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 无障碍阅读 | 适老化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政动态 > 乡镇动态

大马营镇:“四维聚力”绘就基层治理锦绣画卷

发表日期:2025-08-08 16:23 作者:肖滋瑞
来源:甘肃山丹

近年来,大马营镇创新构建“党建+”治理体系,通过“思想铸魂、网格筑基、服务暖心、文明塑形”四维联动,将党建工作的“软实力”转化为提升治理水平的“硬支撑”,推动基层治理“一路生花”。

党建+理论学习,铸就思想引领“定盘星”。镇党委以深化理论学习为抓手,创新构建“线上+线下+实践”三维立体学习矩阵,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融入基层治理、赋能乡村振兴。线上依托“学习强国”“甘肃党建”等平台建立17个流动党员学习群,每周推送“微党课”课程,确保流动党员“离镇不离学”。线下实施“精准送学计划”,组织党员志愿者开展“送学上门”行动,为20余名老党员送去学习资料,传达最新文件精神,让理论学习“有温度、接地气”。创新实践载体,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围绕春耕生产、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开设“实践课堂”,组织农技专家与党员骨干联合开展“田间党课”11场,现场解决种植技术难题28个,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成效。

党建+网格管理,织密民生服务“经纬网”。聚焦提升镇村治理能力与服务水平,将网格化管理作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点工作。依托志愿服务平台、政务服务平台、综治服务平台等,构建“1+17+N”网格治理体系,以1个镇级指挥中心为枢纽,17个村级网格为支点,并配备网格员,不定期组织网格员开展集中培训,培养网格员成为推进基层治理和为民服务的骨干力量。运行群众“下单”、村级“接单”、镇级“派单”志愿服务模式,通过“小微权力一点通”,建立延伸到底、畅通有序、反馈及时的民情民意收集处理架构,群众对事项办理速度和服务态度进行等级评分,平台每月对民意采集处置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实现群众诉求“指尖上报”。截至目前,“小微权力一点通”收到信件5件,处置办结率达100%,真正以村级“网格”,撬动基层“治理”,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党建+特色服务,谱写民生幸福“协奏曲”。坚持把强化党建引领作为基层服务提质增效的有效路径,探索实施“党建+特色服务”工作机制,以红色阵地、志愿服务、矛盾调解、为老服务、环境卫生整治等为抓手,深入推进党建工作与基层治理工作有效融合。特别是聚焦“一老一小”重点人群,依托1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特色阵地,积极搭建志愿服务平台,开展健康义诊、反电信诈骗宣传、消防演练、道德讲堂等优质服务,累计服务时长1120余小时,让“夕阳”更红,让“朝阳”更艳。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调处机制,在摸排、化解和管控上下功夫,发挥源头预防和吸附作用,抓好重点信访事项办理,加强服务关爱、心理疏导和纾困帮扶,让基层治理“既有力度更有温度”。全镇组建由老党员、法律顾问构成的调解队,运用“五心工作法”化解各类纠纷矛盾25起。

党建+文明乡风,绽放精神文明“幸福花”。坚持“塑形铸魂”双管齐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作用,弘扬孝老敬老优秀传统文化,建强用好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阵地,持续开展群众性文娱活动,带动乡村从“面子”美到“里子”亮。构建“一约四会”治理体系,修订完善村规民约17项,红白理事会推动婚丧嫁娶费用下降60%。创新“文明积分”制度,将环境整治、移风易俗等纳入积分管理,建成“积分超市”3处,年兑换物品价值1万余元。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好婆婆、好儿媳评选等活动12场,组建大马营秧歌队等文艺团体2支。全镇通过“美丽庭院户”评选,带动完成户厕改造34户,实现文明乡风与生态宜居同频共振。

通过四维治理体系的协同推进,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示范效应持续增强,群众参与共建共治的热情不断高涨,集体经济增收渠道有效拓宽,乡风文明焕发新气象。(肖滋瑞)


友情链接

主办:山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山丹县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

陇ICP备12000199号-1 甘公网安备62072502000105号 网站标识码:620725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