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桥乡:路畔烟火里的“增收密码”
发表日期:2025-08-25 15:05
作者:尤雁昭
来源:甘肃山丹
省道590与县道013像两条缀满生机的绸带,从李桥乡腹地穿过。柏油路两旁,白杨挺拔如卫士,而藏在这份景致里的,是路衍经济冒出来的烟火气——凉粉摊的香、西瓜摊的甜、米酒摊的醇,正串起乡村振兴的鲜活故事。
一碗清爽串起增收路。晨光刚漫过路边的大树,白大妈的凉粉摊就支棱起来了。木桌擦得能映出人影,各种饮品整齐摆放,盆里的凉粉透着玉色,是用本地豌豆磨的。“来碗凉粉,多放辣子!”游客话音刚落,白大妈手不停,浇上调味料、撒把韭菜花,红红的油泼辣子浮在上面,看着就勾人。小摊旺季时日均能卖五十多碗,单碗赚两块,一天下来有百十来块进账,“够给娃攒学费,比守着几亩薄田踏实。”白大妈递碗时,眼角笑出了细纹。
瓜瓤里裹着致富甜。往前挪一公里,张大叔的西瓜车总围着人。车斗里的西瓜圆滚滚的,带着刚摘的土气,表皮还挂着蔫了的瓜秧。“咱这是沙土地种的,浇的是水库活水!”他切开一个“样品瓜”,“咔嚓”一声,红瓤裂成瓣,籽儿黑亮,汁水顺着刀缝往下淌。有游客咬一口,连说“比城里买的甜”,转眼就挑了五六个。今年李桥乡不少农户利用家中菜园种植西瓜,张大叔家便收获了三百多斤。这些西瓜在路边售卖,相较批发环节,收益增加了两成。清点收入时,张大叔难掩笑意:“这路修得好,游客来得多,咱的瓜也卖得畅!”
老味道飘出新生机。过了西瓜摊,青砖铺的台阶上停放着王大姐的小吃车,里面摆放着盒装酸奶和米酒,酸奶在透明塑料盒里,质地细腻;米酒则盛在白色塑料桶中,清甜甘醇。“酸奶和米酒都是从城里批发来的,游客歇脚时爱买。”王大姐给游客递过一桶米酒,话语里带着实在。自从去年集镇改造后,来往的人也多了,她便寻了这处地方摆摊。如今每天能卖二十来桶,单桶赚两块,不光她,村里还有五户人家跟着学做这类小生意,算下来每户一年能多挣四千多,王大姐拢着摊位上的米酒笑着说:“路热闹了,咱守着路边也能挣着钱,日子踏实!”
这两年李桥乡紧盯“路”做文章,先是把穿乡道路拓得更宽、铺得更平,又在沿途增设了公交休憩凉亭,还帮着村民规整摊位。路顺了,景美了,来的人自然多了。如今再看这路,不只是路,是串着烟火气的线,更是牵着好日子的绳,凉粉香、西瓜甜、米酒醇,李桥乡正走着条热热闹闹的振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