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讲好抗战故事 弘扬抗战精神
山丹县清泉学校学生们在山丹艾黎纪念馆参观《抗战中的路易·艾黎与乔治·何克》展览。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为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王将摄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侯洪建
近日,山丹艾黎纪念馆《抗战中的路易·艾黎与乔治·何克》展览迎来参观热潮。来自山丹县清泉学校的师生们漫步馆内,他们聆听讲解、在文物前驻足,感悟路易·艾黎先生这位新西兰友人为中国“工合”事业奋斗一生的故事。
“1944年,路易·艾黎与乔治·何克将陕西凤县双石铺培黎工艺学校西迁至山丹县,在这里建学校、开农场、办医院,还创立了‘手脑并用,创造分析’的教育思想……”山丹艾黎纪念馆讲解员邹玉洁为清泉小学师生们深情讲述。
《抗战中的路易·艾黎与乔治·何克》展览现场。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侯洪建摄
路易·艾黎先生1897年生于新西兰,1927年踏上中国土地后,他不仅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还倾力为红军筹集急需的药品器械。1938年,他联合中外友人在武汉成立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简称“工合”),以工业合作化点燃抗战烽火,在支持中国抗日救亡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44年,由于战事吃紧等原因,路易·艾黎来到山丹,依托这里丰富的劳动力、闲置的房屋和办学所需的煤、铁、皮毛等资源建学校、开农场、办医院,工作生活近十年之久,并与山丹人民结下了深厚友情。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路易·艾黎不怕艰辛,不计得失,把一腔热情和全部心血都贡献给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据了解,当时的学校开设纺织、皮革、机械等27个生产车间和实训基地,规模一度发展到660多人,并吸引了8个国家的30多名外籍教师、技师参与教学和工作,为甘肃省乃至全国培养了大批实用技术人才。
山丹县清泉学校学生们在山丹艾黎纪念馆参观展览。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侯洪建摄
1980年3月,路易·艾黎将他在华几十年间收藏的数千件珍贵文物全部捐献给山丹人民。
“通过今天的参观,我了解了路易·艾黎爷爷的生平故事,深深感受到他艰苦奋斗、不断创新的精神。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好好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山丹县清泉学校学生杨拯泽说。
1983年,路易·艾黎在当时的河南巩县参观工业合作社。(资料图)
为了更好地讲好路易·艾黎投身工合运动的故事,山丹艾黎纪念馆针对不同年龄和背景的观众提供差异化服务:面对学生团体侧重故事性与趣味性,重点讲述路易·艾黎与孩子们之间的故事,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共情能力;面对成年游客和专家学者,纪念馆会增加历史背景的深度,详细解读工合运动的细节及其现实意义,以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面对国际友人则着重强调路易·艾黎作为国际主义战士的桥梁作用,激发他们的认同与共鸣。
“今年以来,我们聚焦‘讲好抗战故事、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从深挖文物内涵到推动资源共享,从立体化叙事到多载体表达,以更好满足观众多样化、精细化需求,激发大家的爱国情怀,让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的土壤中生根发芽。”山丹艾黎纪念馆有关负责人说。
山丹县清泉学校学生们在山丹艾黎纪念馆参观《抗战中的路易·艾黎与乔治·何克》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