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实干亦是润物雨 抗旱减灾解民忧
入夏以来,受持续高温影响,山丹县降水明显减少,河流来水锐减,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人畜用水全面告急。面对严峻旱情,山丹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把抗旱减灾作为“三抓三促”行动的生动实践,深入一线,打头阵、当先锋,积极组织群众抗旱自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送水车来了,大家快点拿桶过来接水了!”东乐镇城西村村委会主任张俊伟在村社群里及时通知村民。9月5日早上,一辆载满“甘露”的送水车缓缓停到了城西村新城广场上。一听说政府送水的消息后,村民们纷纷拿着自家的水桶及盛水容器前来接水,当清澈的水盛满水桶时,村民们脸上都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村上家家户户都有水窖,每天取回去的水都会省着点用,有剩余的水还能存在自家的水窖里。”村民张景载看着装满水的水桶高兴地说,我听说镇上为了有效缓解我们吃水难的问题,准备多调运几辆水车给家里的水窖放水,这样一来我们不但可以不用排队取水,而且用起水来也更加方便。
旱情就是命令,民生就是责任。连日来,东乐镇按照“先保生活用水、再保产业生产用水”的原则,多措并举送水解忧。“我们坚持把解决群众吃水困难放在首位,加大协调调水和供水管水力度,及时了解掌握人畜饮水情况,优化供水应急措施,采取拉水、送水等措施,做好限量供水、定时供水、分片供水、错峰用水,最大限度保障受灾群众和养殖业基本生活用水。”东乐镇副镇长康彰善告诉记者。
施工车辆来回穿梭、工人挥汗如雨……针对旱情,山丹县统筹做好抗旱救灾,在做好临时供水的同时,积极开辟新水源,加速推进张掖国际物流园抗旱应急人饮调蓄供水项目建设,全力保障群众生产生活用水以及牲畜饮水。
“张掖国际物流园抗旱应急人饮调蓄供水项目总投资1191.79 万元。修建调蓄水池1座,库容 9.7万立方米,配套敷设管道6.99 公里,修建各类检查井 17 座及配套附属设施,安装智能供水管理系统1套、远程测控终端8套及其他辅助设备,安装智能水表 69 套,项目实施后,为张掖国际物流园提供安全水保障功能,助力创建高效节水示范园区。”张掖国际物流园抗旱应急人饮调蓄供水项目负责人苏喜才介绍说,项目与“ 山丹县城乡供水连通增效工程”相衔接,将园区内的工业用水全部置换为地表水,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切实保障张掖国际物流园内生活、工业、绿化灌溉用水问题,促进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山丹县水务局干部赵樑表示,将持续做好抗旱工作、落实高效节水措施,加快推进城乡人饮应急连通、企业人饮调蓄供水、地下水置换和应急取水等6项水利工程,千方百计保障城乡人畜用水,最大限度减少旱情带来的损失和影响。
既要保人饮,还要秋粮收到手。在多措并举开源节流、保证秋粮灌溉的同时,山丹县还加强了抗旱减灾技术指导,抢收已经成熟的农作物,加快、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理赔力度,让受干旱影响的农户吃下了“定心丸”。
“农业农村局的技术人员每天都下来指导我们抢收农田,喷洒农药防虫保收农田。”东乐镇城西村村民黄国荣说,今年虽然农田受到旱情影响减产,但是加上保险理赔也和往年的收成差不多。
“通过无人机喷施农药、保水剂和抗旱剂、营养液,可增加农作物的抗性,延缓旱情,保障农作物的收成。”山丹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张连瑞农技人员一边查看墒情,一边向村民讲解农作物抗旱防虫的办法。他告诉记者,为减少损失,农技中心成立三个抗旱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查长势、查墒情、查旱情,开展抗旱保丰收科技指导工作,最大程度减少干旱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旱情还未结束,焉支大地仍在“喊渴”。面对旱情,山丹县基层党组织和广大镇、村党员干部将继续深入田间地头,积极参与防旱抗旱工作,把党旗插在抗旱一线阵地,高效统筹、科学调水、现场解难,全力以赴做好抗旱减灾工作,用实际行动彰显出共产党的先进性和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王旭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