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军乡:守护历史瑰宝,传承文化根脉
在河西走廊的“蜂腰”之处,有一个充满历史韵味的地方---老军乡。这里不仅有广袤的戈壁和美丽的自然风光,更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乡域内保存相对完整的汉明长城绵延75公里,丝绸之路通关要隘“泽索谷”、硖口城堡遗址、丝路栈道、摩崖石刻以及“绣花庙”遗址等众多文物古迹,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诉说着往昔的辉煌。
近年来,老军乡积极响应国家文物保护政策,将文物保护工作视为重中之重,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全力守护这些珍贵的历史遗产。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责任体系。老军乡成立了专门的文物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由乡党委书记担任组长,乡长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各村村委会主任为成员,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分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的文物保护工作格局。同时,根据《山丹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县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老军乡进一步明确了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管理直接责任单位,将责任层层压实,确保文物保护工作事事有人管、件件能落实。
开展安全巡查,排除风险隐患。为了及时发现和解决文物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老军乡定期组织对辖区内所有文物点开展安全隐患专项排查。村社干部,26名文保员,他们分布在各个文物点周边,成为文物保护工作的“前哨”。积极深入到硖口摩崖石刻、硖口古城遗址、金山子烽火台遗址等34处国家级、28处县级、5处一般文物保护单位、117处文物巡查点,实地查看烽火台是否存在裂缝、风化严重等风险隐患;文物点周边是否存在违规建设、擅自开荒等违法行为;教堂内消防安全措施是否落实到位等情况。仅在今年上半年,老军乡就开展文物安全巡查10余次,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建立台账,明确整改责任人及整改期限,确保安全隐患得到有效排除。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保护氛围。文物保护,人人有责。老军乡深知宣传工作对于文物保护的重要性,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努力增强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线下,通过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等传统方式,向群众普及文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线上,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发布文物保护工作动态及文物知识科普视频,扩大宣传覆盖面。同时,老军乡还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各村开展文物保护知识讲座,通过生动的案例和通俗易懂的讲解,让群众深刻认识到文物保护的重要意义。今年以来,老军乡共张贴标语50余条,悬挂横幅20余条,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举办文物保护知识讲座2场,营造了文物保护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老军乡的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文物保护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下一步,老军乡将继续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创新工作方法,强化宣传教育,凝聚各方力量,为守护好这片土地上的历史瑰宝,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