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 无障碍阅读 | 适老化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政动态 > 部门动态

【奋进新山丹 我们的“十四五”】文旅融合 赋能发展 添彩群众美好生活——山丹县文体广旅“十四五”工作综述

发表日期:2025-11-04 11:55 作者:县文体广旅局
来源:甘肃山丹

“十四五”时期,山丹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立足“丝路马都·古韵山丹”形象定位,锚定“文旅强县”目标,深化文旅融合,提升公共服务效能,推动文旅产业从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实现了规模、质量、效益的同步提升,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五年来,预计全县累计接待2743.32万人次,实现游客旅游花费166.98亿元,预计年均增长分别为8.6%和10.67%。

顶层设计立纲,产业蓝图更加清晰

高起点编制《山丹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配套出台《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丹段)保护建设规划》等30多个专项规划及设计方案,明确“龙头引领、两翼带动,四区联动、多点支撑”的发展格局,形成全域覆盖、多点发力的文旅发展空间布局。制定印发《山丹县加快文旅融合推动“古韵山丹”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山丹县扶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十二条措施(试行)》等政策文件,设立文旅产业专项资金,重点支持项目建设、品牌建设、宣传营销和人才培育等工作。围绕建设“甘肃省旅游名县”和“河西走廊区域性旅游目的地、集散地”的目标,提出“十四五”期间文旅产业发展的核心指标,为促进全县文旅产业发展搭建框架、厘清脉络。

群众文化筑基,服务效能持续激活

建成四坝文化展览馆、马文化博物馆、城市记忆展览馆,改造培黎图书馆、仙堤书院、文化交流中心、城市书房等一批历史文化场馆。培黎图书馆成为全市首个引入运营性模块的新型文化空间。城市书房依靠人脸识别、云端管理等技术,有效破解上班族、学生群体与传统图书馆开放时间“错位”难题,成为市民学习充电的24小时“文化加油站”。四坝文化展览馆成为展示、研究和传播四坝文化的重要窗口。仙堤书院常态化举办省市级名人书画展,更好地满足了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和精神生活需求。先后承办“十三五”成就书画摄影展、“百馆联动”文艺演出、冬至民俗文化旅游节、百姓春晚、“六月六”民俗文化活动、红歌大赛等各类文化活动170余场次,开展“消夏周末”、文博社教等惠民活动500余场次。举办大型交响音乐会《祁连山》,成功打造了“文旅+艺术”的标杆性案例。创新编排的“中外融合”社火展演在国际文化交流舞台崭露头角,相关话题网络曝光超50万次。先后创编《祁连山的回声》《胡腾舞》《军民情》《非遗印象》《丝路神韵》《焉支姑娘》《古韵山丹》等演艺剧目100多个,《霍去病犒赏三军》等剧目在景区常态化演出。

旅游产品扩容,市场竞争优势凸显

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4家【汉明长城景区、马场旅游景区、艾黎文化旅游景区、艾黎藏书楼旅游景区】、三星级旅游饭店1家【瑞景大酒店】;省级文旅振兴样板村5个【李桥乡高庙村、老军乡硖口村、大马营镇中河村、清泉镇清泉村、位奇镇新开村】;市级专业旅游村5个【山丹县大马营镇下河村、山丹县霍城镇刘庄村、清泉镇清泉村、位奇镇十里堡村、东乐镇城东村】;四星级农家乐7家【金苑农家乐、焉支牧歌休闲度假村、田香村山庄、旺源休闲园、雍雅饭庄、土豆驿站、秀美山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引入商业运作主体运营,并不断丰富研学、徒步等业态,成为全县开展研学教育的重要基地。焉支山森林康养基地入选2022年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基地名单。成立文创产品研发、历史文化创研和特色美食开发“三个专班”,专题开展文创产品研发、历史文化挖掘和特色美食开发,研发推出“山丹·好礼”伴手礼、世博盛宴餐具、红枣木康养、炒拨拉纪念品等10余个系列1000多款文创旅游产品。举办“世博盛宴”评选暨羊肉美食大赛和炒拨拉大赛,推选9大系列70余道地方菜品入选“世博盛宴”菜单,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全要素保障。和谐彩虹街成功创建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与焉支巷子、世博恒太城连线成片,成为我县夜间消费主体,形成“旅游+夜游”的新业态。高庙农文旅融合产业园、名马庄园等6个庄园【羊主庄园、芦笋庄园、玫瑰庄园、土豆驿站】正成为带动庄园经济发展的新兴主体。

体育设施提质,惠民能力稳步增强

建成投用五彩山丹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新城区公共体育场、南湖足球场、南湖体育公园、博兴社区健身中心等一批大中型公共体育场馆,完成7个乡镇、社区、村器材补短板工程,利用“金角银边”打造各类健身场地200余处,202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72平方米,实现城乡健身设施全覆盖,为群众便捷健身提供坚实硬件保障。成功承办“行知中国·丝绸之路”全球商学院智慧精英挑战赛、甘肃山丹第一届马拉松自行车骑行大赛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大型赛事活动,举办10余项省级及以上高水平赛事和超百场县级体育活动,群众体育生活不断丰富,山丹体育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建立“1+8+N”三级体育志愿服务网络,2025年培育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614名,每千人拥有量达4.2人,为全民健身提供专业指导和志愿服务,助力群众科学健身、快乐健身。

文化遗产守护,文旅根基日益牢固

以“以用促保”为导向,争取国家及省级保护专项资金1147万元,推进明长城重点段修缮等工程;通过“物防+技防+人防”模式,布设界桩6681根、标志碑498块,架设防护围栏50余公里,遏制人为破坏与自然侵蚀风险。投入1.15亿元建成开放4座特色文博场馆【艾黎纪念馆、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汉明长城博物馆、马文化博物馆】,与境内长城遗址、历史遗迹串联,形成以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为龙头、文博场馆为主体、旅游景点为基础、研学教育为目标的资源体系,提供多元高质量文博体验。紧扣关键节点策划专题展览、线上“云展览”等系列活动,线上线下年均惠及群众超十万人次,增强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保护意识。硖口古城吸引多部影视剧取景,央视知名栏目多次深度报道山丹长城。四普、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工作获《中国日报》英文整版报道,成为甘肃文物工作首次亮相国际主流媒体的案例。以县级代表身份先后3次在国家级平台分享长城文化和旅游融合经验。开展非遗进校园、戏曲进乡村活动120余场次,建成省级非遗扶贫工坊4家。山丹炒拨拉走出本地亮相多地,其主题歌曲登省春晚。冬至民俗文化活动被列入省级非遗。现有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41人、非遗项目165项,非遗传承活力凸显。

品牌宣传聚力,文化影响持续扩大

构建了以微信公众号、抖音、视频号、山丹文化云为核心的新媒体宣传矩阵。“十四五”期间,累计报送新闻信息超3000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信息超3000条。搭乘“彩虹张掖·百城万里行”快车,组团赴全国十余个省市开展文旅推介超50场次。连续三届山丹炒拨拉美食节引爆现象级人气,吸引县内外游客22.4万人。通过“直播+文旅”沉浸式云旅游方式,邀请东方甄选团队开展文旅品牌专场推介活动,在线围观人数超3000万,短视频相关播放量突破10万人。与《中国国家地理》合作开展专题报道,相关直播观看量破200万人次,创文旅直播新纪录。

执法管服并重,市场秩序更加规范

完成文旅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整合市场执法队伍和职能,组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持续做好文旅市场安全生产工作,规范文旅市场经营秩序,常态化开展文旅市场巡查检查、出版物市场专项整治以及“扫黄打非”扫黑除恶等专项行动,推进文旅行业诚信和信用体系建设,加大对文旅市场的日常巡查和专项检查,确保了文旅市场安全、稳定、有序。


友情链接

主办:山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山丹县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

陇ICP备12000199号-1 甘公网安备62072502000105号 网站标识码:620725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