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 无障碍阅读 | 适老化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政动态 > 乡镇动态

政协之能助环境提“质” 委员之力促乡村增“颜”——聚焦环境卫生整治践行委员履职担当

发表日期:2025-10-10 20:45 作者:王志兴
来源:甘肃山丹

今年以来,老军乡政协委员工作站紧扣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协商于民、协商为民”优势,以“小切口”监督推动“大民生”改善,组织政协委员下沉一线、联动各方,聚焦环境整治“顽疾”精准发力,推动全乡人居环境从“一时净”向“长久美”转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政协委员的责任与担当。

党建引领聚合力,委员履职“站前台”。乡政协委员工作站坚持把环境卫生整治作为委员联系群众、服务民生的重要抓手,主动融入乡党委“四级联动”工作机制(乡党委统筹+村党支部落实+党员示范+群众参与),推动委员履职与基层党建同频共振。政协委员工作站站长带头包联环境整治任务较重的村,其余委员按照“就近就便、全员覆盖”原则,编入10个行政村网格,与村党支部、党员责任区结对共建,形成“政协委员工作站统筹指导、委员小组包村推进、委员个人联系群众”的立体化履职模式。行动中,委员们既当“战斗员”又当“宣传员”,有的委员主动亮明身份,与党员一起清理自家房前屋后,并带动左邻右舍参与。有的委员联合村“两委”召开“小院议事会”“小板凳议事会”5场,面对面听取群众对垃圾清运、公共区域管护等问题的诉求。有的委员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协调挖掘机、清运车辆等设备5台次,帮助解决残垣断壁拆除、建筑垃圾清运等难题。目前,委员参与环境整治20余人次,带动群众参与60余人次,推动形成了“支部引领、党员带头、委员助力、群众跟进”的生动局面。

靶向攻坚破难点,精准监督“解民忧”。针对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顽疾,老军乡政协委员工作站坚持“问题导向、民生优先”,聚焦“三边三线三堆”(村边、路边、田边,公路沿线、河道沿线、长城沿线,柴堆、粪堆、杂物堆),组织委员开展“沉浸式”调研、“清单式”监督。通过“实地走访+群众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委员们走遍全乡10个村,重点对乡域街道、村委会周边、文化广场等公共区域,以及农户庭院、房前屋后等“私域空间”进行全方位“体检”,梳理出“垃圾清运不及时、部分群众环保意识薄弱”等具体问题3条,提出建立“门前三包”责任制、“加强河道常态化清理”等针对性建议5条,均被乡党委、乡政府采纳并转化为整治措施。行动中,委员们全程参与监督,帮助村民整理杂物、规整柴堆,推动形成“扫干净、摆整齐、常保持”的良好习惯。目前,全乡累计清理生活垃圾300余吨、整治乱堆乱放46处,清理河道沟渠2.3公里,群众“家门口”的环境焕然一新。

长效管护固成果,建言资政“管长远”。为防止“整治一阵风、过后老样子”现象,政协委员工作站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当下改”与“长久立”机制建设,针对“保洁力量不足”“群众参与度不高”等关键问题,组织委员深入开展协商议政。通过科学划分10个大网格、37个小网格,统筹调配包村领导、村公益性岗位人员及乡村保洁员力量,严格落实“垃圾日产日清”制度。同步推进《村规民约》修订工作,将环境卫生整治纳入村民自治范畴,切实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建立健全“回头看”工作机制,组织委员开展专项视察3次,重点对“三堆”问题及卫生死角实施跟踪督办,确保整改成效得到巩固提升。当前,群众环保意识明显增强,实现了从“要我清理”到“我要清理”的转变,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同心共建促振兴,政协力量“显担当”。“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老军乡政协委员工作站站长表示,“我们将持续将环境卫生整治纳入委员履职重点工作范畴,以钉钉子精神常抓不懈,切实推动整治成效转化为群众生活品质。”在委员示范引领下,群众参与环境维护的积极性显著提升。硖口村村民自觉开展村道清扫,丰城新村商户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实现店铺环境整洁提升。环境改善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硖口村依托汉明长城发展乡村旅游,年内接待游客3000余人次;老军村玫瑰庄园因环境优化吸引客商投资,促进邻近4个村50名村民实现就业,人均年增收达8000元,村集体经济增收5.5万元。

初秋的老军乡,干净的道路、整洁的庭院、盎然的绿意,呈现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良好风貌。这一成果的取得,委员们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深入调研掌握民情,以务实举措解决民忧,切实将政协履职优势转化为环境治理效能,以“小环境”的改变成为撬动“大民生”提升的强劲动力!


友情链接

主办:山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山丹县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

陇ICP备12000199号-1 甘公网安备62072502000105号 网站标识码:620725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