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户镇政协工作站:深耕基层沃土 书写乡村振兴履职答卷
近年来,陈户镇政协工作站始终以“人民政协为人民”为根本遵循,紧扣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主线,推动履职触角向基层深度延伸,将协商平台搭在田间地头、把民生关切融入履职实践,在服务乡村振兴中彰显了新时代政协的担当作为。
织密民情网络,诉求响应有温度
“委员,您瞧瞧这电线……”马奶奶攥着衣角,声音带着颤抖。前来走访的政协委员掀开老人家炕角的被褥,五颜六色的电线如杂乱的蛛网蜷缩,刺鼻的胶皮味扑面而来。这一幕,让委员们心中涌起更强烈的信念:“政协工作站”的灯火必须常亮,“田间议事会”的板凳必须坐实坐暖。
为此,工作站创新推行“三访三办”机制(定期走访察民情、专项接访听民意、跟踪回访解民忧),建立翔实的走访台账,小到电线老化,大到子女就学、老人健康等民生诉求一一记录在案。委员们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推动46条群众诉求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那束照亮农家炕头的灯光,不仅消除了安全隐患,更温暖了百姓的心房。
巧解矛盾疙瘩,乡村治理促和谐
张庄村两户村民因土地边界问题争执多年,互不相让,成了村里一桩难解的“老大难”。政协委员得知后迅速介入,他们不仅去镇档案室调取原始土地台账,更顶着日头蹲在田埂边一寸寸核对界碑,还邀请熟悉情况的老支书一起围坐炕头,追溯渊源、梳理脉络。经过前后数次耐心细致地沟通与协商,一个既尊重历史、又兼顾情理的方案“先设一季缓冲期,收成由两家均分”终于出炉,并获得双方认可,多年的积怨冰雪消融。
从追溯历史依据到搭建对话平台,委员们靠的是“磨破嘴皮”的耐心和“将心比心”的智慧,解开了乡村治理中一个又一个“死疙瘩”。工作站及时总结此类成功经验,建立起由老干部、老教师、老乡贤发挥余热的“三老调解”机制,并配套形成“实地勘察摸实情、听证座谈听意见、调解方案求共识、履约回访保成效、案例归档促提升”的“五个一”工作法,有效促进了乡邻和睦、社会和谐。
赋能产业发展,富民强村增底气
走进甘肃嘉泰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顾学福正在和工作人员一同调试着崭新的种子打包生产线。传送带上,油菜籽、萝卜种子等有序移动,经自动称重、封装,成为印有公司标识的成品。仓库区域,打包完成的种子袋按品类整齐码垛,即将发往各地市场。
今年,在陈户镇政协工作站的积极推动下,政协委员立足自身专业优势,主动下沉一线,深入企业走访调研,精准对接发展需求,积极协助企业争取产业扶持资金,推动“企业+产业基地+农户”模式不断提质增效。今年,该公司销售种子1000多吨,实现产值3000万元,盈利 300万元,带动周边30户农户积极投身蔬菜制种产业,户均增收1.2万元。这一农业龙头企业的蓬勃发展,正是陈户镇政协工作站精准服务产业发展的生动实践,切实将委员履职实效转化为群众口袋里的“真金白银”,为乡村振兴夯实了坚实的产业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