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 无障碍阅读 | 适老化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政动态 > 部门动态

【网络中国节】这么近,那么美!山丹双节文旅热力绽放金秋古韵引客来

发表日期:2025-10-05 09:46 作者:山丹融媒记者 拜占红
来源:甘肃山丹

晨光穿透祁连山巅的薄雾,首趟“赏秋专列”正驶入山丹高铁站——这个国庆中秋假期,当“特种兵式旅游”渐被“松弛感”取代,山丹以“这么近,那么美”的独特魅力,成为无数游客心中“反向旅行”的宝藏目的地。这里没有喧嚣人潮,却有千年马场的雄浑、层林尽染的诗意和巷弄升腾的烟火温情。

位于祁连山北麓的山丹军马场,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军马繁育基地,已有两千多年养马史,被誉为“中国皇家马场”。这个国庆,这里不再是尘封于史书中的边塞驿站,而是成为了游客追寻丝路记忆、体验草原风情的热门目的地。

清晨薄雾未散,阳光洒在无垠草场上,成群结队的骏马踏着露珠奔腾而过,激起阵阵尘烟,仿佛将千年前的战鼓声带回人间。游客们或骑马穿行于草原腹地,感受风掠耳畔的速度与激情;或静坐观马台,凝望牧人策马扬鞭的豪迈身影,在天地辽阔中体味一种久违的自由与旷达。

“仿佛穿越回汉唐,听见了古战场的号角声。”来自西安的游客刘先生感慨道,“在这里,不仅能看风景,更能读懂一段关于忠诚、勇气与坚守的历史。”

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正是当代文旅从“打卡拍照”走向“情感共鸣”的深刻转变。人们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而是渴望与自然对话、与历史共情。山丹马场以其不可复制的文化厚度与生态本真,成功唤醒了现代人心中对“诗与远方”的深层向往。

说山丹马场承载的是雄浑壮阔的历史回响,那么焉支山则是一幅流动的油画,用金黄、深红、墨绿与湛蓝,描绘出秋天最动人的模样。作为古代匈奴人吟唱“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的传奇之地,这里不仅是自然奇观的汇聚地,更是中华文明多元交融的重要见证。

步入焉支山景区,林间栈道蜿蜒如丝带缠绕山腰,松涛阵阵,落叶纷飞。观光大巴缓缓穿行于山谷之间,窗外是层层叠叠的彩林倒映在碧湖之中,宛如仙境。不少家庭选择徒步登高,在呼吸清新空气的同时,聆听导游讲述霍去病西征、隋炀帝西巡的历史故事,实现“步步皆景,处处有文”。

“整个景区就像被打翻的调色盘。”来自兰州的游客李女士兴奋地说,“每转一个弯都有新的惊喜,服务也很贴心,连卫生间都设计得像艺术馆一样。”

“诗与远方”近在烟火巷陌。国庆长假期间,山丹持续推出一系列精彩纷呈、亮点频现的文化惠民与旅游节庆活动,让市民无需远行,在家门口便能沉浸于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独特韵味之中,感受别具一格的节日新意。

华灯映巷陌,佳节共欢情。这个假期,“月满中秋·情溢山丹”迎中秋贺国庆系列活动在焉支巷子持续上演。演出现场,伴随着激昂的锣鼓声,“家国团圆·非遗欢歌”展演精彩上演,舞狮腾跃生风,赶驴表演诙谐生动,引得观众喝彩不断。夜色渐浓,八十位汉服爱好者缓步穿行巷中,衣袂飘飘,如从古画中走来,与古风巡游、花灯点缀的街景相映成趣。舞台惠民演出歌舞纷呈,长桌宴上八十余道由各乡镇精心烹制的地方美食香气四溢,山丹月饼、手抓羊肉等特色风味令人回味无穷。

市民王珊说:“台上的节目很精彩,有一些很新颖的节目。刚才我们还去尝了美食展的美食,还是那个老味道,勾起了很多回忆。感觉家乡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了,这种热闹又温馨的场面,让我觉得特别自豪,也特别有归属感。”

活动不仅展现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更推动传统技艺融入当代生活,实现文化传承与市场活力的双赢。历史与现代在此刻交汇,文化与民生深度融合,群众在可感可触可品的沉浸式体验中,共享节日喜悦,共筑家国情怀,切实提升了获得感与幸福感。

这个国庆,人们在山丹看到了不一样的中国县域之美——它既有苍茫草原的辽阔,也有斑斓山林的柔情;既能追寻金戈铁马的历史足音,也能安放慢煮时光的生活理想。原来“这么近”的悠然,“那么美”的丰盈,从不在远方,而在小城升腾的烟火里。

山丹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产业赋能县域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今年以来,全县文旅市场动能强劲,上半年已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次。在此热潮下,国庆长假前两日,全县共计接待游客5.37万人次,实现游客旅游花费3798万元,展现出火热的假日消费势头。数据跃动的背后,是草原马蹄踏响的千年回音、层林尽染的秋日诗行,更是一场自然与人文交织的沉浸式盛宴。


友情链接

主办:山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山丹县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

陇ICP备12000199号-1 甘公网安备62072502000105号 网站标识码:620725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