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 无障碍阅读 | 适老化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政动态 > 部门动态

培黎职业学院:深耕产教融合 打通学子高质量就业新路

发表日期:2025-11-03 16:49 作者:杨海翔 拜占红 毛琪超
来源:甘肃山丹

近日,培黎职业学院持续开展“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依托“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实操演练”三位一体的系统化教学模式,将课堂搬田间地头、生产一线,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拓宽就业渠道,走出了一条产教深度融合的特色育人之路。

本次技能培训紧盯现代农业发展趋势与学生技能提升需求,聚焦农业技术员、农艺工、农业植保无人机三个市场需求旺盛的职业方向,吸引了现代农业学院2023级175名学生踊跃报名,学院同步开设4个培训班次。通过“小班化、模块化、项目化”的教学组织,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真实场景中动手实践,真正落实“学中做、做中学”。

走进山丹四坝农场马铃薯组培中心的大棚里,这里正值马铃薯原原种收获的关键时期。培黎职业学院外聘教师杨秋香手持刚采挖出的马铃薯原原种,边示范边讲解种薯特性、分级标准和储存要领。学生们分组协作,熟练地进行挖取、筛选、整理,每个环节都严格遵循生产规范,现场俨然一个标准有序的一线工作场景。

“这次组织学生来到生产基地,是我们‘课堂田间’教学理念的一次具体实践,目标是让学生们零距离接触现代农业的前沿,将理论知识与产业一线无缝对接。”培黎职业学院外聘教师杨秋香说,看到同学们能熟练地进行原种收取,并对组培快繁、脱毒技术等环节产生浓厚兴趣,这证明,培养懂技术、会管理、能创新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必须扎根于真实的产业土壤。

同学们对这种走进田间地头的学习模式很有感触。他们觉得,平时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在这次的实践中真正派上了用场,理解也更深刻了。

“实习回来,学校就组织我们进行农业技术员培训,刚好可以让我们收心认真学习,在以后的工作简历中又多了一份技能,还能增强同学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团体交流能力”培黎职业学院学生吴垒说。

产教融合的深入推进,离不开校企双方的协同助力与双向赋能。近日,甘肃亚盛薯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选派62名技术骨干,走进培黎职业学院,参加针对马铃薯全产业链关键技术的项目化团队培训。学院精心设计了“理论授课+实践操作+案例研讨”三位一体的系统课程,聚焦高效栽培、脱毒种薯培育等核心环节,切实为企业骨干“充电赋能”。这一举措不仅实现了学校资源对企业发展的反向输出,也生动诠释了校企在深度融合中共谋发展、共建生态的合作新范式。

“此前,我们与培黎职业学院的合作已结出丰硕成果,从联合育人到实践基地共建,从项目合作到人才输送,双方秉持‘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初心,走出了一条产教融合的务实之路,既解决了企业的实际发展难题,也让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了实打实的提升。”甘肃亚盛薯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赵继忠表示,未来,亚盛薯业将继续与培黎学院携手,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丰富合作形式,让校企合作在技能培训、人才共育、科研转化等方面结出更多硕果,共同为乡村振兴和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在培黎职业学院的操场上,一场围绕农业植保无人机的实操培训正有序展开。数架无人机整齐排列,培训教师杨丰伟手持遥控设备,为同学们逐一讲解机型特点与操作要领。学生们认真聆听,在老师指导下轮流上手操作,练习起飞、悬停、航线规划等基础飞行技巧,现场互动积极,学习氛围热烈。

培训教师杨丰伟说:“这次培训主要是让学生先通过理论,了解无人机的一个基本操作、法律法规以及以后的就业趋势,然后和实操相结合,从小型航拍开始,再通过教练机、植保机让他们对各种机型有认识,并能够熟练操作。”

“现在很多领域都需要无人机技术,比如农业植保、应急救援。参加这个培训班,不仅掌握了一项实用技能,更让我看到了科技应用的更多可能,对未来的职业规划也更加清晰了。”培黎职业学院学生于琳说。

据悉,今年以来,培黎职业学院已累计开展各类技能培训36个班次,覆盖学员2000余人。学院紧密对接行业需求,构建起“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的培养模式,高质量完成多批次技能教学与等级认定工作。从田间地头的农技实训到科技赋能的无人机操作,培黎职业学院通过扎实的产教融合与精准的技能培训,为学生铺就了一条坚实的技能成才之路,更为区域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技能人才支撑。


友情链接

主办:山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山丹县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

陇ICP备12000199号-1 甘公网安备62072502000105号 网站标识码:620725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