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法庭”多维发力 护航营商环境提质增效
近年来,山丹县人民法院“劳务法庭”深入践行“枫桥经验”,将劳动纠纷化解与优化营商环境紧密结合,构建起“源头预防、多元解纷、专业裁审”三层级劳动争议化解体系,为营造县域公平、稳定、可预期的法治营商环境提供了有力保障。
推进专业化审理,夯实营商环境根基。深入推进专业化审理体系建设,组建专业化审判团队,通过集中优势司法资源专攻劳动领域案件,推进劳动纠纷案件归口审理,统一裁判尺度,确保司法公正。同时,聚焦源头治理关键环节,通过繁简分流、多元解纷等机制将矛盾化解在诉前,推动纠纷通过调解、仲裁等非诉方式高效处理,从源头上减少案件审理中的资源消耗,降低劳动者维权成本。设立以来,共审理涉劳动者权益纠纷案件1520余件,为劳动者挽回经济权益4560余万元。

打造一站式平台,提升矛盾化解效能。创新设立“牧马人调解室”,融合地域文化与法治精神,通过“线上+线下”双轨运行,推动劳动争议就地化解。联合多部门设立“职企共享解纷驿站”,形成“预防—调解—仲裁—诉讼”闭环流程,已办结欠薪线索680件,为2367名农民工追回薪资2499.94万元。打造“劳动人事争议综合调处中心”,提供全链条服务,诉前调解成功率达75.56%。设立“园区巡回法庭”,开展现场立案、开庭、调解等“一站式”服务,累计巡回审理案件5件,普法宣传受众500余人。

创新精准普法机制,筑牢企业法治防线。构建“线上+线下”立体普法网络,深入工业园区、重点企业、零工市场等,针对企业管理者、劳动者等不同群体,定制化宣讲劳动合同签订、社保缴纳、维权途径等法律知识,发放宣传资料380余份,举办普法活动10场。创新“菜单式”精准普法,由企业“点单”、法庭“上菜”,提升普法针对性。推行“法治体检”机制,定期为企业排查用工合同、规章制度等方面的法律风险,建立合同联合审阅制度,从源头防范劳动争议发生,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劳务法庭”通过系列创新举措为企业发展注入法治动能,从源头为企业筑牢法律风险防线,减少经营隐患,不仅让每一份劳动得到尊重、每一份权益得到保障,更有效营造了县域公平、稳定、可预期的营商法治环境,为企业安心经营、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法治支撑,助力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与营商环境共促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