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 无障碍阅读 | 适老化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政动态 > 部门动态

山丹:田野上的节水之变

发表日期:2024-04-11 16:29 作者:王旭辉 拜占红
来源:甘肃山丹

春日的焉支大地生机盎然,满目皆景,各农业生产领域抢抓农时忙农事。田间地头,机器的轰鸣声、劳作的吆喝声、农民的欢笑声,在暖风中回荡……忙碌有序的春耕生产,勾勒出一幅幅生机盎然的“乡村春耕图”,吹响了耕耘希望的号角。

走进山丹县陈户镇王城村,高标准农田,几台大型播种机穿梭田间,打垄、播种、施肥、铺膜、滴灌带铺设等工序一气呵成;配套建设的水肥一体化高标准蓄水池也已完成蓄水,技术人员正在对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进行紧张调试。“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减少肥料的挥发和流失,同时大幅节省人工成本,提高规模化种植水平。”山丹县正明种植有限公司基地经理梁正理介绍说,以前耕地平均14到15天浇一次水,一亩地用水200方左右,现在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用水量不到100方,节省了约一半的水,而且管理很方便,三四个人就可管理7000多亩地。

“干旱缺水、盐碱度大、肥料利用率不高一直是王城村发展农业的短板。”陈户镇干部李磊说,现在,通过滴灌施肥、微喷灌施肥等技术,促进水肥一体化技术下地,就像给庄稼“打点滴”,提高肥料和水资源利用效率,省水、省肥,更省心。

农业以土而立、以肥而兴、以水而旺。日前,山丹县发放了首批农业灌溉用水水资源使用权证,证书的发放,标志着山丹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迈出关键的一步。

“水权改革后,农户用水变得精打细算,种多少农作物,都要算一笔精细的‘水账’”。陈户镇镇长高学良告诉记者,农户的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有效提升农民的节水意识,助推用水管理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促进了农业节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个“蓝本本”,不仅让农田灌溉面积确权到渠、村、户,总用水权确权到末级渠系最适宜计量单元,更让节水成为农民脑中紧绷的“一根弦”。

山丹县水务局水资源管理股股长杜生贵表示,水,是农业的命脉。今年,除了对辖区水库进行“一库一策”的精细化管理,在春灌前,我们还开展了用水户需水情况摸底调查工作,精准掌握春灌期间分配水量、灌溉面积、种植结构等基本情况,科学制定春灌配水计划,通过发放水权证的形式明确每村每户用水量的上限,进一步提高节水灌溉效率,切实守好用水管理“责任田”,为春耕春灌保驾护航。

近年来,山丹县坚持“控总量、优结构,用技术、建机制,强监管、重调节”,坚持以水定地,定规模、调结构,严控高耗水作物种植规模,推广蔬菜和马铃薯、中药材优质抗旱高产品种和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技术,切实守牢水资源利用上限。第一时间落实配水计划,努力在工程节水、结构节水、农艺节水、技术节水等方面培树一批水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示范样板。

“针对水资源缺乏、旱灾常发现状,推广应用抗逆丰产优质的主导品种,大力推广应用配套膜下水肥一体化、垄膜沟灌、地膜覆盖等农业节水技术和生物有机肥、保水剂等新型肥料,不断提升耕地质量。同时,积极探索“投、建、管、服”一体化农业节水新模式,持续推动灌溉方式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马铃薯、玉米、蔬菜等作物实现垄膜沟灌全覆盖,其中膜下滴灌达到5万亩以上,小麦浅埋滴灌达到0.5万亩以上。2024年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土地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高标准基本农田6.5万亩。”山丹县农业农村局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副队长吴多锴说。

春风送暖,在春的田野里演奏劳动的欢歌,这是最美的音符;春耕正忙,在春的田野里播撒希望的种子,这是最美的图画。如今,在春风的吹拂下,一股股春潮在焉支大地涌动。据统计,目前山丹县累计完成粮食作物种植44万亩以上,经济作物种植21.06万亩,饲草种植5万亩,农业生产实现良好开局,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打下坚实基础。(王旭辉 拜占红)


友情链接

主办:山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山丹县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地址:山丹县文化创意中心 邮编:734100 电话:0936-2722969 邮箱: shdxxhb@126.com

陇ICP备12000199号-1 甘公网安备62072502000105号 网站标识码:620725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