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情用力 普惠共享 书写有温度有厚度的山丹“民生答卷”
14所学校基础条件全面改善、教育均等化水平显著提升;扎实开展“结对帮扶·爱心山丹”工程,特殊困难群众获得感更加充实;线上线下同频发力,全力以赴推动高质量就业创业……一桩桩民生实事深入人心,一个个民生项目落地生根,一项项惠民政策接连出台,一项项民生工程,就像一双双“幸福之手”,叩开了百姓的家门,把一份份“民生清单”变成一幅幅幸福图景。
面对时代给出的“民生考卷”,山丹县牢固树立并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持民生投入只增不减,最大限度地推动各类资源向民生领域倾斜,尽最大努力让全县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
崭新的教学楼、温馨的教室、宽敞的活动场所,新建成投用的清北幼儿园让不少家长感慨,优质的学前教育就在咱老百姓的身边。
“学校的环境很好、氛围也好,设施设备非常齐全,离家还近,孩子一来就很喜欢。” 幼儿家长李娜感慨道。
“我们将遵循‘以幼为本、师幼互动、润泽一生’的办园宗旨和‘雅行尚美、启智乐学’的办园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幼儿,为山丹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清北幼儿园园长杨丽娟说。去年9月建成的清北幼儿园幼儿园,幼儿活动室、游戏室、多功能大厅、厨房一应俱全,处处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幼儿健康生活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
山丹一中是一所有着近80年办学历史的省级示范性高中,今年整体搬迁至新校区,建有教学楼、综合楼、学生公寓、运动场、多功能体育馆等设施,可容纳64个教学班,3500个学位。
“我们将继续坚持‘自强不息至善至美’的校训精神,进一步深度规划师生协同发展,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山丹一中校长李新文说,接下来将继续加快课堂教学改革,优化内部管理,调试外部环境,努力提高山丹一中的教育教学质量,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是支撑教育事业持续和谐健康发展的基石。近年来,山丹县持续加大教师引进和培养力度,全面深化教学改革,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同时,依托培黎职业学院、甘肃山丹培黎学校大力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增效,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成效显著、花繁果硕。
结对帮扶送关爱 真情助困暖民心
5月中旬,甘肃省委、省政府全面启动“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围绕“践行宗旨为民造福”的目标要求,扎实推进爱心甘肃建设。5月22日,山丹县“结对帮扶·爱心山丹”工程正式启动,各乡镇各部门主动担负起“结对帮扶·爱心山丹”工程建设新使命,深入帮扶对象家中,联系沟通,互结对子,扎实开展爱心扶孤助残济困行动。
帮扶工程启动以来,山丹县成立了结对关爱行动领导小组,抽调业务骨干组成结对关爱工作专班,结合县情实际,制定下发《山丹县“结对帮扶·爱心山丹”工程建设实施方案》,聚焦目标任务,建立“3类群体”享受的保障政策和落实责任3张清单,填好3张工作记录表,增强开展工程建设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感谢残联的热心相助,使我们这些重度失能残疾人过上了有人照护的生活……”新城社区肢体残疾人老张动情的说。
“结对帮扶·爱心山丹”工程开展以来,全县结成帮扶对子2092对,帮办实事、解决困难484件。各级帮扶干部通过交流谈心、感情联络、慰问帮扶等方式,与关爱对象“零距离”交流、面对面谈心,看身心状况是否良好,问学习生活有无困难,察居住环境有无安全隐患,并针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制定解决方案,用心用情当好孤儿“爱心爸妈”、重度残疾人和特困供养对象“爱心家人”,不断增强特殊困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托住就业大局 筑牢民生之本
今年2月,山丹县举办2023年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春暖农民工 春风送岗位”现场招聘会暨务工人员出行欢送仪式。来自全县8个乡镇的96名务工人员带着家乡人民的美好祝福,搭乘首趟 “点对点”一站式服务专车,踏上了奔赴江苏常州、南通等地返岗务工的征程。
今年39岁的张小玉是首批返岗务工人员中的一员,这也是她第二次搭乘这趟专车。“以前一直在家乡周边打零工,去年加入了春风行动‘点对点’输送大军行列,不仅每月有7000多元的稳定收入,在工作生活中遇到任何问题都能得到帮助和解决。”张小玉说。
山丹县始终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紧盯就业重点人群,抢抓有利时机,创新工作机制,全力做好群众就业工作,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充分就业,以稳就业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在山丹县人力资源市场大厅,信息发布区、职业介绍区、职业指导区、政策咨询区、职业培训区等功能区一应俱全。鼎格科技孵化园内1.5G网络电商直播室现场直播带岗,吸引不少观众线上观看并积极互动咨询。在职业介绍区的各个咨询档口台前坐满了前来咨询的群众,王斌就是其中一员。“我是一名待就业青年,近期,通过抖音看到人力资源市场工作人员直播带岗的信息,希望能通过招聘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王斌信心满满地说。
近年来,山丹县严格落实稳就业政策,突出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工作,通过强化宣传动员、组织培训、能人带动等措施,不断拓宽就业渠道、搭建就业平台,劳务输转人数不断增加,“丝路硬汉子”“焉支铁人”等已成为响亮的劳务品牌。全县举办“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68场次,劳务输转6.4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3.6亿元,新开发公益性岗位94个,城镇新增就业2585人。(杨海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