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 无障碍阅读 | 适老化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政动态 > 乡镇动态

来山丹,解锁庄园里的丝路密码!

发表日期:2025-08-11 16:26 作者:吴鹏
来源:甘肃山丹

盛夏的风掠过焉支大地,裹挟着马蹄扬起的尘土、玫瑰绽放的馥郁与田垄间作物的清香,在这片丝绸古道上编织出一幅鲜活的“庄园图景”。

当传统农耕的肌理与现代文旅的脉络在此交织,山丹正以“庄园经济”为密钥,解锁着乡村振兴的新密码——这里的每一座庄园都带着泥土的芬芳与创意的巧思,让“一庄一特色、一业一链条”的生态图景既见效益,更显温度。

李桥乡东沟村的田野上,占地224亩的名马庄园正以焊花为笔,书写“马背上的山丹”新传奇。1100平方米的高标准马厩已具雏形,1.6公里长的标准化赛马跑道与草场上320匹良种马构成灵动的画面,让这片土地早早有了“名马聚集地”的生动注脚。“俱乐部二层主体已完成三分之二,11月前所有工程就能收尾。”庄园总经理陈佩望着施工进度表,语气里的期待藏不住。这个串联起“繁育—竞技—文旅—教育”的全链条项目,未来将带动20户饲草种植户增收,为150人提供就业岗位,年增收入可达600万元。而这份“马背上的期待”,正与芦笋的清甜、土豆的醇香在山丹的田野间共舞。

走进位奇镇芦笋庄园,蜿蜒的石路穿梭于诗意木屋间,烧烤香气袅袅升腾,游客络绎不绝地与亲友共享惬意时光——或是在田间体验芦笋采摘的乐趣,或是在休闲区感受田园慢生活,“芦笋小屋”里的各类特色农特产品,更让这份田园记忆有了可带走的温度。自开放以来,这座承载着山丹芦笋产业梦想的庄园已接待游客超3万人次,成了周边家庭周末出游的热门之选。

今年改造升级后的大马营镇土豆驿站正以憨态圈粉。河畔立着造型可爱的土豆形建筑,科普长廊里的展板把马铃薯从育种到收获的故事讲得明明白白,烧烤园的香气勾着游人的脚步,垂钓园的鱼竿排成了长龙。“滑梯好玩,河水凉快!”山丹县东街小学的梁霞拉着妹妹在木道上奔跑,清脆的笑声惊起几只水鸟。“不光是让孩子玩,更要让他们懂‘土豆的一生’。”项目指挥长孙国华笑着指向一旁的青少年科普研学基地,旅游、餐饮与研学在此拧成一股绳,预计年接待游客1万余人次,年收入50余万元,还能为村集体添上4.2万元的增收。

焉支山脚下的“羊主庄园”,正用另一种乡土味打动人心。修葺一新的长廊下,烤全羊的油脂滴落炭火,升腾的香气里混着羊肉垫卷子的醇厚。“这羊肉嫩得化渣,环境带着老味道,比城里农家乐有嚼头!”来自张掖的李女士举着手机记录,镜头里,憨态可掬的羊羔雕像与带着岁月包浆的农耕老物件相映成趣,让“山丹羊”的文化韵味既有形可触,又有香可品。

而老军乡的“玫瑰之约”产业园正用千亩花海铺展致富画卷。清晨的露珠还挂在花瓣上,百余位工人已挎着竹篮穿梭花间,指尖轻捻便采下满筐芬芳。“从六月初开始采摘,每亩能收六七百斤,最多时 100多人同时上阵。”总经理朱多俊擦着汗介绍,这些玫瑰将在自动化生产线上蜕变为花酱、花茶与纯露,沿着物流网发往全国。“一亩地净赚两千多,近200个乡亲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老军村村民张玉福捏着刚结算的工钱笑得开怀,“一天两百块,比种地轻省多了。”如今,花垄间散养的鸡鸭啄食着落瓣,新辟的赏花步道与野餐区正等客来,朱多俊盘算着:“下一步要深化产品开发,让这朵‘致富花’开得更旺。”

截至目前,全县各类庄园已接待游客3.6万人次,创收超200万元。这些打破了传统农业边界的庄园,正让乡村从“单一生产地”蜕变为“复合生活场”——既是春耕秋收的耕耘之地,也是安放乡愁的休闲之所;既有扎实的产业根基,更有浸润人心的文化底蕴。当农文旅的基因在此深度融合,鼓起的不仅是农民的钱袋子,更让山丹成为人们邂逅美好、读懂丝路乡村的向往之地。


友情链接

主办:山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山丹县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

陇ICP备12000199号-1 甘公网安备62072502000105号 网站标识码:620725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