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山丹:点土成金“硒”望无限 富硒农品走俏沪粤市场
盛夏时节,张掖市山丹县清泉镇南湾村的富硒西兰花迎来采收旺季。田垄之间,一排排青翠欲滴的西兰花长势喜人,满载“硒”望的菜筐从这里出发,源源不断发往广东、上海等地,成为全国消费者餐桌上的“健康新宠”。
富硒西兰花采摘运输
近年来,山丹县通过引入智慧农业技术,将“天然富硒+科技智农”模式应用于高原蔬菜种植,推动农业产业由“靠天吃饭”向“知天而作”转变,激发出戈壁农业的澎湃新动能。
在山丹县清泉镇绿色富硒蔬菜智慧化示范基地,智慧农业大厅内巨大的电子屏实时显示着各类农情数据,精准调控水肥,实现高效节能管理。
智慧化示范基地
数据显示,该基地已完成2400亩富硒西兰花定植,首茬平均亩产超1500公斤,预计亩均收益可达4500元以上,是传统蔬菜种植效益的2倍多。更为可贵的是,经第三方权威检测,基地西兰花硒浓度高达282毫克/千克,且富含易被人体吸收的有机硒形态,健康价值与市场前景俱佳。
“我们立足天然富硒资源禀赋,从引品种、建基地、优技术、强示范着手,加快智慧农业转型步伐。”山丹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张连瑞表示,通过连续开展品种筛选、绿色防控、节水滴灌等试验示范,县域农业逐步实现由粗放向集约、由传统向现代的跨越。
不仅是技术在“赋能”,机制也在“破题”。清泉镇持续优化“公司+农户+基地”联农带农机制,统一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回收销售渠道,构建从种植到市场的闭环链条。“我们村每年有40多人在基地务工,在家门口每个月就能挣上三四千块钱。”清泉镇南湾村村民李秀兰开心地说。
基地务工农户
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山丹清泉镇富硒蔬菜产业带动务工收入超50万元,稳定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当前,清泉镇正谋划推进“富硒农业+精深加工+研学文旅”一体化布局,打造张掖市首个集产学研游于一体的富硒农业综合示范区。
“我们将持续在‘硒’资源的高值转化和高端市场拓展上下功夫,让更多来自戈壁滩的优质农产品走向长三角、珠三角等核心消费圈,助力更多农民实现稳定增收。”张连瑞表示。
一方富硒土,孕育万千“硒”望田。如今,山丹县正以科技和资源双轮驱动,不断放大富硒优势、做强品牌效应,奋力绘就一幅“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乡村振兴新图景。(文/图 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