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 无障碍阅读 | 适老化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政动态 > 乡镇动态

大马营镇:多元协同织密治理网 法治赋能乡镇善治新图景

发表日期:2025-11-14 16:22 作者:曹泽民
来源:甘肃山丹

乡镇作为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直面群众急难愁盼,承载着化解矛盾、服务民生的重要使命。近年来,大马营立足治理实际,将“四级七天”调解机制、法学会专业支撑、“薯草法庭”特色服务与法律顾问常态化保障有机融合,构建起“源头预防、分级处置、专业赋能、限时办结”的基层治理新格局,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乡土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四级七天分级闭环破解矛盾化解时效难题矛盾化解既要“快响应”,更要“有章法”。大马营镇在矛盾纠纷化解中推行的“四级七天”调解法,通过层级化分工、时限化约束,实现矛盾纠纷从源头排查到闭环化解的全流程管控。其核心在于构建“网格员初调 —村调委会劝调—镇综治中心联调—镇党委、镇政府统调”四级调处体系,明确“七天内办结”的硬性要求,让每一起矛盾都有专属路径、专人跟进。网格员作为“前沿哨兵”,依托“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对邻里口角、小额债务等简易矛盾第一时间介入,力争当场化解,筑牢第一道防线村调委会联合先锋党员、乡贤、志愿者组成调解队,用乡情民约柔性化解邻里纠纷、土地边界等“熟人矛盾”镇综治中心统筹司法、信访等资源,对村社难以处置的复杂纠纷集中攻坚;镇党委、镇政府则对重大疑难矛盾兜底保障,确保矛盾不积压、不升级。“四级七天”调解法推行以来大马营镇82%的矛盾纠纷在网格员一级就地化解,95%的纠纷在镇村两级有效处置,“七天办结”达标率达100%,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法学会+法律顾问:专业力量筑牢法治根基基层治理离不开专业法治支撑,法学会与法律顾问的深度参与,让治理行为有法可依、化解矛盾于法有据。大马营镇组建由法学专家、法官、检察官警官组成的专业团队,通过六诊工作机制,为乡治理提供精准法治服务。大马营镇制定“法学专家上前线”制度,明确专家参与重大决策论证、重大矛盾调处的流程规范,仅年就化解重大矛盾23起,避免万元级纠纷风险同时组建“乡贤调解队”,联合法律顾问深入田间地头,成功化解土地流转、邻里纠纷91件,调解成功率达98%。村法律顾问则常态化开展法律服务,每月驻点服务不少于8小时,通过审查合同、出具法律意见、开展普法讲座等方式,从源头防范法律风险。推行“一村一法律顾问”来,累计提供法律咨询近100人次,调处矛盾纠纷超500宗,让群众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成为常态。

薯草法庭:特色司法护航产业发展民生福祉针对乡镇特色产业集中、涉农纠纷频发的特点,“薯草法庭”等特色司法载体应运而生,将法庭“搬”到产业一线、群众身边,实现“纠纷在哪里,司法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在马铃薯、燕麦草等特色农产品主产区,“薯草法庭”聚焦土地流转、种植收购、仓储运输等高频纠纷,通过专业化审理、多元化调解,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大马营“薯草法庭”创新“专、融、联、便、播”五字工作法,借助数字平台实现线上调解、远程庭审,农忙季开展田间办案、夜间庭审,让农户足不出户就能解决纠纷。针对系列化涉农纠纷,法庭通过“速调速裁+司法确认”模式,一揽子化解同类矛盾,降低群众诉讼成本。同时,法庭联合行业协会、村委会成立“企地院融合发展党建共同体”,推行“三官一师一员”联调机制,法官、警官、检察官法律顾问和人民调解员(网格员)协同发力,既讲法律条文,又算经济账、感情账,实现“办结一案、化解一片”的社会效果。

多元融合:构建基层治理协同共治新格局四级七天的时效保障、法学会的专业赋能、薯草法庭的特色服务、法律顾问的日常守护,并非孤立运作,而是形成“1+1+1+1>4”的协同效应。在实际治理中,网格员发现涉农纠纷后,可第一时间联系法律顾问初步释法;村调委会调解陷入僵局时,法学会专家及时介入提供专业意见;复杂产业纠纷则通过“四级”机制移交,由薯草法庭牵头开展联动调处,确保矛盾化解既高效快捷,又合法合规。这种多元融合的治理模式,既发挥了基层组织的群众优势,又彰显了法治力量的专业权威;既解决了传统治理“效率低、不专业”的痛点,又弥补了单纯司法程序“成本高、周期长”的不足。从宅基地纠纷的妥善化解到产业合同的规范审查,从法治宣传的精准滴灌到重大决策的风险防控,基层治理的精细化、法治化水平持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友情链接

主办:山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山丹县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

陇ICP备12000199号-1 甘公网安备62072502000105号 网站标识码:620725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