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情报第五期
索引号 | 6207250025/2025-00095 | 发文字号 | |
关键词 | 发布机构 | 农业农村局 |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目录 | |
生成日期 | 2025-07-17 17:10:00 | 是否有效 | 是 |
加强马铃薯病虫害监测防控 严防大面积扩散流行
当前我县马铃薯正处于花期,是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6月下旬以来,我县局部降雨偏多,马铃薯病害发生流行风险增大。各地要及时监测预报,落实预防和流行期统防统治等关键措施,减少危害损失,切实保障全县马铃薯产业安全。
一、当前发生情况
截至7月15日,清泉镇、位奇镇部分种植大西洋田块马铃薯晚疫病开始发生,茎基腐病和病毒病轻度发生。综合分析当前气象条件和马铃薯生长情况,预计马铃薯病害将进一步发生流行。
二、发生趋势预测
预计7月下旬马铃薯晚疫病进入流行期,其中感病品种率先进入流行期,中抗和部分抗病品种也将陆续出现中心病株。预计马铃薯早疫病轻度发生,发生面积1万亩;晚疫病轻度至中度发生,部分田块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5万亩;茎基腐病轻度发生,发生面积1万亩;炭疽病轻度发生,发生面积2万亩;病毒病轻度发生,发生面积3万亩;蚜虫中度偏轻发生,发生面积3万亩;地下害虫轻度发生,发生面积0.5万亩。
三、防治措施
(一)加强监测调查,及时发布预报。马铃薯晚疫病有暴发流行特点,条件适宜时一周左右可由少数病叶导致全田发病,危害严重。应加强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掌握病害发生动态,及时发布病虫情报,指导开展大面积防治工作。
(二)科学选择药剂,遏制流行蔓延。田间出现中心病株及时清除,选用双炔酰菌胺、吡唑醚菌酯、代森锰锌等保护性杀菌剂对未发病田块进行预防;马铃薯晚疫病进入流行期,可选用烯酰吗啉、氟菌•霜霉威、氟吡菌胺•烯酰吗啉、双炔酰菌胺、氟噻唑吡乙酮、霜脲•嘧菌酯、霜脲•氰霜唑等防治药剂进行喷雾。马铃薯茎基腐病选择甲霜灵、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等药剂喷灌根部。选用吡虫啉、噻虫嗪等杀虫剂及时防治蚜虫,切断马铃薯病毒病传播途径。选择晴天、无风、露干后进行,喷药后4小时内遇雨及时补喷,施药间隔期一般7~10天。严格执行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用药规定,交替轮换使用不同机理、无交互抗性的杀菌剂,避免连续、单一用药,防治抗药性产生。
(三)强化宣传指导,提高防控意识。采取召开现场会、举办培训班、发放技术明白纸等方式,广泛宣传动员农户,自觉开展马铃薯晚疫病等重大病虫害防治,及时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进行技术培训指导,加强绿色防控技术推广普及,切实提高农户防治技术水平,提高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