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营镇:以乡风文明之“魂” 筑乡村振兴之“基”
近年来,大马营镇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县文明办关于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工作部署,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乡风民风美起来,文化生活美起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为目标,积极稳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各项工作,不断提高乡村文明程度,让文明乡风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建机制、创载体,为乡风文明建设塑“形”。通过建章立制、完善载体、道德实践、文艺宣传等多种形式,营造文明乡风建设的浓厚氛围,潜移默化引导农民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明确第一责任人、完善工作组织架构,积极探索农村“党建+移风易俗”的双推进工作模式,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责任,细化宣传内容。强化道德实践。通过召开村党支部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充分酝酿讨论,并根据各自实际修订村规民约,花寨村、马营村村规民约入选全县优秀村规民约。以“一约四会”提升文明道德素养,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促进乡风文明工作再上新台阶。丰富宣传教育。持续擦亮城南村秧歌队这一文化遗产“金色名片”,积极开展文艺表演进乡村文化惠民演出,并结合传统节日开展移风易俗主题演出9场次,不断丰富广大群众精神生活,让非遗文化深入人心,让乡村焕发文明新气象,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制定《大马营镇婚丧嫁娶报告制度》,各村群众婚丧嫁娶事宜向村“两委”登记备案。向社会传播真善美,弘扬正能量,为道德风尚之美增添了韧劲,也让群众的文明礼仪、行为标准更加明确。
树典型、扬正气,为乡风文明建设提“神”。深入开展“五星级文明户”评选创建工作,以家庭的“小气候”温润着整个社会的“大环境”,对在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推动移风易俗工作中带头模范作用明显的家庭优先进行评选表彰,广泛宣传,激发群众参与创建的荣誉感,营造了人人参与、家家创建、你追我赶、争先创优的生动局面,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历年来评选的“五星级文明户”发挥着化解纠纷、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作用,激活了“一户带一批,一批带一地”的乡风文明的裂变效应,为建设乡风文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坚强的道德支撑。致力内外兼修,让身边好人“遍地开花”。大力打造“评先树典”品牌,各村持续开展道德模范、“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及各领域先进典型的评选活动,先后推选出“助人为乐模范”“敬业奉献模范”“民族团结模范”等各类先进典型10余人,引领全乡群众学有榜样、行有楷模、赶有目标,积极发动群众,最大限度调动群众的积极性,真正把文明乡风吹进田间地头、乡土沃野。截至目前,共印发各类宣传资料600余份,悬挂横幅30余条,微信群推送100余条。
提素养、强内涵,为乡风文明建设铸“魂”。始终坚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为了群众,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升文明素质激活“一池水”。充分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华传统节日,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着力引导全镇干部群众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认同,增强文明自觉和文化自信。以点带面织好“一张网”。全力推进大马营镇花寨村乡风文明建设试点村工作,积极探索“553”工作法,打造特色亮点剧目《移风易俗促发展》《党的二十大精神放光芒》等,不断丰富广大群众的精神生活,让非遗文化深入人心,让乡村焕发文明新气象,推动乡村文化振兴。通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务实举措,争取群众支持,吸引群众参与,积极稳妥推进各项工作,让乡风文明成为更多人的“诗和远方”。(通讯员 肖滋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