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 无障碍阅读 | 适老化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政动态 > 部门动态

从汉明边关到丝路古道:驼队重走山丹的历史年轮

发表日期:2025-10-23 11:16 作者:山丹融媒记者 拜占红 郭宗轩
来源:甘肃山丹

晨曦微露,清脆的驼铃声划破了县城的宁静。一支满载着丝路记忆的驼队,从城区缓缓启程,开启了前往硖口古城与金山子驿站的文化之旅。这不仅是一次地理空间的位移,更是一场跨越千年的历史对话。

雄健的骆驼迈着沉稳的步伐,颈间的铜铃随着步伐发出富有节奏的声响,仿佛在叩击着历史的回音。这支特殊的队伍沿着既定的路线行进,成为今日山丹一道流动的风景线。他们不仅是行路人,更是这条古老商道文化的守护者与传播者。

经过一段行程,巍峨的汉明长城映入眼帘。在长城博物馆内,驼队成员们驻足于一件件珍贵的文物前,从残存的汉简到斑驳的陶器,从古老的兵器到精美的丝织品残片,它们无声地诉说着曾经的繁华与沧桑。前来研学的学生们被这队“沙漠之舟”深深吸引,他们好奇地围拢上来,认真观察着骆驼如何咀嚼草料,小声讨论着驼峰里到底藏着什么秘密,对驮着的行装充满了无限想象。

与此同时,驼队的到来也在山丹市民和游客中引发了不小的轰动。人们闻讯而来,争相与这支特殊的队伍合影留念。微信朋友圈、短视频平台迅速被“山丹驼队”刷屏。驼队驻扎地瞬间变成了热门的“打卡”点,古老的驼队与现代的传播方式形成了有趣的对比,却共同传递着丝路文化的魅力。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如同温暖的绸缎,轻柔地铺洒在蜿蜒的古老长城与驼队坚韧的身影上,为白日里的喧嚣与热闹镀上了一层静谧而深沉的辉光。驼铃悠扬,并未因暮色将至而停歇。在短暂的休整后,这支队伍再次启程,沿着长城投下的巨大剪影,一路向西而行。

在驼队向着金山子行进途中,部分队员探访了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山丹皇家马场。在马场场史馆,队员们通过丰富的历史文物和图片资料,了解山丹皇家马场发展历程,深刻感悟牧马人精神与丝路精神的历史共鸣。随后,队员们踏上这片广袤草原,用脚步丈量着这片承载史诗的土地。

驼队队长蒋晓亮在鸾鸟湖深情地说道:“有一个历史名人跟山丹军马场息息相关,那就是霍去病。他是山丹军马场第一任场长,也是一个常胜将军。虽然他24岁就去世了,但他的英名已经留在了这片草原上。这里是我心心念念想来的地方,它的历史环境非常深厚,草场保护得非常好,这里的军马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非常有名,因为它是世界上第一个皇家马场。”他补充道,一到山丹就感受到了浓郁的文化风情,品尝了山丹牛娃子饭、炒拨拉。山丹独特的美食、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给丝绸之路文化行注入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副队长大威也感慨万分:“来到山丹的时刻,内心是尤为激动的,是对山丹军马场的那种心之向往,那是世界第一大的军马场啊。”这段探访虽然短暂,却让队员们亲身感受到了这片古老马场的独特魅力。

从晨光中的启程,到长城下的研学,再到星空下的篝火欢聚,一系列沉浸式的体验和互动,让沉淀在历史长河中的丝路记忆重新焕发出炽热的生机。这支行走的驼队,不仅重走了丝路古道,更在现代社会架起了一座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生动诠释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与活力。

山丹,这个丝路上的重要节点,因这支驼队的到来,再次让人们感受到了它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自信。驼铃声渐远,但它所唤醒的文化记忆和激发的文化热情,必将在更多人心中久久回荡,绵延不绝。


友情链接

主办:山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山丹县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

陇ICP备12000199号-1 甘公网安备62072502000105号 网站标识码:620725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