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 无障碍阅读 | 退出适老化模式
首页 党政动态 山丹概况 政务公开 办事服务 效能监督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务信息

政务信息第47期

发布机构:政府办 2023-12-25 10:52:05

47

山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编   二〇二二十


陈户镇:光伏+电采暖引领乡村绿色清洁取暖新风尚

县商务局多措并举助力经济回暖

县住建局:蝶变跃升向美而行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县工信局:大力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 为乡村振兴赋智赋能


陈户镇:“光伏+电采暖” 引领乡村绿色清洁取暖新风尚


今年以来,陈户镇把基础设施改造提升作为补齐民生短板的重要抓手,将上级政策和群众需求精准对接,将东门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有意愿改造供暖设施的群众全部纳入2023年清洁取暖“空气能”改造计划,利用可再生能源供暖,推动农村节能降碳,助力乡村振兴。

完善走访机制,服务群众零距离镇党委、政府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用,组织召开专题会议3次,村社干部、小区住户、“三团”成员现场办公会12场次。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优先将居民改造意愿强、参与积极性高的改造项目纳入计划,优先解决直接影响居住安全、居民生活的突出问题。实行干部包户制度,开展“敲开一扇门、解决一揽子事”行动,通过走访入户了解到住宅楼存在屋面渗漏、管网老化、集中供暖无法正常运行等问题。

提升基础设施,增进民生新福祉。根据实际情况对小区基础设施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造。投入资金266万元,改造自来水管网主管、支管5300米,观察井45个;新建300吨蓄水池1座,3KW自动增压器1套;改造污水管网主管、支管1950米,观察井63个,新建污水处理站1座;改造7栋住宅楼屋面渗漏问题,粉刷维修34户,彻底解决困扰多年的基础设施损坏问题。

坚持因户施策,倾情解难纾民困。镇村两级多次邀请“清华大学社科学院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团队”和天津博雅聚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进行现场推荐宣讲,工作人员实地勘探,了解群众改造意愿和需求,根据不同区域的采暖实际情况,利用大量的农村农房空置屋顶空间资源建设光伏发电系统,结合石墨烯智慧清洁供热等电采暖系统,提供差异化、个性化、安全高效、节能环保的家庭采暖系统解决方案,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县商务局:多措并举助力经济回暖


今年以来,为持续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县商务局以培育消费热点为主线,通过汽车家电等大宗商品集中展销、发放电子消费券、企业打折优惠、满额补贴等方式,精心策划组织开展各项促消费活动,有效激活消费市场、提振消费信心,全面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1.夯实基础,鼓励大宗消费。组织经营好、信誉优的汽车、家居建材、电动车企业60多家参加惠民促消费活动,采取政府发放消费补贴券、商家同步推出叠加优惠的方式,引导企业积极策划促消费活动,拓宽销售渠道,丰富活动内容,加大宣传力度,使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得到强劲回补,发放消费补贴券6万元,带动消费200多万。同时鼓励达到限额标准的企业尽快纳统入库,扩大参与商家范围,丰富商品供给种类,带动全县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明显回升。

2.提升信心,恢复日常消费。引导限上企业(大个体)开展“助商惠民·乐购山丹”促消费活动,发放日用品、餐饮、燃油、家电电子消费券100万元,兑付80万元阶段性住房补家电消费券,直接带动消费近1000多万元。鼓励限上企业抓住春节、五一、国庆、元旦、店庆等各节点,开展多种商品、餐饮的促消费叠加活动。满足市民多样化消费需求。进一步挖掘消费潜力,撬动消费潜能持续释放。

3.搭建平台,发展会展消费。积极探索会展产业发展新途径,围绕会议、展览、赛事、演艺、研学5大产业链,有效盘活全县各类资源,全面做好“互联网+会展+”文章。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各级各类展会15场,参与企业12家。开展有影响力的会展活动172场次,其中国家级活动11场次,省级活动29场次,市县级活动132场次,以会展繁荣市场、活跃经济,助推我县消费能级跃升。

4.依托商圈,创新消费模式。一是创新消费新模式。以世博恒太城、和谐步行街、焉支巷子等商业综合体、商业步行街为主,打造夜间经济圈,常态化举办“消夏美食节”、“啤酒文化节”、“音乐节”等多种主题的夜间消费活动。二是实现消费新融合。结合商旅文化融合活动,举办炒拨拉美食节以百人百锅炒拨拉烹饪技艺展演,6万人齐聚一堂现场感受炒拨拉烹饪技艺、品尝千年丝路美食炒拨拉。同时举办“焉支山”旅游文化艺术节、如意花海音乐节等商旅促销活动,通过“演艺+美食+故事+游玩”多维度融合为模式,把全县旅游景点、休闲娱乐和美食场所串珠成链,实现多种形式的融合消费,引领文化消费新风尚。

5.优化供给,提升农村消费。建设山丹县商贸服务集配中心,升级改造8个乡镇商贸中心,建成111个村级便民商店,实现统一门头、统一配送、统一摆放。入驻商贸批发企业6家,发挥日用品统一仓储、集中配送、果蔬农产品分拣仓储、面点加工等功能,下沉服务渠道,上线“邦农易购”小程序,为批发企业、商贸中心、连锁超市、乡村便民商店提供库存管理、线上采购下单、集中统一配送、销售分析等服务,提升农村居民便利消费需求。

6.鼓励直播,开展电商促销。指导各我县电商企业、直播基地积极举办直播电商促消费活动,开通植物油、三代人炒货、村书记直播间等直播账号,直播销售牛羊肉、植物油、瓜子、洋芋、南瓜等本地农特产品1600万元,促进我县线上消费市场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释放新兴群体、新型消费。

7.培育平台,打牢电商基础。改造提升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建成600㎡集电商培训中心、乡村振兴特色馆暨电商选品中心、电商数据中心、直播中心、众创暨孵化中心和服务中心为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入驻电商及农副产品企业15家。引导传统商贸企业开拓网络销售渠道,发展线上线下双链条销售模式,推动直播电商、企业电商等新业态多元化发展,建成山丹同城配送平台和山丹电商平台,加大电商人才培育力度,开展培训班7期,培训300多人次。

8.系列活动,多措并举促销。开展“百场促消费”系列活动,组织日用品、餐饮、加油站、乡镇集贸市场等商贸主体开展“年货节”“迎新春·闹元宵”“助商惠农·乐购山丹”家电促销、“助商惠农·乐购山丹家电促消费专场活动”、“酒类家居促消费活动”、“田间行甘味产销季优质农产品联动展示展销活动”、“五彩山丹”小吃城开业暨美食促销、汽车家居建材电动车惠民促消费、“迎中秋、庆国庆”百店联动促消费、“品美食文旅畅游记”“享绿色家居焕新季”等系列促消费活动100场次,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媒体助力、线上线下融合,运用现代营销方式,宣传推广品牌,哺育消费热点,激发城乡居民消费潜能,多措并举促消费,打造吃住行娱深度融合的消费新场景,全方位刺激居民消费增长。

9.扶持培育,鼓励纳统入库。对全县大型批发、零售、餐饮、住宿企业开展调查摸底工作,摸排全县年内有望达到限额以上标准的商贸企业数量,掌握企业的运营情况,对即将或已经达到限额以上条件的企业,通过政策宣传,跟踪服务及调研分析,帮助企业解决各类问题和困难,动员引导其依法入统,促使企业发展成为限额以上企业。截至目前,已入库2家,正待国家统计局审核7家,拟在1月初申报4家,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县住建局:蝶变跃升  向美而行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今年以来我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改善人居环境、补齐城市短板、提升城市品质、治理城市病为核心,统筹推进城市建设,一体推进城区精致化修复、改造、提升,山丹县城市建设管理成效显著。

打好“组合拳”、提交满意卷,惠民项目稳步推进。以改变城市面貌、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为目标,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一是城市更新绘就新图景。山丹县坚持高位统筹、高标谋划、高效推进,积极制定《山丹县城市更新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成立以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推进会议,分析问题、研判形式、化解纠纷,稳步推进。坚持秉承样板引路、示范带动、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工作理念,改造王什街、世博路等示范街、样板路,全面打通城市大动脉,畅通域内微循环。采取分片排查、整体调度的工作措施,按照小区热负荷和水流量及水压情况总体规划,合理进行管网水力计算和管径选型,对跑、冒、滴、漏现象严重的绿城山水、仁和、银海家园等运行年限较长的10公里小区供热管网,92个老旧小区给水设施先行改造,有效解决了群众温暖过冬和饮水安全问题。二是旧房改造推进大民生。着力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聘请高水平设计团队,推行改造项目居民点单,设计人员把脉开方,做到一小区一策,开展沉浸式设计。紧紧围绕安全质量隐患、社区功能短板、长效管理的问题,科学谋划24个老旧小区(60栋住宅楼)年度改造任务,靶向确定改造内容,使人民群众居住更舒适、更便利。三是美好环境催生幸福感。坚持高起点设计和高标准建设,将富有山丹特色的地域文化元素凝续到焉支巷子、南湖彩虹公园等13个彩虹城市建设项目,在重要节点处增强地域特色和文化吸引力,打造赋有山丹特色风貌的生态宜居五彩山丹,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做足“大文章”、旧貌换新颜,棚改项目扎实开展。坚持把实施棚户区改造作为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抢抓机遇,创新思路,按照先急后缓、有序推进的原则,分轮次、分年度科学制定棚户区改造攻坚计划。注重民生导向,形成攻坚合力,做到改造意愿清、住房现状清、拆迁面积清、安置方式清、补偿数量清,预先制订征收安置方案,全力保障西大街、城北村2个棚改项目1330户、4000余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一是抓征迁、抓进度,千方百计搞建设坚持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成立由县级领导包片负责的13个征地拆迁工作专班,从相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专门的房屋征收队伍,走村入户、耐心沟通,充分获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实行三明确、三公示、三公开,规范征收安置全过程管理,在征收环节明确征收政策、征收范围、补偿标准,公示征收对象、征收面积、补偿款项;在安置环节,做到房源公开、选房公开、结果公开二是抓招商、抓融资,千方百计破瓶颈。多途径抓好改造资金筹措,从中央预算内资金和地方财政等渠道中筹措棚户区改造资金2400万元,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中安排部分资金专项用于国有企业棚户区改造,积极争取商业贷款、棚改专项债券6100万元,引入甘肃八建,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棚改项目,多途径解决资金问题,打破棚户区改造资金瓶颈。三是抓管理、抓整治,千方百计提品位。在完成棚改项目26幢、830套住房建设任务的同时,坚持解决脏、乱、破的难题,小区配套设施与安置房统一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着力完善小区生活配套。在安置小区建设综合服务站,全面推进小区智慧安防工程,打造配套功能齐全、服务设施完善的安置小区。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与安置房项目相衔接,在安置小区规划建设城市道路、公交车站、综超设施等,有效解决拆迁安置户后顾之忧。切实解决地沟污臭、绿化缺失、垃圾乱放等问题,致力为棚改居民打造生活便利、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居住小区,使群众的居住条件和生活品质得到改善,社区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管理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城市治理能力持续提升。


县工信局:大力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为乡村振兴赋智赋能


4G站点的补盲建设,到5G基站的全域性布局,再到集聚多功能的数智乡村平台,数字赋能正在为乡村振兴打造一幅集智慧农业、智慧教育、智慧流通、数智治理为一体的宏伟蓝图。今年,县工信局立足县通信业共建共享协调管理办公室职能职责,组织各通信企业全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农业现代化相融合、与农民生产生活相融合、与农村乡村治理相融合,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夯实基础设施,优化全域网络布局。通信基础设施是推动数字乡村建设、打造乡村智能治理、落实民生用网保障的底座和基石。今年,各通信公司累计投资约180万元,大力开展4G补盲、5G布点等基础设施建设。至10月底,新(改)建通信光缆154公里,全县累计建成5G基站255个(其中:2023年新建105个),超额完成今年全县85个的5G基站的建设任务。实现5G网络全县主城区、工业园区、重点景区、乡镇政府所在行政村和其他居住人口较密集的行政村连续覆盖。累计建成农村5G基站60个(其中:2023年新建22个),全县行政村5G网络覆盖率超过65%,有线宽带接入能力达到500Mbps的行政村占比达到72%。投资100万元,县电信公司、县移动公司实施2022-2023年度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试点项目,在清泉镇红寺湖村(茨湖、马莲湖)、东乐镇城西村、山羊堡村,霍城镇东山村,大马营镇前山村(葛家山)以及张掖国际物流园区、青阳口车站5个行政村和2个单位场所,新建华为OLT以及光交、分纤箱等设备设施,敷设光缆75公里,发展宽带用户260户,宽带接入率达86.4%。通过持续实施电信普遍服务和开展农村地区4G基站补盲建设,进一步夯实了脱贫攻坚成果基础,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智慧化、网络化、数字化的保障支撑。

打造数智乡村,提升治安防控能力。乡村处于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推动乡村治理数智化发展,有利于乡村治理能力和村务运行效率的提升。今年,县广电公司实施智慧广电乡村工程,东乐、清泉、位奇已建成3个雪亮工程应用平台和55个村级雪亮工程应用平台,安装摄像头1756路,并全部上线运行。正在实施全县应急广播工程项目,计划通过共享移动基站的方式,开通4G基站站点420处、5G基站站点60处。县移动公司在李桥、霍城、陈户、老军4个乡镇实施村级雪亮工程,安装摄像头410路。摄像头主要布控在村社道路出入口、村委会、村广场等重点位置,村干部可以通过搭建的安防平台,随时随地查看本村主要路口人员、车辆的进出情况,真正让干部省时省力,村民安心放心。同时也解决了农村部分村社偏远,居住分散,公共安全视频监控无法实现全覆盖,建设运营成本高等治安防控问题。

搭建智慧平台,助推行业高效发展。随着乡村产业与数字经济的高度融合,“5G+”智慧平台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基础支撑。近年,我县农村百兆光网改造顺利建成,政务专网延伸到各乡镇、各行政村。建成总出口带宽5G的山丹教育城域专用网,开设城乡“同步课堂”,乡村薄弱学校可以随时参与城区学校课堂教学并进行师生互动交流。抢抓电商发展新机遇,建成乡(镇)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站8个、村级电商公共服务点70个,打造服务点、网店、物流点“三位一体”服务站点模式,实现乡(镇)电商服务站覆盖率达100%、行政村电商服务点覆盖率达64%。不断探索“水肥一体化+物联网智能化”模式,采用物联网智能控制系统,通过“土壤墒情自动监测+智能决策+精准水肥管理+终端智能控制”模式栽培,打造节水农业、高效农业和智慧农业。

打造和美乡村,杆线整治稳步推进。今年以来,该局为加快创建和美乡村建设,努力营造安全规范、统一有序、整洁美观的杆线线路,制定《清泉村弱电杆线优化整治方案》和《全县乡村振兴示范村弱电杆线整治工作方案》,截至10月底,各通信公司共更新光缆30.5公里,更换和拆除废旧弱电杆39根(油木杆22根、水泥杆17根),更换分纤箱17个,维护分纤箱63个、建设光交箱16个,整治杆线45.8公里,消除空中“飞线”30处,处理重要机房渗漏、光纤杂乱、电力故障等问题7例,捆扎、拆除线缆17.6公里,升高及排除隐患16处、整治分纤箱23个,美化箱体8个,迁改新架主干光缆17公里。实现乡镇村社街道两侧的线缆全部按照统一走向、横平竖直的标准和规范,基本消除“空中蜘蛛网”,打造安全规范、整洁美观的村居环境。

(工信局马玉祥)

主办单位:山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山丹县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陇ICP备120001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