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 无障碍阅读 | 适老化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政动态 > 部门动态

山丹:聚焦乡村工匠培育 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发表日期:2023-08-25 16:41 作者:张娜
来源:甘肃山丹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乡村工匠是县域内从事传统工艺和手工业的技能型人才,联结着传统技艺与现代化市场。如何培育并充分发挥乡村工匠的作用,实现产业发展与文化繁荣的双赢,从而助力乡村振兴?

“我们坚持挖掘培养一批、传承发展一批、提升壮大一批,充分激发广大乡村手工业者创新创造活力。” 县委组织部人才办副主任王文广说。

一把剪刀,几张红纸,上下翻飞间,惟妙惟肖的人物故事、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便跃然纸上。近日,在山丹县非遗见习所内,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周玉梅正在和姐妹们切磋“剪纸技艺”,并积极推广普及。“最大的成就和欣慰莫过于山丹悄然兴起且越来越壮大的民间艺术创作队伍,我将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让博大精深的民间民俗文化传承并发扬光大。”周玉梅说。

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周玉梅主动承担起了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传播。多年来,周玉梅始终致力于民间工艺的抢救、保护、传承,并推动山丹烙画、剪纸入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几年,周玉梅还极参与非遗文化进校园、非遗助扶贫文化进万家等活动,助力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山丹县坚持把乡村工匠作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依托非遗传承基地、培训基地,积极开展“工匠”“劳模”进校园、进社区、进村活动,引导鼓励工匠传承技艺,守牢“匠心”,铸就乡村振兴之魂。同时,坚持政府推动、文化撬动、赛事驱动、培训带动,聚焦工匠培育全覆盖、文创研发全链条、技能传承全发力、就业增收全贯通,打造了一批以剪纸、烙画、麦秆画、刺绣等为代表的非遗文化地方名片,传承了一批最具烟火气、最富生命力的传统手艺和特色技艺,增强了富民增收的内生动力,让古老的“非遗”项目焕发出全新活力。

走进“糖人张”——张文盛的家中,记者看到他正聚精会神地吹着猪八戒的造型。在张文盛巧手揉捏下,不到十分钟就完成了一个作品。孙悟空、猪八戒、小老鼠……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糖人跃于指尖。

吹糖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传承与发展至关重要。在其传承方面,山丹县加强吹糖人文化的研究和保护,注重吹糖人文化的传播与推广,并且推进吹糖人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通过多种形式的传承和发展,让吹糖人文化在当代社会中依然具有很大的生命力和文化价值。

培育“匠人”,是乡村振兴的力量源泉。山丹县鼓励支持乡村工匠设立乡村工匠工作站、名师工作室、大师传习所等,开展师徒传承,传授传统技艺。并对乡村工匠开展技艺提升、主体创办、品牌打造、电商营销能力等专项培训。通过精心培育,广开门路“选苗子”,不断建强乡村工匠“主力军”。

近日,山丹县2023年职业技能暨乡村工匠竞赛圆满落幕。来自全县各行业100多名选手参加比赛。“参加了这次比赛,对我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展现了我的自身价值,参赛人员都非常有实力,我们要共同提升自身技能,为我县的农业健康发展贡献力量。”参赛选手王晓琴说。

“赛事搭台,工匠唱戏”。近年来,山丹县创新举办形式多样的职工职业技能比赛,以赛促学、以赛促训,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加快建设一支有过硬本领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技能人才大军。据了解,山丹县培育的1400多名“土专家”“田秀才”等各类工匠型人才在乡村建设中竞相出彩,为全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张娜)


友情链接

主办:山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山丹县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

陇ICP备12000199号-1 甘公网安备62072502000105号 网站标识码:620725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