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夜宴·文明交响——山丹县“消夏周末·文化惠民演出”点亮群众幸福生活
暮色四合,焉支巷子华灯初上。鼓点铿锵,舞姿飒沓,激昂的韵律点燃了山丹夏夜的热情。台下人潮涌动,掌声如浪,从白发长者到稚嫩孩童,每一张面孔都被舞台的光芒映照得明亮而生动。
2025年仲夏,山丹县“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暨“古韵山丹·消夏夜未央”文化惠民演出活动,在焉支巷子如约绽放,这不仅是消夏的盛宴,更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落地生根的鲜活注脚。
群众舞台,文明实践的活力源泉
“以前在电视上看别人演,现在自己也能上台,唱唱我们自己的歌,跳跳我们自己的舞,心里热乎着呢!”刚刚参加完惠民演出的演员李慧琳说。
2025年“古韵山丹·消夏夜未央”文化惠民演出涵盖校园文化宣传月、乡镇文化宣传月、社区文化宣传月、企业文化宣传月四大板块,通过“每周五、周六常态化演出”的模式,持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同时,大型历史舞蹈剧《霍去病犒赏三军》常态化演出,通过现代舞台艺术与声光电技术予以全新诠释,博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为市民游客献上穿越时空的视听盛宴。
文明实践活动,必须深植群众沃土。自6月以来,全县各乡镇、社区的居民纷纷登台,用歌声传递乡愁,用舞姿诉说自豪,从社区文艺骨干的深情演绎,到文艺爱好者质朴热烈的传统歌舞,再到莘莘学子充满朝气的才艺展示,无一不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与蓬勃的地域生命力。截至目前,“消夏周末·文化惠民演出”已连续举办10年,累计演出超过230场次,受益观众达55万人次,广受群众喜爱。
文旅交响,赋能城乡的文明新景
“消夏周末·文化惠民演出活动”并非孤立的文化演出,它主动融入山丹发展大局,与“炒拨拉美食节”深度联姻,奏响了“文化+旅游+美食”的动人交响。游客们流连于美食摊位之间,又被焉支巷子舞台上的“灯火焉支巷”“焉支夜韵”等主题演出牢牢吸引。秦腔古韵悠长,现代歌舞飞扬,非遗技艺展演令人叹服——在唇齿留香间,游客同步领略着“丝路马都·古韵山丹”的文化底蕴与时代新貌。
这种深度融合,使文化惠民成为撬动夜间经济的有力杠杆。活动期间,焉支巷子及周边区域人流量显著攀升,特色餐饮、文旅消费热度持续高涨,焉支巷子日均游客达8000人次,其独特的文化魅力与烟火气息成为吸引八方游客的热门打卡地。
协同聚力,共筑文明的坚实根基
一场覆盖全域、惠及全民的文化盛宴,背后是新时代文明实践“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目标的坚实支撑。“古韵山丹·消夏夜未央”惠民演出文明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秉承“文化为民、文化靠民、文化惠民”的理念,构建由县委宣传部统筹协调,文体广旅局牵头落实,各乡镇、社区、学校组织实施,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一盘棋谋划、一体化推进”工作格局,推进活动有序顺利开展。
舞台之下,力量同样在汇聚:公安、交警枕戈待旦,守护每一夜安全有序;供电部门与餐饮企业默默保障,让璀璨灯火与精彩演出交相辉映;乡镇、社区、艺术学校踊跃输送本土“民星”……条块分割被打破,“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治理新格局在协作中成型。这蓬勃涌动的文化活力,正是文明实践机制有效运转的生动体现,确保文化甘霖精准浇灌到群众心田。
“古韵山丹·消夏夜未央”惠民演出文明实践活动,以群众为主角,以融合为路径,以协同为保障,不仅点亮了山丹的夜晚,更照亮了乡村文化振兴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同频共振、互促共进的广阔征途,让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种子在山丹沃土上生根发芽,蓬勃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