地互办实事清单》,目前,地方为部队办实事10项,部队为地方办实事5项。坚持围绕解决部队官兵“三后”问题,全面落实优抚安置政策,着力保障军人合法权益,协调解决1名随军家属工作调动问题,为107名立功现役军人发放军功奖励资金13.84万元,33名未就业随军家属发放未就业生活补助资金19.2万元。组建“拥军联盟”,全县22家“拥军联盟”成员单位累计为6756名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优惠让利16万元,全县社会化拥军取得明显成效。
(县退役军人事务局 陈娟)
县发改局:厚植“绿色”底蕴擦亮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全面落实新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有关要求,山丹县坚持把政策机遇转化为发展空间,积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力促“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互促共赢,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聚焦绿色低碳发展。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积极开展“零碳”城市创建、白色污染治理、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构建等工作,抓实节能降耗工作,倒逼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加快调整。着力研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快生态要素转变为生产要素、生态价值转变为经济价值、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
聚焦生态产业培育。围绕生态产业发展方向、路径、方法和保障机制,持续谋划培育产业项目,推动生态产业化发展,做好产业生态化文章。紧扣巩固提升现代农业,协调推进现代肉羊融合发展产业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项目;紧扣集中突破生态工业,着力推进新能源智能装备制造储能系统生产线、张掖国际物流园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园二期等项目,大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集群;紧扣做优做强文旅产业,积极推动马文化产业园、焉支花谷生态文旅产业园等项目,不断夯实文旅发展基础。
聚焦绿色金融创新。持续完善、丰富绿色金融工具,进一步助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积极引导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促进绿色产业规模化、实体经济绿色化。组织金融机构开展绿色产业项目融资对接活动,发放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绿色贷款,增强绿色金融与特色优势产业互融互促,进一步提升了绿色信贷对生态产业项目的保障支持作用,有力推动我县生态经济高质量发展。
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山丹县将依托资源本底条件,推动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不断提高产业“含绿量”和生态“含金量”,加速推动生态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县发改局 王建良)
县国资事务中心:加快国企改革 赋能经济发展
今年以来,山丹县国资国企充分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和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顶梁柱作用,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攻坚克难,国资国企发展稳中有进,各项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抓好服务重大项目。围绕工业主导型和生态功能型县域经济发展定位,聚焦民生补短板、强弱项、抓关键、促提升,加快城市更新步伐,大力实施“山丹县2022年度西街村西大街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山丹县王什街道路排水排涝工程”“山丹县滨河北路道路改造工程”“山丹县垃圾分类处理利用及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等项目,持续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截至目前,县属国有企业实施项目20个,累计完成投资6.08亿元。
抓实改革创新要求。围绕县委、县政府目标任务,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推动健全和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制定《山丹县加强县属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若干措施》《山丹县县属国有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办法》《山丹县县属国有企业投融资监督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措施和办法,进一步规范县属企业项目投资决策流程,明确决策责任,提升决策质效,确保国有资金有效投入、重大项目有序推进,企业防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
抓严统筹衔接融合。将“十四五”规划与国企改革统筹衔接、贯通融合,进一步完善优化产业布局、强化主责主业、推进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县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整合升级,加快市场化转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去平台化,功能整合,分工清晰,突出主责主业,兼具国有资本投资+运营+产业实体化功能”为职能定位,兼并重组、优化整合8户县属企业成立山丹县城乡融合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通过顶层设计,改革体制机制,加快理顺政府和国有企业关系,进一步释放国有企业生机和活力,不断提高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
(县国资事务中心 周得飞)
县社保中心:做好“四字”文章 就近服务群众零距离
今年以来,山丹县社保中心以打造“标准化服务大厅”为目标,不断落实“方便办”、“就近办”政策,最大满足参保人员对高质量社保服务需求,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社保问题,真抓实干、努力做好“四字”文章,积极打造群众满意窗口,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一是在“准”字上做文章。经办人员在受理业务咨询服务中,一次性告知参保人员需要提供的相关材料、办理程序及办理时限,针对不同情况逐一解答,确保提供服务准确无误。
二是在“快”字上做文章。经办人优化经办流程、简化证明资料、缩短工作周期,积极引导参保人员按经办流程到对应窗口办理相关业务,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申领乡镇社区同步办,社保卡办理、灵活就业人员缴费合作银行同步办,让参保人员只跑一次路就能办完所有业务。
三是在“严”字上做文章。各项业务经办审核实行“谁主管谁签字,谁审核谁签字,谁经办谁签字,谁签字谁负责”的会审会签制度,严格审核权限,合理使用基金,使待遇审核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四是在“优”字上做文章。面对社保服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换位思考,加强与参保群众沟通,征求各方意见,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服务质量。
今年以来,全县实行政务服务“好差评”,累计评价业务总量18420件,满意率100%。办理告知承诺业务216件,加强“一网通办”平台应用,为52户新开立企业办理社保参保登记。
(县社保中心 赵菊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