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营镇:奏响精神文明“四重奏” 谱写乡村振兴新乐章
走近群众宣传政策理论、志愿服务精准对接群众需求……近年来,大马营镇紧贴“民”字做文章,围绕“心”字搞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越来越“接地气”、有活力,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精神文明建设根植乡间沃土,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奏响共治共享“和谐曲”。依托现有的1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坚持“一盘棋”思路,有效整合各类阵地资源,构建全域覆盖、功能配套、主题鲜明、触户可及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网络。各村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与党群服务中心、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综治中心“共融共建”,打造“文明实践+党群服务+文化惠民+基层治理”一核多元的综合体,助力提升党群服务和基层治理水平,有力形成了纵向贯通所、站、点,横向连接基层党组织、文化阵地等资源的文明实践网络,涌现出了“五老说事”“长廊闲话”等一批特色亮点品牌。今年以来,全镇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23件,已全部统筹化解,着力构建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工作新格局。
奏响创新理论“交响曲”。以理论宣传为立足点,以重点工作为着力点,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聚合力、赋动能。各村整合党建资源优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学习、主题教育等系列活动20次,覆盖人群1000余人次,及时将党的好政策、好声音传达给党员、群众,提高群众的思想境界、道德水平、文化素养,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打通教育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同时,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集中宣传,以走访入户的形式与村民面对面宣讲、点对点宣传,既讲出了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的“大道理”,又讲出了如何解决一家一户实际问题的“小道理”,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布信息200余条,进一步拓宽宣传阵地,强化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奏响志愿活动“协奏曲”。各村吸纳辖区党员干部、青年大学生等进入志愿服务队伍,建立志愿服务队,形成人人参与、齐抓共管、合力共治的良好氛围。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抓手,不断培育壮大志愿者服务队伍,全镇现有志愿者服务队90支980人,有效链接区域资源,凝聚各方资源优势,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27次,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遍地开花”。以“我们的节日”为契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5次,马营村“敬老爱老”志愿服务队在幸福互助院开展“爱心牛娃子饭”“端午粽情”养老服务等主题活动,让老人们在享受“家门口”的烟火气同时,感受“家门口”的人情味;政府巾帼志愿者化身爱的魔法师,点亮小朋友们的微心愿。各村扎实开展普法宣传、爱心义剪、健康义诊、环境卫生整治等活动,不断提高辖区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同时为行动不便的居民进行上门业务办理,方便群众办事,让群众少跑腿,实现服务有温度。
奏响乡风文明“进行曲”。“咱把快板打一遍,婚嫁新风进万家,移风易俗靠大家。婚礼举办要从简,村规民约记心间,移风易俗齐攻坚。齐攻坚!”像往常一样,马营村“说唱天团”的曲目《抵制高额彩礼》回响在街道的长廊。近年来,大马营镇充分发挥“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重要作用,完善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等运行机制,形成各村群众文明实践的“指导规范”。按照标准规范推进红白理事会建设,组织架构、章程规范、办事流程等重要内容,严格落实红白事审核报备制度。广泛开展“抵制高额彩礼,倡导文明新风”系列活动1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600余份,发掘和培育“好婆婆、好媳妇、和美家庭”等先进典型10户26人,使厚养薄葬、孝老爱亲、勤俭节约,有章理事、有人管事、规范办事的氛围更加浓厚,群众主动遵守移风易俗规定的意愿更加强烈。
下一步,大马营镇将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阵地资源,扎实开展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让共治共享凝聚初心,理论宣讲深入人心、为民服务精准贴心、文明之风暖人暖心,“文明实践之花”处处开放,为建设和美乡村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