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 无障碍阅读 | 适老化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政动态 > 部门动态

破旧俗“轻装上阵” 树新风“为爱减负”——山丹县“三措并举”推动婚俗改革见实效

发表日期:2025-07-02 16:55 作者:窦玉洁
来源:甘肃山丹

“背沙袋”还是“背幸福”?一场游戏算清婚嫁“明白账;“选彩礼”还是“选真爱”?一次快板唱响婚俗“新风尚”……在山丹县,一场场文明实践活动正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重塑着乡村婚嫁文化。

近年来,山丹县聚焦婚姻领域突出问题,通过“文艺搭台、群众说事、制度护航”三管齐下,探索出一条婚俗改革新路径。如今,“树立正确婚恋观,抵制高额彩礼不良风气”已逐渐成为居民群众的普遍共识,文明婚嫁新风尚蔚然成风。

文艺搭台——把“大道理”变成“家常话”

“厚养薄葬新风尚,婚事新办不铺张”。在山丹县龙首广场,平均年龄65岁的“奶奶团”用自编自导的快板《新风赞》唱响婚嫁新理念。这种将移风易俗融入市井烟火的方式,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听着快板看着戏,道理不知不觉就记心里了。”围观群众纷纷点赞。

在博兴社区,“彩礼大冒险”互动游戏引发深思。居民陈立新体验后感慨:“提上象征债务的油桶才明白,高额彩礼真能压垮一个家!”活动通过巨型骰子、双路径地图等道具,让参与者在“传统高额彩礼”与“新式婚嫁”的对比中,直观感受经济压力差异。

山丹县创新打造“文艺+宣讲”模式,精心编排《新风赞》《彩礼风波》《谈婚论“价”》等文艺作品10余个,制作《山丹:为婚嫁“减负”哪吒下凡支招》微视频、H5、海报等作品50余条。依托中心(所、站)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组织“奶奶宣传队”“老兵宣讲团”等宣传队伍用乡音俚语传政策、话新风,让移风易俗理念如细雨润物,滋养百姓心田。

群众说事——用“土办法”解开“老心结”

“彩礼高了,结婚后女儿就得跟着还债,影响小两口感情,还是低点好……”“以前大家攀比彩礼,结果婚礼风光后日子过得紧巴巴,现在就应该破除这种旧习,让年轻人轻装上阵好好过日子。”在博兴社区“抵制高额彩礼 弘扬婚俗新风”主题畅聊会上,待婚家庭女性家长直面高额彩礼问题,展开激烈讨论。

咱嫁女儿不是卖女儿,孩子幸福最重要!”家长代表刘兰的发言引发强烈共鸣。

在山丹县,这种“炕头会”“板凳会”已成为推进婚俗改革的重要载体。清泉镇双桥村创新设立“道德积分超市”,将抵制高额彩礼等行为纳入积分管理,村民可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有效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全县各乡镇(社区)通过邀请县委党校教师、“三官一师”人员、文明家庭等,开展移风易俗与法治同行、弘扬优良家风家教等内容的讲座40余场次,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制度护航——让“新规矩”变成“好习惯”

现在请新人一起在国徽下庄严宣誓……”在山丹县“520”集体颁证仪式上,5对新人郑重承诺践行婚俗新风。

山丹县将制度约束与文化浸润相结合,出台《彩礼倡导标准》,倡导婚嫁彩礼不超过6万元,积极提倡“低彩礼”“零彩礼”,对婚庆、宴席、烟酒、礼金进行限高,配套制定领导干部婚丧事宜规定,严格落实报备制度,切实加强制度约束。将抵制高额彩礼、推进移风易俗等内容写入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章程,推动移风易俗走深走实。

不仅如此,山丹县还推行特邀结婚颁证员制度,利用“520”、七夕等节点,累计举办集体颁证仪式8场次、集体婚礼2场次,示范引领婚俗礼仪向简约适度转变。针对性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设立婚前辅导窗口,为1369对新人开展婚前辅导教育。推行“互联网+婚姻服务”,实现婚姻登记预约、婚前检查“一站式”办理,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正确恋爱观、婚姻观、家庭观。(窦玉洁)


友情链接

主办:山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山丹县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

陇ICP备12000199号-1 甘公网安备62072502000105号 网站标识码:620725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