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 无障碍阅读 | 适老化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基层政务公开 > 义务教育 > 教育信息

关于印发山丹县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规划(2013年-2015年)的通知

索引号 6207250006/2018-00079 发文字号 山政发〔2013〕4号
关键词 关于印发;山丹县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规划(2013年-2015年);通知 发布机构 教育局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公开目录 教育股
生成日期 2018-09-13 16:27:00 是否有效


山政发〔20134



山丹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山丹县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

标准化建设规划(20132015年)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部门、企事业及省市驻丹各单位:

《山丹县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规划(2013年-2015年)》,已经2012年县政府第八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你们,请按照各自工作职责,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附件:山丹县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山丹县人民政府

201318


山丹县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规划

2013年—2015年)


为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的通知》(甘政办发〔2012233号)文件精神,切实做好我县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升义务教育质量,促进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情况

  全县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40所,其中:初级中学2所,九年制学校3所,城区小学2所,农村中心小学7所,农村完全小学21所,农村教学点5个。全县共有义务阶段教职员工1784人,初中教师635人,专任教师514人,任职资格合格率100%,学历合格率97.04%;小学1149人,专任教师956人,任职资格合格率100%,学历合格率98.8%。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入学率达100%。小学生巩固率达100%,初中生巩固率达到99.12%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一战略任务,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结合全县中小学布局调整,科学制定规划,统筹各项义务教育学校建设资源。以农村学校为重点,以薄弱学校为关键,逐步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办学资源,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使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基本达到省定办学标准,促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结合县情,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二)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统筹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关注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努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三)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摸清底数,从实际出发,把握发展趋势,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四)坚持软硬件兼顾、全面建设的原则。既注重基础设施、技术装备等办学条件的改善,又要注重师资队伍、管理水平、校园文化、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的建设与提升。

四、建设目标

以全面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为目标,以推进全县义务教育规范发展、内涵发展、均衡发展为重点,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办学标准化进程,在重点加强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建设的前提下,用3年时间完成省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标准化建设。

2013年(11所):东乐中心小学、清泉双桥小学、位奇中心小学、 霍城中心小学、陈户中心小学、位奇芦堡小学、李桥中心小学、山丹育才中学、东街小学、山丹县第三中学、清泉中心小

2014年(15所):山丹二中、南关学校、城关小学、马场总场中学、清泉北滩小学、东乐静安小学、陈户新河小学、位奇十里堡小学、老军中心小学、东乐西屯小学、清泉南湖小学、位奇高寨小学、马场三场小学、二场小学、陈户范营小学

2015年(14所):陈户小学、陈户寺沟小学、陈户刘伏小学、 霍城西关小学、东乐山羊堡小学、东乐五墩小学、山丹农场小学、 马场一场小学、马场四场小学、马营小学、位奇二十里堡小学、老军潘庄小学、老军小学、老军焦湾小学

2015年年底全县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完成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任务。

五、具体任务

依据《甘肃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试行)》,标准化学校的建设,既包括硬件的标准化,又涵盖了软件的规范化,重点在于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和强化规范管理。

(一)学校布局与规模。

通过布局调整,我县已经形成高中向城区集中、初中向城郊集中、小学向乡镇集中、幼儿园向中心校集中的格局。继续加强城区义务教育学校规划建设和薄弱学校改造,提升城区中小学校承载能力,着力解决城区中小学校“大班额”问题。采取有力措施,进行生源分流,加强控制和引导,使其办学规模和班额逐步符合《办学条件基本标准》,小学班额控制在45人以内,中学班额控制在50人以内。

  (二)校园规划与布局。

校园规划要注意解决学校运动场地不足等问题,确保相应学校所需田径、篮()球、体育器械等运动场地,以及课间操和课外活动所需用地符合《办学条件基本标准》。位于城市中心区域运动场地无法达标的学校可适当分流学生,或因地制宜,充分挖掘潜力,尽可能增加运动场地,基本满足学生对运动场地的需求,力争篮球、排球、足球场地、室外体操区均达到标准。

(三)学校校舍标准化建设。

结合全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农村初中改造工程等项目解决部分农村学校辅助用房不足的问题,实现城乡中小学校舍安全达标。完善美术教室和特教资源室的建设,确保学校能够按照课程标准开展教学活动。

(四)教育装备标准化建设。

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为契机,以装备教学实验仪器、图书、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和体育、音乐、美术、卫生器材为重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装备水平。积极开展中小学实验室标准化创建工作,切实加强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充分发挥设备效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1.实验室标准化建设。重点解决小学科学标准实验室和初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室建设,同时继续进行初中、小学教学仪器的配备更新,尤其是探究实验仪器的补充,重点解决仪器短缺、实验药品少的情况,与新课程内容匹配,使其符合省颁标准。

  2.图书室标准化建设。图书室建设重点解决中小学图书室藏书量少质差、设备简陋、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使图书室建设基本达到《办学条件基本标准》,小学生均图书15册以上,初中生均图书25册以上,并配有一定数量的教学参考资料、工具书、报刊、音像资料、电子图书。

  3.教育信息化建设。按《甘肃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试行)》和《办学条件基本标准》要求,计算机教室应按最大班额配备,确保上课学生每人1机。配齐配足信息技术设备,达到小学生机比121,初中生机比101,师机比至少31的要求。

4.体育音乐美术设施配备。按照《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实行基本标准》《教育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音乐、美术器材配备目录》所规定的中小学体育音乐美术学科教学器材配备标准,着力补充完善我县部分农村小学的音乐、美术室设备,达到省级一类标准配备。

  5.食堂设施标准化建设。我县义务教育阶段现有食堂的学校共17所,个别学校还存在餐厅设备简陋、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到2015年,全县学校食堂均达到标准化要求。

(五)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1.合理调配教师资源。根据布局调整、班额、生源等情况,按照均衡发展的要求,统一调配县域内中小学教职工,并实行教师编制动态管理,及时补充缺编,保证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配备,切实满足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学校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要达到100%,高学历率小学、初中要分别达到90%70%以上。

2.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配齐、配强学校领导干部,积极探索实行城乡之间、学校之间校长和教师定期交流制度。强化对校长的培训,打造专家型校长。分期分批选派中小学校长赴外地培训学习,拓宽视野、提高水平。

3.打造专家型教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积极开展教育系统创先争优活动,树立一批教育标兵,大力实施“名师成长计划”,对教师实施全员培训,并广泛开展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评选活动。组织优秀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开展支教活动。适时对全县中小学部分学科教师进行业务知识、新课程标准和教法技能考试,并逐步形成制度。建立和完善校本教研制度,挖掘内部潜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4.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师角色,树立新的课程理念并转化为教学行为,不断提高教师新课程的实施能力。

(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继续扎实推进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认真执行课程计划,规范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抓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精心设计作业,提高教学效率。

3.改革学生评价制度,全面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建立教学质量检测制度,采用多元、发展性评价指标。对学生品德、智力、体质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全面科学地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

4.加强对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的指导,认真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坚持两操两课两活动,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建立系列活动体系,把学生文体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机补充和延伸,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七)优化学校管理。

1.积极探索推行校长聘任制、任期制、交流制,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校长负责制,促使中小学校长切实履行岗位职责,积极开拓进取,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努力营造和谐、民主的管理氛围和校园人际关系。

  2.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依法从严治教,鼓励指导学校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科学规范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并切实得到执行。

3.促进学校内涵提升。学校校风优良,校园美观,文化氛围浓厚。经常开展德育实践活动,使学生思想品德合格率达100%。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领导,切实落实责任

强化县政府领导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的职责,有关政府职能部门要将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重视和加强教育发展战略规划,统筹协调,合理安排,扎实推进。积极解决教育发展中的矛盾和困难,大力推动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紧密协作,形成合力,不断改善教育改革发展的环境,为加快教育发展多办实事,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

(二)统筹规划,分类组织推进

成立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规划领导小组,在充分调研摸底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发展实际,充分考虑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发展和学龄人口变化等因素,统筹兼顾,科学进行布局调整,有效整合教育资源,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因校制宜,分年度、按项目组织实施,由城镇到农村,分类推进。切实将学校标准化建设与中小学布局调整、寄宿制学校建设结合起来,努力缩小城乡间、学校间的差距,逐步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三)加大投入,确保资金落实

落实“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积极履行县级统筹管理和实施标准化学校建设责任。严格按照国家和省级规定的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及时足额拨付到全县中小学。在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支持的同时,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主要用于标准化建设。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资金、农村初中校舍改造资金及其他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等资金。结合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农村初中校舍建设工程、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实验仪器设备更新以及学校附属设施改造等项目的实施,积极推进校舍维修改造以及中小学课桌椅、实验仪器、专用教室技术装备、学校附属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四) 加强督导,科学检查评估

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监控和督导评估制度,做好学校标准化建设的监控和督导评估工作。建立激励机制,对标准化学校和督导评估结果优秀的,给予表彰奖励。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情况作为对教育行政部门工作考核的指标之一和对学校表彰奖励、校长考核任用、评选先进以及专项建设工程设立的重要依据。





山丹县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刘晓云  县政府县长

副组长:韩世峰 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梁福民 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何 莉  县政府副县长

王 琮  县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部长

成 员 :徐明涛  县财政局局长

周祖国 县发改委主任

杨爱春 县委组织部副部长、人社局局长

赵 生  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

周兆琼 县教体局局长

汤 明  县审计局局长

王开国 县建设局局长

周 平  县国土资源局局长

杨玉珍 县委编办主任



                                                        

抄送:县委,县人大,县政协。

                                                                

公开属性:主动公开

                                                                   

山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318日印

                                                                  

                      共印120

友情链接

主办:山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山丹县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

陇ICP备12000199号-1 甘公网安备62072502000105号 网站标识码:620725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