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镜头记录凡人伟大 以影像传承文明力量——山丹县“榜样留影·文明传家”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纪实
8月13日,山丹县首期“榜样留影·文明传家”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在清泉镇、长城新村、县文博公益有限责任公司拉开序幕。镜头追随先进典型的脚步,将他们的笑容、背影与坚守定格在光影之中,也将一段段感人至深的奋斗故事传递给全县干部群众。
此次活动由山丹县文明办联合县总工会、县文联、县融媒体中心等部门共同举办,旨在用高质量的影像记录全县各级各类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文明家庭、劳动模范等先进典型的风采,并通过线上线下展示,让榜样的力量走进千家万户,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焉支大地落地生根。
首批影像出炉——三位“主角”讲述不一样的故事
【劳动之光】田野里的“农业 110”——张忠福
上午9时,清泉镇南湾村的田野一派繁忙景象。镜头里的张忠福,脚上沾着泥土,手里捏着刚出土的马铃薯,脸上是久经风霜却温暖的笑容。
作为山丹县种子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张忠福30多年来扎根田间地头,是农民眼中的“农业110”。从“吨粮田”到“砂田西瓜”,从新品种引进到无人机植保,他累计推广新品种125个、新技术23项,取得9项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他常说:“农民的收成,就是我最大的成就感。”
拍摄间隙,他坦言:“能把自己的工作留在镜头里,既是荣誉,也是鞭策。农业要一代代干下去,我愿意继续做那个跑在地头的‘信使’。”
【匠心新锐】玉雕里的诚信密码——李直
下午2时30分,山丹县文博公益有限责任公司车间里机器声嗡鸣,玉石在雕刻刀下渐渐成形。李直戴着放大镜,细细打磨一件“四喜娃娃”作品。
从矿业创业到玉雕转型,从倾家荡产到远销全国,他用“诚信立市”的信条闯出一片天地。如今,公司拥有百余项国家外观专利,带动50多名乡亲就业,还培养出一批玉雕技术人才。
拍摄现场,李直对记者说:“玉雕要慢工出细活,做人也是。镜头记录的不只是作品,更是我的坚持与责任。”
【孝善人家】细水长流的家风力量——何玉珍
下午4时30分,记者与摄影师走进长城新村。院子里,何玉珍正为年迈的婆婆整理衣衫,动作细致而温柔。镜头捕捉到这一刻,整个画面都洋溢着家的温度。
作为村里的“好媳妇”代表,何玉珍20多年来照顾家中长辈、抚养孩子,邻里之间口碑极好。她说:“家里有老人是福气,孝顺是子女的本分。”在她的带动下,长城新村形成了尊老爱亲、邻里互助的文明风尚。
活动组特意为她一家拍摄了全家福,并计划将其家训故事制作成“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主题短视频,让这种润物无声的孝善精神走出小院,感染更多人。
据悉,“榜样留影·文明传家”活动将持续数月,分批拍摄全县先进典型,并制作成相册、展板、海报及系列短视频,通过新山丹APP、“今日山丹”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推送。同时,还将举办线下展览、观影分享会,让榜样形象走进机关、乡镇、社区、校园。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副主任裴晓彬表示:“我们不仅要记录,更要传播,让看得见的榜样引领更多人向上向善。”
“榜样留影·文明传家”不仅是一场拍摄活动,更是一场精神接力。它把高尚品质定格成影像,把鲜活事迹化作永恒记忆,让一代又一代人看得见、学得了、传得开。
光影的故事,还将继续在山丹的乡村、社区、工厂、校园里延展——那里,有更多的平凡英雄等待被记录,也有更多的文明种子正悄然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