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 无障碍阅读 | 适老化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策法规

山丹县工业和信息化局2020年上半年工作情况

索引号 6207250004/2020-00016 发文字号
关键词 发布机构 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公开目录
生成日期 2020-07-30 15:22:10 是否有效

今年以来,我局全面贯彻党中央和省、市、县委的决策部署,把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足产有机结合起来,强化运行调度,推动政策落实,确保了全县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措施及成效

(一)常态化加强疫情防控和复工足产。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加大政策扶持,落实帮扶措施,强化运行调度,拓存量创增量,力促工业企业全面复工复产达产、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实体经济健康运行,实现上半年全县工业经济逆势上扬稳中向好。一是通过企业首席服务官制度落实和县级领导分片包抓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工作机制建立,帮助解决职工返岗、原材料供应、物资运输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确保员工安全健康前提下复工复产。二是认真落实省市出台的应对疫情扶持企业发展政策措施,对冲疫情对企业的影响,确保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积极向甘肃银行等金融单位推荐28户重点物资生产经营融资需求企业,10户企业列入省级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1户企业推荐申报市级纾困专项资金工业企业。全县共发放无还本续贷97笔,金额48385万元。其中建行向21户小微企业累计发放线上信用贷款“小微快贷”23笔301万元,为1户受疫情影响无法按时归还到期贷款企业办理续贷业务金额10万元,到期但无力归还贷款的4户企业申请延期金额116万元,承信担保公司为18户企业担保贷款金额5045万元,市金融担保公司为3户企业担保金额1700万元。加强应急周转基金使用,4户企业累计使用应急周转金135万元。三是主要指标稳中有增。扶持政策落实进而保证复产企业原客户不失、原订单不丢、原计划不变、原用工不减,尤其规模以上企业复工复产企业员工返岗率达95%以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恢复正产,无停产歇业减员压产现象,工业经济运行的基本面持续稳定向好。全县24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面复工复产,复工复产率达100%。截止到五月底,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9.5亿元,同比增长3.9%;完成工业增加值3.75亿元,同比增长34.2%。

(二)全方位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在全产业链复工方面疏通相关堵点难点,精准有效解决企业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在用工、原材料、物流运输等方面做保障,全面提升复工复产的质量。县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户(煤矿及洗煤厂5户,农产品加工企业4户,水泥建材9户,冶炼化工3户,光伏发电企业2户,热力供应企业1户),除春节期间未停产的6户企业,其余企业随疫情发展逐步恢复生产,煤炭开采、冶炼化工、水泥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产业链供应链逐步恢复,尤其随着煤矿企业的复工足产,保障了县内外水泥生产、洗煤、热力等企业的能源供应,保证水泥企业及洗煤企业稳定生产。水泥企业的正常生产,为商混建材、基建建设提供必需原料,带动下游行业的复工足产。同时县内麦芽、油脂、面粉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工生产,带动原料、购销、运输的跟进,增加农业种植和增产预期,保障商贸流通市场供应和消费需求,促进农产品加工供应链的快速恢复。

(三)早着手做好升规入库培育。始终坚持新建项目抓投产、投产项目抓达产、停产企业抓复产、规下企业转规上的工作思路,强化协调服务,帮助解决环保、安全、煤电运等运行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监测,抓好月度统计分析,全面监测主要工业产品产量、销售动态、价格变动等,准确研判工业经济运行态势,优化统计方法,及时解决数据统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应统尽统,确保工业经济发展持续增长。今年,我们重点对土宝鼠煤业、祥永啤酒原料、金脉节水等5户企业进行跟踪培育,确保年底入规3户以上企业,完成市上下达目标任务。

(四)多举措抓好工业项目建设。今年计划培育建设重点工业项目12项,目前已开工建设的项目6项,分别是投资13902.48万元的山丹县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园项目;投资6500万元山丹县宝新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年产50万吨矿石破碎加工项目;投资3644万元的山丹县芋兴粉业公司2万吨冷链物流库及马铃薯分选交易建设项目;投资2680万元山丹县华美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新建年产15万吨大型环保碎石生产线;投资2600万元的张掖远大公路材料公司年产10万立方米石料加工生产线;投资1000万的山丹蜀龙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年加工30万吨石英石项目。正在做前期工作的6项,力争年底前建成10项。

(五)严要求开展民用煤管控。根据县域煤炭用量规模和各乡镇实际情况进行布局,在城北工业园区建成占地20000平方米的煤炭集中交易市场,入驻经营户42户;在清泉镇南湖村建成占地10000平方米的县煤炭分拣仓储中心,7个乡镇建成11个煤炭二级配送网点,实现了全县煤炭配送体系全覆盖。引导鼓励煤炭集中交易市场、二级网点购进符合煤炭质量标准的煤炭,形成竞争机制,推动质优价廉的煤炭自由流通。至目前,购进优质块煤2.5万吨,销售配送1.4万吨,已完成抽检24批次,全部为合格。

(六)高标准提升“两化”融合。持续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培育新兴信息产业,助推产业水平提升。组织企业使用中小企业云平台和智慧工业大数据平台,为企业提供网络接入、云资源、行业应用等信息化服务。推荐申报国家级信息消费试点项目1个、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试点示范项目1个、两化融合贯标示范企业3户,认定1户。联合电信、联通公司开展企业上云行动2次,使用中小企业云平台20户。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业企业总量少规模小、结构不合理。全县共有各类工业企业114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户,占工业企业总数的21%。加之工业经济结构不合理,煤炭、冶金、建材三个行业中的宏能煤业、腾达西铁、铁骑水泥三个企业直接影响着全县工业经济发展态势,这三个企业产值的增减,基本决定全县工业增加值的升降。

(二)传统产业占比大,新兴产业尚未形成。我县传统产业比重大,规模以上企业中,受国家产业政策限制企业13户,占规模企业的54%。由于缺乏资源、技术等优势,全县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同时,园区基础设施差、用地指标少、排放指标不充足,规划功能区不完善等多种因素影响,项目落地难问题始终没有很好解决,使近几年一些有意向的新兴产业望而却步。

(三)传统企业转型升级难度大,任务繁重。我县重点骨干企业以资源加工为主,主要是煤炭、冶炼化工及以水泥为主的建筑建材,多为国家去产能、去库存、高耗能的限制行业。再加受技术、资金、人才、观念理念、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自身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和产业升级能力不足,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任务繁重难度大。

(四)企业流转资金短缺,融资困难。我县企业普遍存在流动资金不足问题,资金需求过分依赖银行贷款和政府支持,利用各种金融工具多渠道融资的意识不强,办法不多。另外金融机构贷款门槛高,审批程序繁杂,且量小难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融资主渠道,加大了融资难度。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全面落实政策认真贯彻党中央和省市县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支持企业共渡难关和“保市场主体”、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协调相关部门切实把财政金融的优惠政策落地落实,包括金融支持、税收政策、财政支持、援企稳岗等,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减轻企业资金压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帮助解决企业复工复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特别是各生产要素保障、原材料供应、防控物资保障以及物流运输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二)强化运行调控。围绕年度目标任务,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建立完善覆盖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调度分析机制,跟踪监测企业生产订单、停工停产、开工复工、资金链、供应链等情况,切实加强对24户规模以上企业的监测调度。协调统计部门做好工业发展指标核算及企业对接工作,对工业指标完成情况实行按月排序通报。准确研判工业经济运行态势,优化统计方法,及时解决数据统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应统尽统应报尽报,力促工业经济发展持续增长。

(三)全力帮扶培育。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发展趋势、主要产品产量、价格及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时掌握运行动态。规范推进“首席服务官制”,确保企业运行正常。对已建成的项目企业进一步梳理排队,算账对比,精准培育,重点加快中小企业升规步伐,有效拉高全县工业增加值。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率,全面落实降本增效措施,指导企业强化成本费用核算和控制,全面降低企业生产运营成本,落实扶持资金、项目和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最大限度的减少资金使用成本和资产的利用率和周转速度,寻找和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四)推进“两化”融合。进一步完善信息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共享与开发,提升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两化”融合水平。依托我县特色农产品加工、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加强基础研究成果和信息应用技术在产品研发、设计、制造和服务等各环节的深度应用。充分发挥星派伟业、祝福油脂、天泽农牧等等信息化骨干企业的引领作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和行业合作,打造智能制造应用示范。开展物联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应用服务,推进软件服务化发展,提升软件服务、网络增值服务等信息服务能力。延伸宽带网络覆盖范围,实现高速宽带城乡全覆盖,扩大公共场所免费上网范围,降低家庭宽带、企业宽带和专线使用费。推动电信服务向产业园区、文化旅游景区的覆盖。

友情链接

主办:山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山丹县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

陇ICP备12000199号-1 甘公网安备62072502000105号 网站标识码:6207250003