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县:筑牢防汛抗旱“双防线” 守护河西走廊“咽喉地”
面对地处祁连山地震带,河西走廊咽喉地带,干旱少雨且洪旱灾害突发性强的复杂形势,山丹县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构建完善的责任体系和工程能力为核心,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拧紧责任链条,构建全域防御体系。严格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抗旱各项责任制,公示并落实重要河流、中小型水库、山洪灾害防御责任人51名。分级备案公示“四级”包抓责任人,明确山洪灾害县级责任人14名,乡级责任人119名,村级责任人477名;明确各水库、河流、山洪沟和防汛堤坝巡查技术负责人、巡查责任人66名。层层签订防汛安全责任书,细化任务到岗、落实到人,形成县、乡、村、社四级防汛责任体系。
夯实工程基础,提升科技防御能力。建设10座小型水库大坝安全监测和雨水情观测设施,实现水库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实施东乐大口子山洪沟、龙首山浅山区、石沟河河道等防洪治理项目,划定堤防管理保护范围151.4公里,重点区域已全部达到防洪标准。建成县级监测预警平台1个,高效运行18个自动雨量站及1个水位雨量一体站,实时掌握水位雨情。分批次实施城区排水排涝(雨水)项目,城区内排水管网实现全覆盖,主要道路均实现雨污分流,城区排水防涝能力显著提升。
强化预警响应,筑牢风险防控网络。修订完善《山丹县防汛抗洪应急预案》《山丹县抗旱应急预案》,健全组织指挥和会商联动机制,形成统一高效、上下贯通、部门联动的预案体系。与阿拉善右旗、民乐县、肃南县、中铁二局、中铁十五局签订应急联动协议,形成事故灾害优势资源集成互补协同体。建成1支县级应急救援队伍与8支乡镇级应急救援队伍,建立了390人的县、乡、村三级灾害信息员队伍,实现灾情信息快速传递、精准上报、高效处置和“1+8”兼职应急救援队伍矩阵,确保预警信息第一时间到村到户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