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营镇:下好“三步棋”破解基层治理“幸福密码”
夕阳美如画,清风醉晚霞,秋日的山丹县大马营镇马营村,在夕阳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别致、祥和。村庄干净整洁的柏油路上人来人往,村部广场上近100名村民健身、跳舞、闲谈说笑,不亦乐乎。活动室里,30余名群众看书、下棋、练书法,专心投入,一幅静谧安宁的和谐画面。一个个场景流淌着岁月静好、人民安居的温馨,这正是大马营镇打造现代化基层治理新格局取得成效的生动展现。近年来,大马营镇积极作为,高效履职,整合多元力量,累计解决群众诉求1200余件,化解矛盾纠纷320余起,群众满意度提升至98%,获得感持续增强。
下好“保障棋”,深耕网络服务“责任田”。“朱书记,多亏了你帮我们联系对接,给我们解读政策,才让事情这么顺利地解决。”一大早,马营村村书记朱辅邦就接到了村民张女士的感谢电话,这对于做基层工作的他来说,已经习以为常。一直以来,该镇以“区域化党建聚合力、多元化服务强治理”为思路,组建“1个指挥部+17个工作组+17个网格”的网格化管理框架,覆盖全镇87个村民小组、3200余户农户。以村为单位,将每个村作为一个基本网格单元,按照“村书记为一级网格长+村‘两委’为二级网格长+村民组长为三级网格长+123名网格员”的四级架构组建网格团队,建立“乡镇党委+村级党组织+网格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联系户”五级党组织体系。近一年来,网格团队累计协调解决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127余件,确保网格内群众的问题有人管、困难有人帮,切实做到“小事不出网格、事事格中办理”。
下好“治理棋”,绘制共建共享“同心圆”。“大娘,您这广场舞跳得越来越有范儿了呀。”晚饭过后,花寨村文化广场上,花寨村党支部书记王国虎开始了例行“巡逻”。村民们每天在这里聚集,有的跳起广场舞,有的唠家常,这也成了王书记发现问题苗头和隐患的重要阵地。大家畅所欲言,以最接地气的方式吐露心声,王书记将这些发现的问题和线索整理分类,近半年来已推动解决村级事务46件。同时,各行政村不断完善基层治理设施建设,打造标准化党员活动室17个、矛盾调解室17个、文化活动室23个,延伸服务群众触角。每月开展协商议事会,参与群众累计达3500余人次,扩大协商覆盖面,畅通民意诉求渠道,为乡村治理出谋划策,共同解决“家里事”,提升群众参与度和幸福感。
下好“便民棋”,打造精细服务“零距离”。该镇始终坚持“为民利民、便捷高效”的便民服务,把基层网格化治理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充分结合,17个网格对应17个文明实践点,859名志愿者联系到户,将理论宣讲、政策解读、便民服务、矛盾调解等各类志愿服务融入网格。依托镇村90支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垃圾分类、反诈防诈、移风易俗等宣传活动,累计覆盖群众1.1万人次。“李主任,这么早就开始入户啦!”迎着朝阳,大马营镇民政工作负责人已经开始了他一天的工作,到困难家庭和残疾人家庭走访核实,办理相关业务。近一年来,镇村干部累计走访特殊群体家庭520余次,为136户残疾家庭、89名留守老人提供“上门办”“帮跑办”等便民服务。通过与群众面对面畅聊,发现并整改基层治理短板弱项28项,让便民服务更接地气。同时,充分利用大集,设置便民服务志愿服务点,镇直相关站办所定期到集市为村民提供各类便民服务,年服务群众超8000人次。
基层运转通畅,就能够用一根根“针”穿起“千万条线”,绣出一幅幅社会和谐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画卷。大马营镇持续探索创新,以多元化、精细化的“绣花功夫”打通基层社会治理“神经末梢”,让广大村民真正成为乡村的主人,让乡村成为充满活力与温情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