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劳动者!山丹的温暖守护与奋进之路
新时代新征程,工会组织肩负着团结职工、服务发展的重要使命。
山丹县总工会以高度的政治自觉与强烈的责任担当,在服务职工的道路上砥砺前行。2024年,137家单位参与互助保障参保,覆盖6103名职工,参保资金稳步增长;推动32家企业、9个区域、3个行业开展集体协商,44份工资专项合同切实保障6428名职工权益;成功调解178件劳动纠纷,调解成功率超95%……这一组组数据,不仅是山丹县总工会工作成效的直观体现,更见证着其践行初心、服务职工的坚实步伐。
五月的焉支大地,麦浪翻涌,塔吊林立。在这个属于劳动者的节日里,从工业园区到田间地头,从维权调解室到职工服务中心,工会组织正以“娘家人”的温度,书写着服务职工的新篇章。
党建领航定向 筑牢思想根基
山丹县总工会坚持将党的建设摆在首位,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引,精准锚定工会工作方向,确保工会工作与党的要求同频共振。
在强化政治引领、凝聚职工共识方面,常态化开展思想引领“五项”活动。“劳模工匠大讲堂”“工会主席大讲堂”走进企业、社区等基层一线及新就业群体,覆盖职工超2000人;带动基层工会开展专题学习、知识竞赛等活动,“劳模工匠进校园”“助企行”惠及1200人次;组织职工先锋志愿服务、阅读等活动,吸引近4000人次参与。红五月期间,借助媒体平台刊播劳模专题宣传,推动劳模精神深入人心。
在先进典型选树工作中,山丹县总工会积极挖掘培育,向上推荐10个先进集体、11名先进个人,多名基层工会干部和集体获省级荣誉。同时,评选出第二届“山丹工匠”及提名奖13名、“金张掖能工巧匠”1名,并通过开设专栏展播劳模事迹、组织劳模职工疗休养、慰问困难劳模等方式,激励职工对标先进、奋发进取。
文化建设与宣传工作同步推进,县总工会制定相关办法和方案,举办山丹县第一届职工文化艺术节、全县庆“五一”职工运动会等10项“惠工”文艺活动,惠及2万人次。建成乡村振兴劳动文化长廊,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
健全保障体系 传递工会温度
在山丹县职工服务中心,职工雷某紧紧握着工会调解员的手,眼含热泪:“8900元工资拖欠了三年,没想到你们三天就帮我解决了!”这是山丹县总工会“和事佬”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的日常一幕。
目前,全县已建立15个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配备106名劳动法律监督员与37名政治安全信息员,通过“法院+工会+人社”的协同联动机制,形成劳动纠纷化解合力,高效调解178件纠纷,为职工挽回经济损失260万元,调解成功率达95%以上,切实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这样的温暖故事,源于山丹县总工会构建的多层次保障体系。在职工互助保障领域,2024年全县参保单位达137家,6103名职工参保,累计赔付560人次,发放赔付金100.8万元,赔付率高达90.03%。为破解新业态劳动者“入会难”,县总工会创新“主管部门借力建、行业组织依托建”模式,组建快递行业联合工会、道路货运联合工会等17个新业态工会,1480名快递员、货车司机等群体加入“娘家人”怀抱。
更值得关注的是,山丹县总工会投资40万元建设的17个工会驿站,已成为户外劳动者的“温暖港湾”。在这里,外卖骑手可以给电动车换电,货车司机能享受24小时自助服务,年服务量达1.5万人次。2025年,山丹县总工会还将筹措资金近80万元,为全县5000名困难企业职工、困难劳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农民工发放慰问品和慰问金,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以及工会组织的温暖送到广大职工群众的心坎上,持续提升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聚焦技能提升 激发创新动能
在山丹县工人文化宫的智慧职工书屋,机械加工技师李凯正在查阅数控机床操作手册。这个融合智能化管理、自助借阅和文化展示功能的智慧职工书屋,已成为职工提升技能、增长知识的“加油站”,年借阅量突破3000册。依托工人文化宫这一平台,县总工会打造“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的常态化技能提升平台,2024年累计举办各类技能培训260场次,1.5万名职工参与学习,有效提升了职工的专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
技能竞赛的舞台上,山丹职工屡创佳绩。在张掖市公路养护职业技能大赛中,山丹公路段8名选手斩获“技术能手”称号;在农业领域,500余名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培训掌握了中药材种植新技术,带动全县特色农业产值增长12%。职工小王从普通工人成长为技术骨干的历程,正是山丹县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成效的生动缩影。他通过工会组织的技能培训,操作效率提升30%,薪资增长40%,并荣获“山丹工匠”称号,实现了个人成长与企业发展的双赢。
同时,山丹县总工会深入开展“五小”等群众性创新创造活动,广泛征集职工技术创新成果13项、“五小”成果20项,多个成果在省、市评选中获奖。持续深化劳模创新工作室联盟建设,支持“劳模工匠人才志愿服务队”开展技术指导、经验交流等活动,验收命名县级创新型班组12个,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创新创造活力,为企业发展和产业升级注入新动力。
推动协商民主 维护职工权益
“工资集体协商让我们的收入更有保障,工作更有干劲了!”山丹县城北预制构建公司职工雷玲的感慨,道出了众多职工的心声。
2024年,山丹县总工会积极推动32家企业、9个区域、3个行业开展集体协商,签订44份工资专项合同,覆盖221家企业6428名职工,职工平均工资增幅达4%,同时,女职工“三期”保护、高温津贴等权益也得到全面落实,切实保障了职工的劳动经济权益,促进了企业与职工的互利共赢。
为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劳动纠纷,山丹县总工会创新构建“1+N”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在12个社区设立心理咨询点,将心理疏导与法律援助有机结合,为职工提供双轨服务。2024年,全县开展普法宣传45场次,1.2万名职工接受法治教育,劳动争议案件同比下降18%。在根治欠薪专项行动中,联合人社部门为近100名农民工追回工资30万元,让“安薪”成为常态。通过建立基层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小组,选聘专业律师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等方式,不断加强法律监督,织密职工权益保障网。
创新服务品牌 彰显工会担当
山丹县工人文化宫,这座投资2346万元建成的“职工之家”,已成为山丹工运文化的标志性建筑。其中的劳模工匠展览馆,展示着新中国成立以来127位劳模的先进事迹,激励着广大职工传承劳模精神、争当时代先锋。在这里,职工不仅可以参加瑜伽培训、心理健康讲座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还能在劳模工匠林植树造林,亲身感受“劳动最光荣”的时代内涵。
2024年,山丹县总工会推出“中国工人大思政课”品牌,组织劳模工匠走进校园、企业开展宣讲,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劳动精神培育有机融合。在智慧工会建设方面,依托“陇工会”APP,实现线上入会、政策查询、维权申请等功能的“一站式”服务,让职工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工会服务,推动工会工作数字化转型,提升服务职工的能力和水平。
从保障职工基本生活到培育高素质技能人才,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到创新服务模式,山丹县总工会始终以职工需求为导向,主动融入发展大局,积极担当作为。未来,山丹县总工会将持续深化“县级工会加强年”成果,不断创新工作机制、丰富服务内容、打造特色品牌,努力把工会组织建设成为职工群众信赖的“娘家人”,为山丹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的职工力量。(山丹融媒 吴鹏 李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