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丹县中医医院针灸推拿科的诊室,一面红底金字的锦旗静静悬挂在墙上,“针灸点穴调经络 推拿揉捏解病忧 按摩舒筋通气血 身心安康乐悠悠”,28个字在晨光中泛着温润的光泽。这面锦旗背后,是一位饱受腰痛折磨的患者与中医相遇的故事。
六十岁的王先生,腰痛已纠缠他整整七年。
“七年里,我试过各种方法。”回忆往昔,他眉头微蹙。从西医的止痛药到物理治疗,从民间偏方到保健品,每一次希望都最终落空。晨起时腰部僵直如铁,久坐后刺痛难忍,最严重时连弯腰系鞋带都成了奢望。他一度怀疑自己会不会就这样被一点点拖垮。
机缘巧合下,他踏进了山丹县中医医院针灸推拿科。
张百百大夫接诊时的手法让他至今记忆犹新——没有急于开方,而是用温暖有力的手指仔细按压他腰部的每个穴位,不时询问具体感受。那专注的神情,像在聆听身体无声地诉说。
“您的腰肌长期劳损,气血运行不畅,形成了‘筋出槽、骨错缝’。”张大夫用通俗易懂的话解释着病因,“我们要做的是通经活络,让气血重新畅通起来。”
治疗方案细致得令人意外:不仅有传统针刺,还配合了推拿复位、拔罐和艾灸。第一次治疗时,当银针精准刺入穴位,王先生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得气”感——不是疼痛,而是酸麻胀感沿着经络缓缓扩散。
治疗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前4次治疗后,王先生一度觉得症状反而加重了,险些放弃。张大夫耐心解释:“这是‘瞑眩反应’,是身体在重新建立平衡。就像打扫积满灰尘的房间,总要先把灰尘扬起来。”
这番话让王先生坚持了下来。果然,从第5次治疗开始,他明显感觉到变化——早晨起床不再需要艰难地活动半天才能直起腰,久坐后的刺痛感也减轻了许多。
最让他感动的,是张大夫那份超越职责的关怀。有次王先生提起阴雨天腰部不适加重,下次治疗时张大夫就特意调整了艾灸的穴位;得知他工作需久坐久站,还亲自示范了一套简单的腰部保健操。
“医病更要医人。”张大夫常说,“不能只盯着那片疼痛的腰,要看到完整的人。”
半个月后,困扰他七年的顽疾基本痊愈。送锦旗那天,王先生特意早早来到诊室,将锦旗双手奉上。红绸为底,金字生辉,每一笔都写满感激。
“我只是做了医生该做的事。”张大夫一如既往地谦和,目光清澈如初。
如今,这面锦旗静静地诉说着医患之间的信任与温暖。而对王先生来说,它不仅是感谢,更是一个新的开始——他终于能轻松地弯腰系鞋带,能陪小孙子在公园奔跑,能重新享受生活的每一个平常时刻。
这一切,都始于那个走进山丹县中医医院针灸推拿科诊室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